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唐燕 《学术论坛》2012,35(10):85-88,110
21世纪翻译学学科地位在中国最终得以确立,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了翻译学界的认同。翻译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集中于学科的理论构建。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就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史长久,影响深远。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推崇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都表明中国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进行过探讨。但是目前中国译学理论多为借鉴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失语。探讨中国译论失语的溯因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从文章学的视角下解读"信达雅",对于重构中国译论话语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产生、发展及概念的外延均不相同。"目的论"产生发展于古希腊,属于西方哲学的一个研究范畴,其纵向演进历史悠远,属母项,即"目的论"还衍出"刑罚目的论"、"教育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子项,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弗米尔从古希腊学者"目的论"中获取了灵感,将这一概念移植于翻译学中与"功能主义"相结合首创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其演进历程现代。就价值层面上来说,"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目的论"具有同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马君武翻译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马君武研究的一些学者评论说,马君武的进化论译作信达雅兼备,其<达尔文物种原始>是权威性译本、文言文译本,其<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纯用文言.这些评论不准确.马君武的有些进化论译本达不到信达雅兼备的翻译标准,个别译本在"信"方面尚可,但在"达"和"雅"方面欠佳;<达尔文物种原始>不可能成为权威性译本,而且它是以欧化主导、杂糅少量文言词语的译本;<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是以文言成分占主导,但也有部分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近年来的一股新生力量,它给译界带来不少的活力,而且它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研究视角.而中国译界中被长期视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也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冲击,"信",这一重要而且最为基础的翻译标准应该怎样去认识呢?  相似文献   

5.
语言哲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翻译游戏"是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语言游戏"理论的延展和具体化,本文把翻译目的论视为"翻译游戏"总则,以解释性翻译策略作为"翻译游戏"有效技巧,达到"翻译游戏"的预期目的,通过将语言哲学与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有机结合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文革"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段低谷时期.由于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苏联文学的译介也大大减少,但在"文革"时期仍然是翻译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不论是在选材方面,还是翻译策略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文革"时期苏联文学的译介出版进行了分析."文革"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受到了意识形态、国际形势、时代背景等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翻译群落生态来看,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干扰严重,译者的身份被边缘化,但并不能就此否认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信达雅”翻译标准视角下,对培根散文《谈读书》的两种译本进行比较与鉴赏。分析译者如何跨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体现老一辈翻译家精湛的翻译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从而进一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发生在一定语境下的有目的和有意图的行为,因而任何译作都会受到译者翻译目的的影响。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对研究萨班·贡嘎坚赞的《萨迦格言》的两个英译本有适用性,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导致两个译本出现了诸多差异。将译本置于翻译目的论的视阈之下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本的优劣,不是单纯以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来判断,而应该结合译者的翻译目的,着眼译文在译语情境中的预期功能和译者对文化传播的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技英语文章标题翻译中的"信达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讨论“信达雅”作为普遍适合各种翻译体裁的标准入手,论述这一学说的提出及后人对它的评价和发展,重点讨论如何将这三点与科技英语文章标题的翻译相结合。文章主要观点在于标题翻译时应在保证“信”、“达”的前提下大力扩展“雅”的表现,而“雅”的表现在语言结构层面和联想意境层面这两项大框架下分别包含着不同的形式,其本质在于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来吸引读者并传播知识。  相似文献   

10.
拟通过介绍梁实秋的"信、顺"翻译观和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并通过对比两者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中的翻译实践,介绍两种诗歌翻译的标准,并通过实践效果的对比展示这两种翻译思想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理性的狡计""逻辑与历史统一"等命题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缺少挖掘,这源于学界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核心"目的论思想"重视不够.分析黑格尔历史哲学和他的哲学史中关于目的论思想的重要论述,梳理出他的目的论思想梗概,阐明其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中的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普遍目的与特殊目的的关系"和"普遍目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的进展",以期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有个总体性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荚是道德的象征",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中提出的新的美学定义或命题,其实就是美学学科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第三批判由"美学一目的论"二重结构组合起来,其组合的内部线索,许多专家感到难以理解与把握.其实,康德在三大批判中设计的两套原理:"构成性原理-范导性原理"与"决定的判断力-反省的判断力",把先验体系置于最高层面上统辖起来.其中"反省判断力"别具一格.处于先验体系最高的视点上,以"道德目的论/道德神学"的超感性存在与普遍立法-对形式感性立法,通向"美是道德的象征",并转折向下与感性的"形式的合目的性"衔接起来,从而沟通"美学-目的论"(或"自由-自然"),使三大批判体系最后达到和谐统一.这便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先验体系中的构架性意义和作用.亦是美学学科新形态的确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类,其中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当视译文目的而定,即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该理论对广告的翻译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此对目的论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深入地阐述了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更加突出了译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用广告翻译的方法和法则。  相似文献   

14.
对林语堂的Moment in Peking中的文化传输运用目的论进行个案研究。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并决定翻译方法。林语堂的代表作Moment in Peking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传统称谓、风俗习惯、食物服饰、道家思想等。将目的论与Moment in Peking及其中译本中的文化实例相结合,探讨翻译策略的选择及目的论在文化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希望借此能够给中国文化翻译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5.
康德先验哲学的最大秘密是"现象-物自身"二重关联结构中的物自身.这在第三批判导论中又称为"超感性基体",它是自然界与人界背后之隐秘物.康德在自然天体史理论的大视野中,揭示了从"原始物质"(世界最高智慧的设计与安排)开始,途经目的论之大系统,以道德神学为归宿的"超感性基体"及其演化之全程.故"现象"是原初物质最高智慧的物化显象;"物自身"是原初物质最高智慧之设计师,也就是原初物质"造化"智慧之本身. "自然天体史理论-大千自然界(含人界)目的论-道德神学",是康德先验哲学跨越亘古时空的三级跳.其中,开端环节(自然天体史理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往往被论者忽视,故缺少康德自然天体史之大视野是无法读懂第三批判的.乃至于无法读懂整个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16.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 ,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7,(2)
本文首先阐述从传统翻译理论到目的论翻译理论的演变,解析目的论翻译理论中源语地位的改变;其次分析电影片名的目的和片名翻译的目的,包括准确传递原片信息、原片美感、原片文化价值和实现原片商业价值,列举一系列无法达到翻译目的的片名翻译的失败案例;继而赏析目的论指导下美国电影片名的经典翻译策略,包括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和改译策略进行的一系列片名翻译的经典案例。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的片名翻译,才能达到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讨论科技英语翻译中"貌"与"神"的关系.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特征,所以它们的语法(句法)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尤其是科技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努力用合乎逻辑的汉语来消除这种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当翻译过程中出现两种语言的"貌"离现象时,我们应当采取"貌离神合"的翻译方法,而不要过多地拘泥于原文的语法(句法)关系,生硬地翻译有碍于原文意思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关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侧重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问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主要观点有"前提论"和"目的论"、"互为前提论"和"互为目的论"、"同一过程中不同侧重论"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以"备战"和"战备训练"的英译为出发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作了语义,句法和语体差异的分析,从而说明翻译的过程中应顾及到原文语义的理解,正确的句式转换,以及对等的语体的采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