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国有股减持是目前证券市场各方的一块心病。怎样减才能不致对国家经济环境造成影响,形成对国家、对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多赢局面。研究表明,关键是要切实解决好前提和方法问题。前提:让谁为减持国有股买单? 国有股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国情所致。国有股的本质是国家代表社会管理公共财产。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是正确体现了国家的职能。但问题的核心是:该让谁来为国有股减持买单?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减持价格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九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期权定价公式给出了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一个定价模型。根据具体公司的不同情况,利用本文的定价模型可以具体模拟出每个公司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并且计算结果介于公司净资产值和市场价格之间。同时,利用本文提出的国有股减持定价模型,能够证明无论是以净资产价值还是以市场价格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市场反应强烈。怎样看待国有股减持?减持方案对证券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办法》的规定?这是人们所希望了解的,也是秘书人员需了解的金融证券知识。  相似文献   

4.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股减持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特殊的主体构成,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权的流动性分裂引发了众多的市场问题,解决国有股的流通是发展证券市场面临的关键.从国有股减持具有的期权特征角度,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临界条件.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非对称信息角度,设计了政府(委托人)和市场投资者(代理人)各自的价值函数及激励策略,根据极大值原理建立了联合目标下的最优减持价格方程.在案例分析中,分别以每股净资产和股票内在价值为减持边界条件,给出股票市场价格与减持价格及转移价值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减持不能采用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应结合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特性,提出对投资者的激励策略,在市场各主体利益均衡框架下确定减持价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考虑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和二级市场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国有股的减持规模进行了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得出了限定投资者亏损额度条件下的国有股减持规模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股权价值与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中政府、公众投资者和承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形成“多赢”的局面 ,实际上是国有股减持涉及的代理关系中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其根源在于公众投资者在现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中对股权价值的低水平预期。由于国有股东不会轻易放弃其私有收益 ,使得国有股减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 ,所以 ,在现行的减持方案下国有股出售受阻 ,就谈不上国有股减持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证券市场功能效率的意义。要达到现行《减持办法》中确定的国有股减持目标 ,必须在政府与公众投资者之间实现激励相容。这实际上是要政府“让利”于投资者 ,打破目前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路径依赖 ,从证券市场功能完善、健康发展以及由之实现的国民经济战略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乔新生 《决策》2001,(12):28-28
一个执行了3个月的部门规章被终止,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全线涨停。这一现象本身说明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十足的政策市。3个月前,《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国有股实行减持。当时我曾戏这是对中国的证券市场进行变相的征税,而且征收的是社会保障税。现在回过头来思考,这次减持行为和征税实在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首先,国有股减持实行的是取自于投资人,用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其次,实行“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是一种典型的掺沙子的减持方式。它等于国家利用手中的资源实行强制性的搭售,在市场盘子不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变相与民争利;最后,在市场上违规资金庞大的情况下,国有股减持,等于使那些嘴里叼着一块,眼睛盯着一块的大投资家们心中发慌,他们害怕原来一动不能动的国有股如猛虎下山,于是赶紧吐出嘴里的一块,溜之大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要是不狂泻,那才真是奇怪。  相似文献   

8.
资讯     
吴敬琏:国有股减持要分两步走 吴敬琏不赞同为社保筹集资金的国有股减持思路。他主张国有股减持要分两步走。先解决社保欠账问题,再解决国有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他说,目前评议中的7类方案的共同缺点是循着“为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资金”的思路,将问题局限在部分(例如10%)国有非流通股以何种价格转让的范围内进行讨论,而忽  相似文献   

9.
国外国有股减持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继而席卷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的国有企业股份化、民营化浪潮中,曾发生过多起国有股减持事例.尽管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国有股减持的背景不同,减持的目标、范围和规模等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对各国做法的比较研究,我们还是能够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股票全流通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使国有股减持一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认为,为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国有股减持应在全流通平台上进行,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实施不同的全流通方案,并实行暂停新股发行、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等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