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自有文学艺术以来,就表现了两种主要的创作倾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描写人类童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在欧洲文学史上最早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2.
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美学倾向发生种种误解,多是由于作为历史范畴的浪漫主义运动与现实主义运动阴影的笼罩。 作为历史范畴,浪漫主义出现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波澜壮阔和旧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形势下的产物;现实主义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种种社会弊端、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日渐高涨、其它被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些人据此认为“浪漫主义天生就是反叛的,现实主义本质上是批判  相似文献   

3.
1 前期创造社揭起浪漫主义的旗帜,异军突起,和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一争文坛春色。郁达夫是前期创造社的骨干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似乎是不言而喻地成为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定论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在诗歌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郭沫若,小说散文方面则为郁达夫。”又说:“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  相似文献   

4.
苏联文艺理论家A.博恰罗夫在其专著《探索的无止境》(苏联作家出版社,1982年)中,结合苏联当代作家的创作实际情况,较全面地论述了当代苏联散文中的艺术探索。本文由该书的最后一个专题《浪漫主义的起飞》编译而成,以供读者参考。浪漫主义化是散文哲理化的姊妹,这种状况并不是一下子为大家所相信的。艺术原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引起现实的移位,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对思想感情的表现。70年代文学中的这两种强化倾向超过了其他表现,令人感到十分惊异。艺术上的探索,不仅表现在哲理化里,而且也显示于浪漫主义移位之中。 B.古谢夫把当代现实主义散文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索  相似文献   

5.
(一) 最早在文学领域使用“现实主义”一词的,一般认为是德国诗人席勒。他在1795年写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一文中,把诗分为素朴的和感伤的两种,前者摹仿现实,后者表现理想;前者是古典主义,后者是浪漫主义。席勒按其本性是倾向于表现理想或观念的,他用“现实主义”就是为了同理想主义对立。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究竟使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莎士比亚究竟是现实主义作家,还是浪漫主义作家?这些问题是历代中外“莎评”中颇有争议的论题,也是有意义的课题。探讨莎士比亚的创作方法,不仅对深入研究莎氏及其作品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戚鸿才同志在《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作家吗?》(载《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83年第二期)一文中,对苏联和国内有关论著所说莎氏“剧作达到了当时欧洲现实主义的高峰”和“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基础”之类的提法,提出了异议,并认定莎氏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戚文指出了莎氏作品中具有的浪漫主义因素,值得赞许,读后颇受启发。但同时又感到戚文断然把莎氏的基本倾向确定为浪漫主义,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里仅就莎氏作品的创作方法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戚鸿才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产生在十八世纪末,并在十九世纪前三十年得到辉煌发展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标志着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产生是和法国大革命以及革命后十九世纪初期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分不开的。在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后,欧洲没有出现人们所想望的美好世界。所以浪漫主义的产生,从政治上说,是由于对革命后社会现实的失望情绪和社会制度的不满所引起的;从文学艺术上说,它与古典主义文学对立,是对古典主义学院派发动的第一次革命运动。 浪漫主义文学的性质问题,归根到底是它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是现实生活本质的反映,只是两者反映的侧面不同,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相对稳定方面;浪漫主义则反映它的变化发展方面。它们在运动中又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俄国文学的文学成就,主要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来的。虽然这三方面的文学都并不完全源自欧洲,但都在俄国发扬光大。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相对于西欧更为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实主义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俄国现代主义文学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文学的“白银时代”。  相似文献   

9.
处于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背景下的胡风、周扬和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形态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独尊现实主义理论倾向,它是通过对浪漫主义的有效兼容、对现代派等非现实主义文学的彻底排斥、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无情批判等理论活动表现出来的。从实践上讲,这种倾向确立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理论上它却使现实主义在现当代中国陷入二难境地。这是理论家的悲剧,也是作者的理论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10.
建安文学和五四文学都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异数,两个时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大体相同,作家的创新意识以及因此而出现的文体变革也有某些相似,但作家队伍构成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形成的自由主义倾向也有很大差异,建安文学倾向于个人主义,带有浪漫主义性质,五四文学则是爱国主义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五四”的开放,使世纪之交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欧洲文艺思潮得以蜂拥而入。面对如此纷繁的流派和“主义”,不事文学的先驱者们固可览其大概,仅从文艺进化的视角和功利的需求作出某种宏观的选择和倡导;专事文学创作的人们亦可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或偏爱择一而从;唯有志在为新文学奠基的人才会有殊多“上下求索”之苦。鲁迅始而偏爱于积极浪漫主义,继而择定现实主义,终于融汇吐纳,在自己独创的“更高级的现实主义”上定位;郭沫若始则卷起浪漫主义的狂飙,继则经历了现实主义的长长的曲折,终则回归浪漫主义的定位,唯有茅盾虽一开始就选择了现实主义,但在横跨现、当西代的殊长的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当中“有两种基本的‘潮流’或倾向,便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尔基:《我的文学修养》)。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际,也是这样。作为作家认识生活、反映现实的原则,创作方法是不断发展的。对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方向,高尔基曾经这样予示过:“是否应该寻找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本院胡家祥同志在1991年《江汉论坛》第4期上发表《艺术中几种美学倾向的对立》的文章。提出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提为文艺中两种基本美学倾向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认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才是一对矛盾范畴,浪漫主义的主要对立应是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茅盾与创造社1922年文学论争的总体倾向呢?无庸讳言,在双方论争的过程中,夹着过多的个人成见和宗派意识,以致成了一场护自己之短,揭他人之痂,嘲讽挖苦乃至谩骂的意气之战,这主要体现在关于如何介绍欧洲文学和翻译错误两个问题上。但是,这并不构成论争的主导倾向,引起巨大的争议和冲突的主要是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倾向而带来的。这种艺术倾向包括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原则、艺术的内在价值等。这是论争中真正闪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同志提出过“两结合”创作方法吗? 作为高校文科教材的现行的文学理论教科书,无论是《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文学概论》(蔡仪主编),还是《文学理论基础》(十四院校合编),都详细地介绍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下简称为“两结合”),并肯定地指出,这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五八年在成都会议上提出来的。除《文学理论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文学流程中 ,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没落和现实主义的崛起 ,根本原因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历史选择。这种选择所导致的使命感使中国的现实主义区别于欧洲的现实主义。西方文学的输入和传统文学的继承使中国新文学充满了对峙和张力  相似文献   

17.
似乎已经过了意气用事地争论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三家谁届文学正宗的时代,保守地将现代主义指斥为洪水猛兽,或贬抑为颓废色情,甚至对现代主义此一现代文学史之基本存在事实干脆别过脸去,这样的论者估计已经不会太多。而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相比虽居旁选支流但有力地推进和丰富了新文学的历史进程,已成为稍具学识的文学史家们的不争定论。因此《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吴中杰、吴立昌主编;以下简称《寻踪》)一书的出版,作为系统清理和爬梳中国现代主义在本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发展中生成演变…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的兴起是西欧文学史上有开创意义的一章,它给19 世纪俄国文学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俄国作家肩负的使命使得浪漫主义在俄罗斯很快被赋予现实主义色彩。前期创造社成员几乎是本能地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五卅运动之后却又从建筑“乌托邦”的精神领域和渴求中逐步把目光投入社会现实,文学主张也从原来并不坚实的浪漫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明确地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革命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的起源。五四时期,在个人发现、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社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与文学研究会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构成了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形势。五四浪漫主义把情感、想象等视为文学的本质,强调文学与自发性、天才、灵感等特点的联系。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影响了整个五四一代作家。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创造社开始否定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1928年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提倡新写实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以现实主义为标帜,并且否定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尽管把浪漫主义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浪漫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实际上,在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书刊简介     
塞宾:《英国浪漫主义和法国文学傅统》据苏联《外国社会科学文摘(文艺专辑)》1979年第1期介绍说,英国文艺理论家马尔泽丽·塞宾认为,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起自十八世纪中期,完成于十九世纪中期。塞宾研究了该时期英国浪漫主义与法国文学传统的相互关系。本书作者不仅分析了浪漫主义者——华兹华斯、科尔里奇、雨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