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民收入的现状:增幅连年下降,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持续减缓,收入增长更加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探讨了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农业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增长下降,生产经营分散,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城市化滞后,农业发展环境恶劣,农产品产销脱节.据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狠抓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增收突破口;营造宽松环境,为增收提供各种便利;更新观念,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衔接.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的年度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当前福建农民增收呈现出本地从业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成为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泉、农村内部整体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区域间收入差距仍然明显等特点。经济增长放缓、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低、农村综合改革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提出的对策即: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结合江西与全国农民增收的有关情况,分析农民增收及制约增收的原因,增收主要有来自种养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其他收入五个方面;制约增收有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不深入,整个社会对农民收入带动及拉动不够等因素,提出从社会保障、职业教育、农村金融等方面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节水生产行为、非农就业与农户收入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劳动力要素配置纳入分析框架是厘清粮食节水生产行为收入溢出机制的关键。基于河北、山东、河南54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溢出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节水生产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且农业增收效应大于要素替代效应;节水生产行为的农业增收效应随农业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增,即“马太效应”,其非农增收效应随非农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减,即“重心转变效应”;本地非农就业在节水生产行为增收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外出务工部分遮掩了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提升效果;节水生产行为的增收效应随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增加而上升,随外出务工比例提高而下降。因此,建议完善粮食节水生产的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引导非农劳动力合理有序就业,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农户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浏阳市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特点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农业品牌;发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乡镇企业。调查表明,家庭的人口状况、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及就业状况、子女读书状况、家庭地理环境对增收均有较大影响。农民实现增收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市场信息、生产资金短缺。农民认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步伐对于增加收入很关键。揭示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因素,挖掘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在动力源,从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及对第一产业的产值就业份额比和城乡收入比的关系的分析,发现通过增加农业收入来增加农民收入,并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正相关关系.但最近几年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加上市场粮价回升、农业生产气候条件适宜等多方面有利因素,农民增收呈现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据统计,2004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人2936元,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收入增加最多和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2005年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8.
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努力扩大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宁夏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近几年增速有所趋缓.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宁夏粮食主产区北部引黄灌区产粮大县与普通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产粮大县和普通县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谷物平均价格和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是影响产粮大县和普通县农民收入的共同因素,且对农民增收都有正向影响.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明显不足,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粮食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需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补贴方式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庆作为西部核心经济增长极,在新一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要实现"一主两翼"统筹发展,切实扭转"小马拉大车"的格局,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与利用、集约与节约用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动力机制,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以来 ,中国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滑 ,直接原因是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无明显增长、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产品成本节节攀高、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深层原因是农民增收受不合理或滞后的体制制约、国家涉农政策的制约及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应采取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加大农业投入 ,提高农业生产力 ,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利用DID模型研究了我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户收入增加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粮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只对政策实施省份的农户种粮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与其他收入增加对农户总收入增加的带动效应相比,种粮收入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影响因素来看,通过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已经效果甚微,农户增收仍主要依靠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行主粮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其对农户种粮收入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将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协同考虑,通过与其他政策措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结合来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发展有特色的专业化乡镇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及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轻农民负担,因此,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特色专业乡镇必须抓好的几个关键环节是正确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过程中抑制"柠檬市场"的发生,切实提高农民收益,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河北、江苏、江西三省771户果农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果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经营主体、渠道和产品类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区域公共品牌对果农经营收入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公共品牌与果农增收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能够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溢价能力;区域公共品牌的增收效应和标准化生产的调节效应,对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电商和高耐储型果品的果农更显著;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合作社的增收作用最为明显.据此,提出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同时,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增强渠道管控以及建立健全生产与市场监管体系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过程中抑制"柠檬市场"的发生,切实提高农民收益,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河北、江苏、江西三省771户果农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果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经营主体、渠道和产品类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区域公共品牌对果农经营收入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公共品牌与果农增收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能够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溢价能力;区域公共品牌的增收效应和标准化生产的调节效应,对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电商和高耐储型果品的果农更显著;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合作社的增收作用最为明显.据此,提出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同时,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增强渠道管控以及建立健全生产与市场监管体系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低收入农户作为影响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和增收难点,关注其状况,实现其增收,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所指的低收入农户,是依据河北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4200个调查农户按人均纯收入五等份分组,由低至高依次分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每组农户所占比重为20%。低收入农户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为农业主导型。2001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农业收入占51.1%,牧业收入占2.8%,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占11.3%,工资性收入占32.3%。与其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收入增加最多和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收入大量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增长、政策性转移收入增加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激发农村农业要素资源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转型,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加快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收促进作用机理;从挖掘乡村产业增收潜力、丰富农村居民就业渠道、加快探索农村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北省866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种植业技术效率-农户种植收入”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平均和异质性影响,以及种植业技术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中国的“大国小农”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生产模式转向农作物生产专业化为其收入增加提供了新的路径;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高收入分位点农户、山区农户的农业增收效应更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作用于种植业技术效率施加的,其中介效应的影响占到34.99%。因此,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广大农户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小农”转变为“专业化小农”,并注重技术效率在收入增长中的助推作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的农业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