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曾名噪一时,论者如潮,但多限于其现实主义精神.其实,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此类创作在写实性表现手法下,难以掩盖其现代小说的本质,无论是主题、人物还是叙述方式,小说的现代性都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2.
韩少功的小说构建了一方精神和灵魂的家园,其间容纳了他对现代性的文明症候,包括时空观、生存方式、同质化精神文化形态、人与世界关系即主体/客体关系的隐忧,并以多层面的诗性叙述建构起来.它为这个以现代性为主潮的时代留存了一角诗意化、异质化的心灵苗圃和个人性、民间性、边缘性的精神文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叙述结构、叙述形式、叙述事件和情感基调四个方面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进行了比较。小说文本虽不具有搬上银幕的优势,但由于编剧和导演在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了改编和艺术处理,电影文本仍给了观众极深的感动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文章报告一项关于小说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所作改动的研究,从而探讨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外,对话的词汇语法格局如何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话者间的情感基调。本文论及的研究分析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段与其在同名改编电影中相对的一幕。该段小说章节与其电影改编在人物间的对话内容上十分相似,但人物之间的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研究集中分析对话者之间不同类型的回应。回应类型可分为预期回应、中性回应和自主回应,从而体现正面、中性与负面情感基调。本文也展示如何将不同回应类型的分布图像化,建立对话者的回应简介,帮助体现其对被回应者的情感基调①。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历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韵味吸引着广大读者.从审美创造上看,汪曾祺有意识地淡化时代背景,淡化社会政治内容;从艺术心境上来看,情感节制而叙述明快.这一切使得其小说不仅在文体层面上表现出浪漫主义特点,而且在创作精神层面上为浪漫主义写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都柏林人>描绘了20世纪初爱尔兰都柏林形形色色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其共同的主题是弥满于都柏林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麻痹"状态,如作者詹姆斯@乔伊斯本人所说"我的目标是要为祖国写一章精神史……在很大程度上,我用一种处心积虑的卑琐的文体来描写."重复"这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是乔氏所谓"处心积虑的卑琐的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探讨了重复作为一种叙事方式与小说叙事结构、情感基调和主题意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7.
乔治.爱略特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由于她生活在传统思想盛行而各种新思想层出不穷的特殊历史时期,她的小说作品既充满传统主义色彩,又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论述了其小说的现代性:在作品内容上,她对人的悲剧和孤独有着深刻地理解;在艺术风格上,率先运用心理描写;在叙事技巧和叙述手法上,运用象征、比喻、暗示等多种现代手法,使其小说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结构散化、情节淡化、人物虚化和抒情含蓄化,是对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重心和线性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小说叙述模式的重大突破.但其艺术成就在五四后大多表现在短篇小说上.而<呼兰河传>却成功地将"散文化"的叙述运用在长篇小说之中,小说以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因果关系的情节结构、以圆形的空间叙述替代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的线性叙述,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开放性,并通过作者与叙述者相分离和隐性评论的方式成就了情感的含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刘继明的小说创作,在武汉写实派作家的大本营里独树一帜。本文从诗意的写作、灵魂的裂变、对形式的追求三方面,论述了刘继明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吉林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刘会军教授的访谈内容,刘会军教授专攻中国现代史,尤其擅长中国现代政治史、选举制度史。刘教授首先谈到了其学术研究的师承源流,阐述了学术研究的兴趣提出和学术理路。刘教授还就现代选举制度研究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介,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也对继续进行这一研究做出了展望。同时,刘教授还对青年学子如何学好中国近现代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香港作家刘以鬯在横和纵的借鉴下,写出了大量具有现代性的实验小说。但是很多研究者只注意到他在横的借鉴方面,即对西方现代技巧的借鉴,却忽略了他在纵的借鉴方面,本文特指与中国大陆二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联系,即使有少量的学者论述到,但笔者认为仍有拓展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对都市的生存体验、文本的介入以及文本与都市生活的同构等分析两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湖州南浔刘氏为近代著名绅商家族。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后,刘氏家族起家于辑里湖丝贸易,后扩展家业至盐业、典业、地产业等各个领域。19世纪80年代以后,受国际贸易体系和国内生产结构影响,刘氏家族的商业资本加速流向近代工业、商贸业和金融业,但总体上仍然表现出以商业资本为主导的资本结构特点,并与传统经济形态保持着甚为紧密的关系。刘氏家族的个案反映出近代绅商阶层的经济近代化尚未获得充分、完全的发展,揭示了近代绅商阶层转化及其商业资本转化的过程的艰难。这两个转化过程,需要应对与近代社会生产结构、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府势力和官僚资本等诸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湛恩(1895—1938),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自1938年以来,学界陆续开展对刘湛恩思想与活动的研究。大体来说,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刘湛恩爱国活动进行概括并歌颂其爱国主义精神;对刘湛恩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对刘湛恩与沪江大学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关刘湛恩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入,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作家刘醒龙的小说中内蕴着鲜明的道家文化取向,而这种文化取向贯穿在他的乡村、乡镇与都市工业题材的小说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自然素朴的乡村文明的追慕、对异化人性的现代文明的厌弃、宽容因顺的道德观和女性崇拜.道家文化的浸染形成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村庄作为新疆作家刘亮程散文中最主要的书写意象,为其提供了最初的经验空间和生活教义。而作为经验主体,刘亮程对其笔下的村庄亦有着丰富多样的体认方式,从内在式体验到外在式观察,再到回忆与梦的层面,形成了其独特的立体多维的乡村认知与书写结构。在从文本层面呈现村庄的同时,刘亮程亦从内部寻找并塑造了徘徊于村庄的孤独主体,这些均在某些意义上显示出复杂的现代经验,并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建中新著《文心雕龙讲演录》以现代视角去反观《文心》的文学批评与诗学思想,以现代眼光来探究刘勰的写作初衷和立言心境,在激活与发掘传统经典的过程中,提出新的创见;同时在讲演上融通比较,收合自如,显示出很强的问题意识;此外,讲解要点化、举例当代化、道理生活化、典故故事化等策略的综合调度与运用,将一部深奥艰涩的文论经典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9.
刘湛恩是中国近代职业指导教育的先驱,他积极开展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指导方法、指导原则、指导思想、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兼具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在今天看来具有鲜活的现代科学性特征,对当前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方向,如对接专业、行业、德育及创业教育等,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中西交融,作为国学大师之一的刘师培,其小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刘师培在继承乾嘉朴学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西方之理论,在传统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研究而外,将小学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在为民族民主革命制造舆论、勾勒远古社会风貌、反映社会历史进程、树立传统批判意识等方面独树一帜,影响甚巨。刘师培的小学研究不但提升了传统小学的研究价值,而且也为现代语言学的构建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