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微妙反映.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著名黑人诗人,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休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通过分析休斯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及其寓意,旨在揭示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和诗歌主题的。休斯寓情于景,透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黑人民族遭受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愤慨和同情,赞扬了黑人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黑人人民的自我认同感,激励黑人民族不畏艰险,努力追求民族平等和自由。  相似文献   

3.
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独特的情感活动从客观意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意象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模型:集合-理论模型、语义特征-比较模型、心理扫描-认知地图研究和意象的提取与再现研究,解读叶芝早期诗歌的单独意象:岛屿、树林、苹果花以及组合的意象;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叶芝后期诗歌意象:石头、玫瑰、天鹅中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神秘主义,揭示其中的认知因素、诗人情感和其爱尔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自然意象中,黄昏意象颇为突出.作为一个自然时令,黄昏所代表的生命意蕴,在诗人眼中,特具社会人生的隐喻.本文认为,黄昏意象起源于对温馨、圆满的渴望,发展于诗人们找不到人生的归依,类化于诗人之普遍不得意.从该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形成,我们可管窥出自然意象在古诗中嬗变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最受推崇的伟大诗人。他诗中的意象均来自简朴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但却蕴含着严肃而深刻的哲思与智慧。从原型及隐喻的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平经历,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树木原型,从而加深对他诗歌的理解,拓展其作品在我国的研究和鉴赏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作为中国诗歌意象之一的“草”──它作为审美意象的形成及演变,并以英语诗歌中的同类意象进行比较,以求发现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诸如诗歌中的民族特色、诗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在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7.
诗歌意象是一首诗歌的核心,它能成为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一个外在参照物,大多诗人都是在以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意象丰富和寓意的深长而著称,也正是以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诗歌意象来表达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对弗罗斯特更为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诗歌中,大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从"大地"意象出发,选取不同时代活跃在美国诗坛的三位诗人——惠特曼、弗罗斯特、斯奈德。这三位诗人在诗歌中所展现的"大地"意象繁多且各不相同,其诗歌又在同时代极具魅力和代表性。通过观照三人的诗歌中"大地"的意象来剖析此意象在不同时代分期中对于美国诗歌史的意义和深层的隐喻空间,并由此展现美国诗歌中的家园意识和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先锋派诗人的代表,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创新表现在以"水"为主体意象和与之伴生的辅助意象所建构的个性化意象体系上.本文旨在探讨其诗歌中的"水"意象的传统继承与个性创新.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是文艺作品翻译中的难点,诗歌中诗人经常会使用文化意象。文化意象由于其自身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一方面帮助读者加深了对诗歌的解读,另一方面却又增加了诗歌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翻译的困难。纵观许多翻译家对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我们发现,根据文化意象的文化色彩是否浓厚,其文化内涵对意象解读的影响等因素,对文化意象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直译加注、替换意象和略去不译。  相似文献   

11.
前人旱已指出李贺诗中喜用啼、泣等字,但多限于局部考察,实有全面探究之必要。他大量的物之泪、鬼神之泪,彰显了一往情深、穿幽入仄的冷艳谲怪诗风;他的自我之泪、现实之泪则展示了情真意切的一面,可以供我们多维的认识诗人的风格。他的相关诗歌在泪意象的发展史上,也彰显出了长吉体式的诗艺独创性。  相似文献   

12.
戈麦是汉语诗坛一个久被忽视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呈现了孤独、虚幻、分裂等意识,而独特的意象系统与诗歌意识紧密相关。意象的使用和诗歌意识的传达,使他的诗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14.
意象派诗歌是英语诗歌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但是只是对格律体英语诗歌作了并不极端的文体改良。由于意象派诗歌运动发生时先于中国的新诗革命,并在二十年代持续发展,对此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意象派诗歌不仅促进了汉语诗歌的非格律化,特别是新诗革命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改革者出于政治及文化革命的需要,有意识地夸大了意象派诗歌对格律诗体的革命性,也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诗的过度口语化和诗体形式的过度散文化,对诗的排列的重视和意象的运用都使新诗更有诗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田园诗人,弗罗斯特往往和自然诗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他诗歌的代言人和媒介.他诗中的自然有时候美丽迷人,有时候面目狰狞,令人骨寒毛竖,有时候它象征着人类在面临选择时的彷徨,有时候人们又会在混乱的自然中找到秩序与宽慰.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读懂了的错觉,有一种"骗人的朴素".因此,不理解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他诗歌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三境诗在审美价值建构上存在差异:物境诗以美、情境诗以情、理境诗以真为其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译者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原诗境界,英译时就会产生境界降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情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情境。文章对降位的原因作出了分析:三境诗追求含蓄内敛、实中藏虚的审美效果,故多使用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文化性的意象语言,以及隐喻、象征、暗示、典故等修辞手段,三者都会造成对原诗境界的遮蔽,进而造成英译境界降位。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就诗人旧体诗词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对其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以及意境与诗源之美接受诸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其旧体诗词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美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作为跨世纪的文学巨子,托马斯.哈代常常被后人称为伟大的小说家,但他更是位杰出的诗人,他引领了英国跨世纪诗歌的航向。本文通过剖析哈代三个不同时期创作的悲观情结的诗歌,论述其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阐明了哈代对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获得了诗坛极高的荣誉,这种荣光不仅来源于他的革命斗志,更是因为他诗歌所展现的艺术成就,即美学特色。殷夫著名的爱情诗充满了独特、美妙的意象,饱含着丰富、新鲜的想象力。他的哲理诗在忠于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流露出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激情。这是他对诗学追求中进行的新的尝试,体现出诗人对关学认识的新高度,也给中国白话诗的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