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该制度已日渐成熟。然而,在村民自治进程中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村民自治制度的相关法规存在漏洞,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两委关系紧张,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过多等等。因此,急需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选举,协调不顺畅的关系,以确保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而产生的,是农民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活动,村民自治存在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完善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组织法》的宣传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行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明确细化两委职责;加强村民自治监督制度,完善民主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村民自治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到有效的实现形式。近年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悄然兴起、政策试点和缓步前行的发展过程。理论界也集中对自治重心、自治单元、自治主体、自治策略及其与自治有效关系等展开了广泛的论争,无论学者们的结论怎样,都普遍认为形式创新有助于提升自治成效,但在求解“形式有效”这一问题时,相关研究已进入瓶颈期。展望未来,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不会是一个固定模式或版本,应把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从结构有效、主体有效、机制有效、工具有效四方面不断探索和丰富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双有效”。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保持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然而,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与主流政治文化相异的民族政治文化深刻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运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其对村民自治体系的合法性、村民自治体系的输入和村民自治体系输出的影响。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必须注重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加对村民自治体系的输入,吸收民族政治文化的合理内核、提高村民自治体系的合法性,强化国家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增强民众的权利意识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等历史性成就.但同时,村民自治也存在角色定位不当、制度设计不足、主体素质不高等不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问题.为此,应该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的角色功能,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提高村民自治的主体素质.惟有如此,村民自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才能得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稳步有效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推动力。经多年实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围绕当前舟山渔农村村民自治的具体状况,剖析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与问题,探讨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必需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探索,其直接民主的形式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村民程序认知、传统程序法律文化、程序违法责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序失范现象。在持续推进政治民主的进程中,解决好村民自治问题,实现村民自治法律程序化、规范化,必须从增强村民程序理念与程序意识、加强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程序的指导、完善程序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入手,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全面防范和杜绝程序失范,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民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主导的社会民主培育的双向互动过程。80年代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建设与发展不失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特殊路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地区普及率不断上升,村民自治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村民自治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村民自治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能够使政治民主化在农村先行一步,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础,其实践形式具有多样性。村民自治单元下沉的实质是对行政村自治功能的剥离和重心的下移,有助于强化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并巩固村民自治的社会资本。然而,村民自治单元下沉也面临组织运行缺乏经费保障、自治活动缺乏人才支撑,以及村民理事会"再行政化"等困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单元下沉的价值,需要掌握合适的"度",综合衡量村庄"软硬"环境,还要着力增强村庄治理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不是村民自治的旁观者 ,而是推动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邓小平不仅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而且提供了道义支持、制度保障和宏观的大智慧。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以资源下乡为抓手,从治理资源、公共权威、公共规则三个方面加强制度供给,形成了新型村民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国家制度体系的同时保留了村民自治,通过接入国家的力量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新型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治理的“非程式化”“复杂化”特点相适配,是接入国家力量且保持基层自主性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区别于国家力量支撑不足的社会性自治和国家力量消解村民自治的行政科层制。在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重视基层治理的特点,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我国乡村治理的法定模式,致力于让村民通过政治实践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标。由于我国乡村民主化发展程度有限,促使精英治理成为乡村自治过程中的必然。村民自治导向下的精英治理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但由于精英治理自身存在不足以及乡村各方面发展程度有限,使得乡村精英在引导村民走自治化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些困境相对限制了村民自治向更高水平的过渡。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精英治理自身的完善以及带领村民向民主化治理方向迈进是摆脱乡村精英治理困境,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早期的乡镇自治看我国村民自治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根基性的作用.同美国早期的乡镇自治比较发现,我国的乡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民自治受到基层政权的行政控制,法律不健全及农民的自治权缺乏法律的保障.这些问题将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公民社会的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思路是:彻底厘清基层政府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逐渐用司法手段取代行政手段实现对农村的控制,建立完备的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基层政府和农村的教育工作.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来自全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实际调查表明,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在法律保障方面,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不够明确不成体系,村民民主权利维护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制度设计方面,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之间的指导关系不明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运行界限模糊;在政治文化方面,农村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较为浓厚,村民向现代公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行为转变普遍存在困难,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与能力素质和村民的自治渴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综合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村民自治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也深切感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村民自治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作为主体参与者的农民公民意识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从壮大衣村市场经济、推进村级民主实践、重塑乡村政治文化、深入开展公民教育等四方面加强对其培育,最终实现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组织是实施自治的平台与载体。村民自治发展从本质上也是自治组织变革的过程。自治组织建设直接决定着要素整合、组织形式与自治效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微观公共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以落实民主价值为元目标,但具体目标存在时空差异。自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有机自治体。自治体建立的关键在于粘合成员,主要通过两种关系实现,一是社会关系,试图利用共同价值与整合社会单元的方式重新粘合村民;二是经济因素的运用,利用农村集体产权性质,将组织转为政经合体的自治变体。在有机的自治体中,依据成文的自治规则,通过组织架构完善与组织程序运转实现自治有效。同时,自治过程需要对政府与市场环境系统进行适应与运用。因此,有效的自治模式是在组织与成员既定关系调适下和适应外部环境变革中,追寻特定具体目标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村民自治的必然要求,它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和促进农村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和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具有宏观背景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中长期以来积淀的宗教文化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及其宗教文化在西北乡村社会中的持续与兴盛,宗教力量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不断显示出张力和冲突,使得村民自治中有了宗教的印记。围绕村民自治的宗教化、宗教活动的政治化等问题,研究如何处理少数民族村庄村民自治与宗教活动的关系及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之初,村民自治是农村主要的治理机制,它为农村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支撑以及组织保障,增强了农民民主素质,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及理论,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1]。然而,经过近三十年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利益关系比之前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村民自治制度弊病开始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主要是乡镇政府和村级公共组织以及村民之间权、责、利益关系的问题。应在充分肯定我国村民自治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2],探析我国村民自治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探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发展村民自治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方式,文章主要分析了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