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代这一辞格在成语中被广泛运用,通过形式的缩略、特定的语境以及其他辞格的兼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成语即借代型成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查找,对借代型成语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围绕借体与本体将其分为对代与旁代两大类,大类下再细分为三小类。并列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借代这一辞格在成语中的独特运用与延伸。借代赋予了成语更多的表现力,而通过借代辞格发展而来的成语更是展现了借代辞格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俗成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文化背景,表现出了丰富的修辞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音、语义和辞格三个方面考察了长治方言的修辞特点。语音上体现了节奏韵律的和谐,语义上使用大量的同义或反义的对称,辞格上主要使用了比喻、夸张、拟声、摹状等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形象语言的核心.运用比喻性成语,乃不同语言共同的修辞方法.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使用成语尤为频繁.比喻性成语翻译的关键,是对形象的处理.在汉语比喻性成语的翻译中,对形象的处理采用"等值译法"、"类比译法"、"模拟译法"、"描写译法"等手段.既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又表现其风格韵味,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散文形成了大量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先秦诸子的比喻是众多成语的来源之一.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主要有照搬型、抽取型、概括型三种类型,其下有若干下位类型.按照比喻结构要素的特点,由先秦诸子比喻形成的成语从结构上可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和借喻类三大类别.先秦诸子运用比喻形成成语的这种方式,对后世中国成语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英汉成语形成途径的异同,找到其互译的有效规律和方法,并总结了进行英汉成语互译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在比喻、对照等修辞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其修辞异同进行文化分析,对汉英民族思维与文化的异同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非常丰富,反映了我国各方面的历史特点,而“四字格”即四个音节是它的基本形式。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其来源广泛,含义深刻,言简意赅,且具有多种多样的修辞方式,其修辞内涵博大而精深。在修辞教学中成语的修辞现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平仄、叠音、色彩和辞格四个方面来探讨四字格成语的修辞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语言中特有的精华,以其凝练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广为流传。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今天,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成语条目的编纂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考察了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成语条目在收词数、范围、注音、释义、例证及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异同,以期对外向型学习词典中的成语条目编纂方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语历来是英语学习者最感头痛的一个问题 ,这不仅因为语言学界对成语的定义莫衷一是 ,更主要因为成语自身有着极其丰富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 ,它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在探讨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三种翻译方法 :直译法 ,借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