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最佳博奕选择○杜凤莲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两权分离是近代公司制充分发展的产物,它从理论上澄清了企业和政府的权力与责任界限。但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实践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产权的分割关系,改革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是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国有企业如何改革问题上,产权关系调整的建议被一些人看作是主张私有化。本文试图从产权关系安排与所有制关系入手说明,同一产权可以在极不相同的所有制或所有权关系中存在,产权关系调整不一定等于所有制或所有权关系的改变。产权关系的安排是一种社会工具,它通过调整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使社会经济活动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最终形成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产权所有关系的确定性、产权结构的有效性和产权保护的强制性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公共产权 ,公共产权的代理采取国有制的方式。完备的产权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委托 -代理关系失效、财产组织形式效率不高、外部效应和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建立等问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宜采取分类施治的途径。国有企业只有明晰界定产权的所有关系 ,才能保障产权功能的发挥。产权所有关系确定之后 ,国有企业即成为法律上的民事行为主体和市场主体 ,其法人资产制度即具备了与企业产权相关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分析与思考任莉企业产权是决定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所有权制约着经营权。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在生产资料归属问题上是明确的,但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上面,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却是模糊的。为了推进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必须抓住症结,战胜...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关系分为两种:与“市场”相联系的是产权关系,与“科层”相联系的是职权关系。国有企业本来是依托于职权关系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人们重视产权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关系依托上,认识遇到了难题。本文论证: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并不是消除职权关系。经过改革的国有企业经济关系所依托的,是经过理顺的产权关系和经过理顺的职权关系,以及两者正确地结合所构成的经济关系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对国有企业如何改革,目前理论界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实行股份制入手,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改变国有企业单一产权主体状况,让国家和企业分别拥有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两权分离后,政企彻底分开,国家只以投资者身份获取投资收益,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国有企业从此成为市场的真正独立法人主体。笔者将此方案称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股份制起点论(以下称股份制起点论)。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股份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产权特性与公司治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制度创新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公司治理制度创新沿着一个什么方向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绩效。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特性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迁两个角度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特性,重点揭示人力资本产权特性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迁、制度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特性与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的启示。 一、人力资本特性与人力资本 产权特性 对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考察,必须采取科学的抽象,即抽象掉人力资本产权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的进程表明,只有企业制度的创新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即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与其它市场主体一样,是拥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和产权.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否则市场经济的活动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无论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无不涉及到产权关系,而其核心,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只有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才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做到既保障国有财产归属国家所有,又由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承担财产责任;既防止国家干预又要保证国家依法监督.如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展开,股份制的实施,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国有企业中正式引入委托一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由于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等或者说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导致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不大可能对企业尽心负责,因而产权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绕不过去的问题”。然而,即便产权得以明晰解决了经营者对企业负责任的问题,但另外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受职业能力或素养的限制,并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根本的变化。可见责任与能力并不能等同。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卓越资本经营才能、良好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职业经营者(职业经理)来推动。本文拟从传统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分析了原有委托代理关系的弊端及其变革的意义,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重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承包制等经营方式改革的内在缺陷难以通过完善经营方式本身获得完满解决,因为它无法克服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的根本弊端,因此,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使产权明晰化。产权明晰化,从国家角度看是建立国有资产的法律人格化代表,从企业角度看是建立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本文拟主要对后者做若干研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产权明晰、企业法人制度、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三项基本内容,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在产权明晰建立法人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的管理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设计企业的领导体制应考虑市场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明确线济责任制、有利于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等多种因素,并确定其基本原则。新的领导体制关键是企业家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家在社会基层支撑着国有企业。除国家宏观因素外,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1 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一种意见从人力资本收益权和控制权出发 ,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一种意见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出发 ,认为人力资本产权就是人力资本的所有关系、支配关系、利得关系及处置关系 ,即存在于人体之内 ,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健康水平等所有权。一种意见认为 ,考察人力资本产权应在基于产权的更加广泛的内涵上考察 ,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 ,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现状之法律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处境,我们认为至少存在三大法律问题:所有权人地位虚化,政企不分;委托—代理链过长,权责不清,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管理混乱。为此,本文提出三点法律建议:1.实行“两权剥离”,使企业真正享有独立法人财产所有权,真正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时使国家在国有企业中的产权具体化、量化、法律化;2.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双方的地位及权责,使委托—代理关系契约化;3.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使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变过去那种一元化或一人化的管理体制为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的泛滥以及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实,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观点,并在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马克思的产权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财)产权的权利统一和权利分离的思想,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具体路径,即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对财产关系进行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和调整,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矛盾,既要防止对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无端干预或变相侵蚀,又要保证国家对国有企业合理合法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 ,已逐步形成国家所有权、企业产权、国有股权“三权”相对独立的态势。在改革实践中 ,继续理顺“三权”以及与国家经济管理权的相互关系 ,建立企业产权和国有股权的科学管理体系 ,使国有企业能够充分行使产权权利 ,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政企分开作为契入点开始,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没能解决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国有企业的定位与功能。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出发,探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基础──产权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基础──产权制度初探邓宏图,张东宇产权与所有权是不同的概念。市场的最大功能是它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性。在某种程度上,资源的配置过程实质上是产权的交易过程。产权的初始确立是国有企业获得完整产权的关键,是市场的培育、运作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国别、不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后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已不能解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统一,尤其对所有制改革在理论上的分析几乎无能为力。虽然许多学者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或者从所有权的权能分离来探索所有制改革的思路,但这些分析都不能说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统一①。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步履艰难的状况正说明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一部分学者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借鉴西方产权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从市场主体的行为、产权界定和市场经济的制度要求出发,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从而回避了公有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依然是难以消解的“制度情结”。在自上而下的多层级委托和自下而上的多层级代理链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产权界定十分模糊,委托人不是真老板,代理人也不是真管家。从多层相嵌的委托系列看,国家各级各类  相似文献   

20.
如何协调企业内部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建立利益兼容基础的效率与财富增长模式,这是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以推知:利益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所有制关系,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基础是调整企业所有权结构.为此,本文通过对西方主流企业理论关于企业分配关系及所有权结构理论的评述,以中国国有企业为例,并通过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过程利益集团互动机制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来协调微观企业机制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这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