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畲族的图腾崇拜——凤凰,是一只美丽、吉祥如意、传说中的幸福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领路人的崇敬。兰念瑛,女,畲族,江西省资溪县新月畲族村委会主任,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江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她和她所在的新月畲族村一起成长的历程,就是一段美丽凤凰羽化舞,就是一首幸福神鸟鸣啼曲。2007年元月底,在兰念瑛参加省政协第九届五次会议时,我采访到了她。 相似文献
2.
3.
4.
手绘旅行地图作为现代美术实用化的代表之一,无论是从视觉和文化审美还是从旅游领域的应用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笔者将结合自身在手绘艺术的实践对手绘旅行地图的价值展开研究和探讨,以寻求手绘旅行地图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8.
除了神秘的土楼,还有多少客家文化是不为我们所知的呢?客家人已经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却又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那么,他们当初是如何在迁徙中吸收和包容了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异地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后来的客家文化族群呢? 相似文献
9.
更敦群培1934年前往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游学深造,历时12年之久。在南亚期间,他以文化行者的身份和跨文化视角,撰写了《智游列国漫记——金色的疆域》《锡兰纪行》等极具特色的游记,开创了自成一体的旅行文本。历史上藏族学者对以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南亚文化的书写和表达多是对异国形象进行想象建构,而更敦群培的旅行文本则重新审视和考察地理接壤、文化互动地带的印度宗教、民俗文化,消解藏人先验印象中南亚形象的思维定势,重新发现本土文化价值,对根深蒂固的印度宗教文化中心主义发起挑战,反思各种文化偏见和历史成见,不断确立他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化中立心态。隐匿在旅行文本背后的是人类学家的身份和另一种民族志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国族主义逐渐浸润包括旅行在内的国人日常生活,传统上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旅行观,开始向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族主义旅行观转变.在国族主义旅行观影响下,抗战时期的旅行书写通过不同书写内容与策略的运用,担负起服务抗战与建国的重任.概言之,时人通过学术旅行撰写战时中国的“百科全书”,以培养国民国家意识;借寓情于景之法符号化自然及人文景物,建构民族国家认同的象征;以适时应务的书写提供战事及边疆信息,直接服务于抗战;最后利用旅外行记,在借镜外邦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19世纪中叶赴华的西方传教士和旅行家中,古伯察横穿中华帝国的旅行具有传奇和神话般的色彩,他的那部记述这次旅行的《鞑靼西藏旅行纪》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就古伯察的这次旅行及其著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阿音·旅行阿音,蒙古语,取旅行之意,意味着走很远的路。我猜,这个名字可能与他的父亲有关。阿音的记忆里,年轻的父亲总是赶着牛车去额吉淖尔(母亲湖)拉盐,对年幼的阿音 相似文献
13.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出台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赣南、闽西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研学旅行上升到基础教育顶层设计战略高度,出台实施多项政策,为红色研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革命纪念场馆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学生开展研学... 相似文献
14.
六月初,来自世界十七个国家的近七十位外国科学家,由他们的中国同行陪同,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河谷逆江上行,到日喀则折头向南横跨喜马拉雅山,直至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进行了一次历时十一天,行程一千余公里的科学考察旅行。一路上,有嵯峨峭拔的冰峰雪岭,有冲折回逆的急流大川,有参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野花遍地的高山草原,有气势宏伟、森然布列的现代冰川,有湛兰澄澈景色宜人的高原湖泊,更有金碧辉煌的古寺和葱绿弥望的田野。然而,最多的是石头,色泽斑驳,形态各异的石头。而地质学家们最感兴趣的也就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献对拉卜楞社会文化的描述,是拉卜楞研究的一个尚待挖掘的重要资源。文章主要依据一手文献和田野调查,梳理了近代游访拉卜楞寺的西方旅行人物及其旅行进程和背景,挖掘了一些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旅行纪事,并对西方人的拉卜楞旅行文献做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8.
19.
2021年5月10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中学35名学生乘坐"拉萨—宜昌"首航班机抵达湖北省宜昌市,正式开启"宜加一家亲"研学旅行.在8天的研学旅行中,孩子们游览了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感受大国重器的震撼;参观了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叹服宜昌历史文化的悠久;体验了端午包粽子、草木染工艺,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参演了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20.
在面临“夷狄”交侵的危机情势下,南宋士人视中原为被窃据的故土,认为那里的华夏文明遭受了严重破坏。宋元易代后迎来了和平局面,南北交通重新开放,南方士人带着对故土的挂念,前往中原旅行考察,既缓解了易代的焦虑,也逐步认可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南方士人在中原的旅行考察,并非只是寄情山水的旅览活动,而是有着鲜明的舆地治学取向和现实关怀。他们通过对中原自然山川与历史古迹的考察,追寻失落的华夏历史记忆,唤醒了内心的中原认同,再次确认了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可以说,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记忆是南方和中原的精神纽带,在元朝统一的背景下,南北逐步重建起共同分享并认可的统一意识,对后世中国人的统一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