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邢世满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大碰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对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然提出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紧密联系学生思...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理论的产生过程或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的理论突破。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伊藤诚从克服凯恩斯主义、苏联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弊端出发,提出了民主、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改革以及欧美马克思主义的复兴中,伊藤诚看到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民主、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于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信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误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路径虚幻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编辑出版事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必须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目标,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编辑出版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出版事业自身也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适应并走向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但还很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编辑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能调动起来,如何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摆在编辑出版事业面前的当务之急。改革与发展需要理论支撑,需要舆论导向,而理论的传播,正确的导向,编辑的选择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市场机制全面建立的良好环境,加紧改革编辑出版体制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突破与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理论结果,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到列宁提出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四大的召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我校经济学科教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开展理论研究的积极性.10月16日,校经济研究中心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十四大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讨会.与会的教授、学者纷纷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陈观烈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由供给和需求在竞争中决定  相似文献   

9.
同其它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比,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已经严重滞后。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劳动力的商品性和失业等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将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其社会影响和波动性很大。然而,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已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寻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性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资本范畴的理论虽然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研究对象,但其科学内涵和一般属性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应当在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内在价值和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仅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主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意义以及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尽早实现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运行模式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重要讲话,彻底解除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的禁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真正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这里的“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历程 ;突破大一统的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 ;突破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 ,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 ;突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 ,提出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经过14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这种不可分割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 ,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认和选择 ,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和曲折的过程 ,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回顾总结这一认识过程 ,有助于我们更加珍惜党的十四大取得的理论成果 ,更自觉地投身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我党自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来 ,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大致经历了两个阶…  相似文献   

16.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这一巨大变化,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冲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由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逻辑的行政规划的缺位或不到位,导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惯性。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规划及与之相应的权益利益的保护是与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相契合的,并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性是我国行政规划理论的滥觞;劳动利益原则是我国行政规划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已步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何基本特征,怎样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多层面进行了分析,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论断,对这一论断的科学理解,有助于增强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认识。本文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诸方面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进行了展开论述。文章对我国建国后各个时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作了历史的考察;对马克思、列宁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理论进行了回顾;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运用的经济手段进行了比较考察。最后认为,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原则,又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它既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又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这一体制,既要有时代的紧迫性,但又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点。二十年后,党的十五大制定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企业界面临的基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组成部分的企业,把自己推向市场,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营销已成为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立足、生存、发展,就必须面对市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