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古老的民族由弱变强、转弱为盛 ,重新崛起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至少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是有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的、由最先进分子组成的、已经成熟起来的领导核心 ;其二是有一种代表时代进步潮流 ,能够凝聚和团结统一全民族意志的民族精神。本文仅就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和时代意义进行概要分析 ,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史》我成地解决了何谓”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科学难题 ,表现了一流的学术水准和学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有着以下几个环节的历史过程;(1)起源于云南;(2)向东迁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分布;(3)在多元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中原中心;(4)形成中原中心后又向外辐射,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并认为:(1)中华民族源自中华大地;(2)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部落集团融合、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3)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同时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4)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5)中华民族的出现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独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信、自觉、自为的历史主动精神。巩固文化主体性,应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文化主体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耦合,旨在巩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并为“五个认同”提供坚实保障、为“四个与共”开拓精神磁场、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造思想城墙、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通时空场域。发挥中华文化“向内凝聚”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融通、有机统一,不断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大同精神、自强精神与礼的精神。这些精神虽有其消极面,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健康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无疑可以促进今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变通精神、淡泊名利精神、民族忧患精神、严于律己精神等高尚的道德精神。这些道德精神,既对当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发展有过重大影响,又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中华儿女有着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伟大升华,这种民族精神集中展现为祖国至上、不畏强权、捍卫主权的民族主义意识;万众一心、同心协力、共同御侮的社会大团结精神;勇往直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独立自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与气节。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要继承与大力弘扬抗日战争时期得以张扬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中国各民族已形成多元一体的关系。这关系使各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 ,使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而凝聚。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 ,是否符合民族定义 ?是否会否定汉、藏、彝、回等各民族作为民族的存在呢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做出回答 ,并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做出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以下的内容: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二,不唯书、不唯外、不唯权威的反教条主义精神;三,自信、自强、自立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五,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今天,在面向21世纪的民族精神的探索和重建的过程中,毛泽东精神仍将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实现民族自强的精神产物,是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防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反作用,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并使情感认同向维护民族团结以行为转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地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巩固了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凝心聚力。为此,应通过树立、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建各民族平等的互动平台,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共同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与中华学都强调反思自身和高扬理性,但中华学更致力于以科学理性精神改造中华民族的思维.美国学体现出跨学科性、反思性、地域性等学科特点,中华学具有综合性、天人合一性(即自然地域与民族人文相统一性)、实践性等学科特质.美国学至今依然是一门松散的学科,中华学比之美国学有着明确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滥觞与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具雏形于五四时期,普遍流行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战争时期。是现当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直接源头。其内涵丰富,取向悬殊,局限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滥觞与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具雏形于五四时期,普遍流行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战争时期.是现当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直接源头.其内涵丰富,取向悬殊,局限性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和目标,并形成了完整的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西方一些人有意歪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与行动,炮制"中国威胁论",试图阻止中国的前进。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应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从苦难到辉煌的重要见证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培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实语境。因此,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就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时代转型的起点上,重视从文化视角培育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为例,在边境界定、边境县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发现,影响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跨国民族(含跨境、跨界民族)的民心相通作用发挥不足,周边国家关系深受大国渗透及干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有"五全":一是全覆盖,即中国边境区域全覆盖;二是全小康,即持续推进边境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全方位,即全方位设计符合边境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四是全辐射,即将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连接起来;五是全过程,即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建设,达到文化润疆的目标。根据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山河恋、家国情、中国心、邻国缘。  相似文献   

17.
民族意识自觉、民族文化共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影响、我国民族理论创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认同范畴、意识范畴、要素范畴是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内涵的三个维度;扎实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意蕴;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制度建设、增强文化教育、拓宽传播媒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践路径。本领域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构建、量化实证研究、多学科视角分析及心理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统一体。中华民族凝聚力主要表现为文化上的同化力和情感上的维系力,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化身或人格象征。中国古代的文化认同,从民族和社会政治角度来说,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不断地抬高孔子的权威地位,积极重建以儒家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价值信仰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这些单一民族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确立了其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文化属性。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有大批民众陆续移居海外,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他们中华民族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精神母体的中华文化,为这些海外游子提供了智慧源泉、情感藉慰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英吉利民族之所以能从众多欧洲民族中脱颖而出,不列颠之所以从一个西欧岛国不间断地向外扩张,最后建成疆土与势力范围遍及全球的庞大帝国,有着某种历史的必然性。除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制度文明,英吉利民族本身具有的民族特性,英国社会各个阶层与英帝国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固有的种族优越感,整个民族对海外冒险和进取精神的崇尚,帝国存在的本身对千百万英国人的生存方式以及帝国观念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民族理论对西部大开发有重大现实启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及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深化民族平等,突出经济、文化建设;强化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关系,凝聚民族情感;完善民族法制建设,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更多的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切实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