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按目前国际通用标准,15岁及15岁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文盲、半文盲。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文盲率的高低,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文化教育普及和发达程度,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盲率的高低对人口再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西双版纳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及其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作简要分析。一、西双版纳的文盲人口云南省西双版内傣族自治州地处我国南部边疆,辖景洪、勐海、勐腊三县,其东南和西南与老挝、缅甸接壤。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州有人口796,354人,其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  相似文献   

2.
文盲,通常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文盲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含与外延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文盲作为劳动力,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其价值较高。本文利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文盲人口状况和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7月1日,广东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共4634.08万人,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063.47万人,增长29.78%,大大快于同期总人口17.15%的增长速度;每万人口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90人;在全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中,按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排列,广东居第9位;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共656.28万人,与1982年相比,  相似文献   

4.
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为36,421,421人,其中在业人口为18,615,027人。总人口的在业率为51.11%,劳动适龄人口的在业率为96.96%。 (一)在业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状况 在全部在业人口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含毕业和肄业,下同)的为108,241人,占0.58%;高中文化程度的2,027,549人,占10.89%;初中文化的为4,604,294人,占24.73%;小学文化的7,918,395人,占42.54%;文盲半文盲为3,956,548人,占21.25%。广西在业人  相似文献   

5.
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相似文献   

6.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从相反的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普及程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受过各类教育的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32.39%下降到1982年的24.08%,即下降了25.66%。但由于广西人口的增长很快,12岁及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婚姻状况是指人口在某一时点所处的不同婚姻状态的人数和比例。现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和1‰生育率抽样调查的资料,将浙江省人口婚姻状况初析于下。 (一)未婚人口状况 1982年我省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29.42%,男性未婚人口占男性15岁及以上人口34.62%,女性未婚人口占女性15岁及以上人口23.81%。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民族贫困地区女性随着“男尊女卑”观念的逐步摒弃,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步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男女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已得到法律的确认,女性荒教的现象较解放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民族观念回潮、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学费过高、交通闭塞及女性在招工、招干、升学、从业、就业中遇到的困扰,导致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荒教现象较为严重。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新晃县15岁以上因女性荒教所产生的文盲、半文盲达32650人,占全县文盲、半文盲总数的73.2%,占全县女性人数的40%。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于: 一、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大辐度下降,有文化人口的比重大为增加。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文盲、半文盲的比例由1982年的22.81%下降到15.88%。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全国平均为1422人,拥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全国平均为32085人,拥有小学及小学程度的全国平均为69892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尚有文盲、半文盲1.8亿人。我国人口有80%在农村,与此相应的是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中有92%也在农村。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这些年来,国家大力加强了农村的扫盲脱盲工作,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1988年全国扫盲共144万人,而这一年新产生的文盲竟达到了200万人,扫盲进度远远赶不上成盲的速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而教育又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每万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较1982年普遍有所提高。大学水平(包括毕业、肄业和在校)由1982年的60.1人上升到86.3人,高中程度由662.7人上升到687.8人,初中程度由1,775人上升到2,115人,小学程度由3,537.7人上升到3,612.4人。同时,文盲率也有所下降。1982年,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2岁以上人口的31.87%,1987年降至26.77%。  相似文献   

12.
人口性别构成对婚姻家庭、人口再生产、人口移动和人口构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两性人口构成是否平衡,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人口性别统计资料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对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一粗浅分析。 一 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占51.52%,女性占48.48%,性比例为106.3,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3,069万人。  相似文献   

13.
<正>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也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由于城乡的地理、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文化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致使全国城乡、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口文化程度提高的幅度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低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做好分析工作,提出有数据、有分析的科学资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前人口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调查15岁及以上人口的在业和不在业的情况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利用  相似文献   

15.
人口结构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选择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男女性别比例、文盲及半文盲比重与人均GDP作为研究指标,基于陕西省1989-2008年相关数据,对陕西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VEC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文盲及半文盲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城镇人口比重和男女比例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除开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外,其余三个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不同的滞后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依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平凉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及其素质做一初步分析。(一)1982年7月1日,全区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972,062人,占总人口(1,735,143)的56.02%。男、女劳动适龄人口分别为516,420人和455,642人,依次占男、女人口的57.55%和54.39%;劳动适龄人口性比例为113.34,男多女少,能够利用的可能性较高。从劳动力资源构成情况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的状况,尤其是文盲的数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过去,人们总认为国家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所提供的文盲数字(如1982年的文盲、半文盲为2.3亿,1987年为2.2亿)是比较准确的,况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供了与我国大致相同的数字。但是,《决策与信息》杂志1989年第7期上刊登的朱红同志的文章“中国有八亿文盲”(以下简称《朱文》,却提供了令人瞠目的信息:1989年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八亿文盲;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身体  相似文献   

18.
<正> 婚姻状况是人口普查中有关人口和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人口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婚姻状况的各项比例中,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尤为人们所关注。这是因为,通过分年龄性别的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和计算,可大致反映出该人口的分性别的已婚比和平均初婚年龄。50岁以上未婚者在同年龄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可视为不婚率。这些都会对人口生育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未婚人口状况这一指标已成为分析生育率乃至进行人口预测的依据之一。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在我国人口史上首次全面记录和综合了我国未婚人口的状况。本文即拟以此次普查资料为基础,同时联系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我国未婚人口状况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关于在业人口状况的资料,对了解中国国情国力,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普查结果看,中国究竟有多少在业人口?就业程度如何?他们的性别、年龄构成如何?在各个行业和各种职业间的分布情况怎样?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 一、中国人口的就业程度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就业率较高的国家。1982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表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注1)为57,347,227人(未推算全国总数,下同),占人口总数的57.13%,比1953年第一次普查时的54.61%上升2.52%;比1964年第二次普查时的51.11%上升6.02%。若按国际上运用的口径15—64岁计算,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则为61.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80年为59%),更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7%),但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5%)。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聚居着汉、回、苗、彝、壮、侗、瑶、水、仫佬毛难、仡佬京等十二个主要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936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8.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20.7%.因此,研究这里主要民族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掌握她们生育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发展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西十二个主要民族15—49岁育龄妇女1981年的生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