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昔日被称为「大老粗」的中国农民,如今用上了新科技,用微机控制生产程序,成为农村的新时尚。莱芜农民浇地用磁卡城里人打电话用磁卡,山东莱芜市仪封村的农民浇地也用上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明,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关系更加紧密,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发展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内在动力的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982、1993年全省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测度农业产出增长中的科学技术份额,以期揭示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供销合作社具备建立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的优势和条件供销社建立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从农村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在规律出发的。在农村经济格局中,供销社具有其他经济组织难以取代的独特作用。它具备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托,成为农户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这是因为: 1.供销社建立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是要摆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经济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量将大幅度增加,迫切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供销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国家与农民进行经济联系的纽带,对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它的工作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发达程度。特别是供销在过去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过程中,已经为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并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理应建立起农村商品生产的服务体系,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依托。以促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促使微观组织发生许多耐人寻味的变化。新的经济方式、新的组织形态和新科技三者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象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紧密,它们三者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解体并表现出十个方面的新特征: 知识化。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最大特征。历史上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无论亚当·斯密、马克思还是熊彼特都在各自的理论中给予科学技术极大的重视,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理论,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农户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也是农业技术需求的主体.在技术和科学分立之后,公共研究机构成为农业技术的供给主体.供给和需求之间需要一定的中介组织进行连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推广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失效,直接导致了农户家庭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足和公共研究机构的供给不足.组织缺陷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农村组织创新,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6.
胡晶  赵文哲 《学术交流》2023,(5):140-153
黑龙江省在数字农业发展上有四个特征:制定规划,指导发展;人大立法,推动发展;龙头引领,带动发展;横联纵合,协同发展。其发展应用的重点: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业营销,土地保护,气象监测预报。黑龙江省数字农业的发展,一是要明确一系列顶层设计及政策。二是探讨数字农业中的数字农业利益格局问题和数字农业成本高问题。三是协调好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与数字农村、数字农村与数字城市三个关系。四是抓住数字农业的核心技术、平台技术、应用技术、基础技术四个关键技术。五是做好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做好资金物资投入、加强规划和法规落实、规避风险和保障数字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进行农村改革,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一整套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更不可能有农村今天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想,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科学分析了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和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回顾农…  相似文献   

8.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农家成员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农家成员的其它兼业以及农村的地方工业三种形态。其中家庭手工业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它兼业是指农家成员在本家庭的农业生产以及家庭手工业生产之外的其它各种外出兼业等等;而乡村地方工业则是农村非农产业中较完备的发展形态。沿江城市周边农村非农产业的分布以及发展态势,大致上与沿江城市本身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其发展原因,从农家经济本身而言主要在于非农产业大多具有较高收入的牵动以及农业耕地的天然限制和人口压力产生的内在推动;从外在条件看又同其毗邻沿江城市的地理区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我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日益显现。有鉴于此,急需构建一个政府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在其中,政府需要界分与市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行为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村社会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政府职能的"兜底"特征;而且,政府在构建市场/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匡正和补充市场/社会失灵、培育市场/社会主体等职能中需要进行逻辑先后排序。应用这一新分析框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就需要基于农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注重对农业生产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基于城乡一体化要求重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过程中伴随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其实质是在一定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适度集中和组合而进行的生产经营。世界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历史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获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例如,北京郊区顺义县采取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办法,使农业生产出现新的飞跃。1987年,一举结束了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徘徊的局面,全县平均亩产提高了150斤,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家庭承包经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但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它的潜力,还需要具备以下两个经济条件:农户经营必须要摆脱自然经济或者半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农户经营必须要摆脱传统、小规模的单一粮食生产,走向高效、高值的专业化经营。这两方面的缺位,成了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与农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瓶颈制约,农业产业化正是解决上述两个瓶颈制约的有效战略安排。现在,农业产业化已在东部发达地区快速推进,但在广大中西部,特别是粮产区进展迟缓,本文针对这些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家城市化,农业现化代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则和条件;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及流向。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业财政规模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膨胀,WTO农业协议体制下相对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及2000年后总量减少的阶段性变化。长期以来财政投入重点是农产品价格和流通领域,财政投入的目标是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生产者收入水平。WTO体制下农业财政投入结构发生变化,投入重点转向一般公共服务,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仍是重中之重。农业财政的目标是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财政投入的任务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目前日本农业财政处于减少总量,调整投入结构的阶段,直接补贴形式的农业财政投入将会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柴玉英一、妇女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和男性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广大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获得了彻底解放,妇女受教育的根本条件已基本具备,妇女的文...  相似文献   

15.
山区发展休闲农业潜力非常大,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周边农村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最好的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生产资本,可以容纳一大批农民当地就业,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种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农村现有的土地山林和生态环境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固定生产资本之一,农家小楼的投资建设加上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休闲农业的固定生产资本,其投资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解决。农业财政方针转变为资本性投资功能,解决多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本增长缓慢问题,国家应该承担投资的风险。只有劳动者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本才能够进行扩大再生产,才能够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强化全民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村 经济的意识。 发展农业靠科学技术,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战略决策。从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影响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科学技术和投入。政策的作用在于理顺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政策大部分是正确的,能起到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理顺内部关系的作用。但从长  相似文献   

17.
论边疆农业经济王占国一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各县市由于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使广大农民有了生产资料占有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关系史上的这一重大变革,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八五”期间黑龙...  相似文献   

18.
《探求》1999,(Z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来进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促进农业市场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创农业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争取尽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成功地实行和完善了家庭…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着重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共中央全会就有四次,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指导农村改革的两个最关键性的会议。对这两次会议加以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更加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一、两个全会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制定出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的领导方式王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各级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而又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领导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笔者认为,要抓住引导农民进人市场,成为独立生产的经营者这一农村领导工作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