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郭振华所著的《艺术家族与微观美学》一书,已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于1993年10月出版发行。《艺术家族与微观美学》一书共27万字,游弋于文学、美学、音乐、影视、建筑、舞蹈、书法七个领域,探(臣责)钩深,所证乃为规律性的揭示,一点一滴皆以心理科学为依据。它使美  相似文献   

2.
一书法一词,始于书艺大盛的唐代。其实,这门学问早就有了。《周礼》把“书”列为六艺之一,所指不仅是识字,也包括了书写,与礼、乐、射、御、数并列,说明它已是一种必修的技艺。今日出土的殷代甲骨文字中,就发现不少用干支文字作练习的练字骨。就其最本原的意义而言,可以说书法是与文字同时产生的,有了文字也就会有书法,要求按照文字的形体结构和书写工具的特性来写字。正确、清楚、整洁、美观,这些书法的实用要求,对于世界上各种文字来说,是共同的。而在整洁美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就使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我国的汉字书法,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与文学、绘画并驾齐驱。每个时代都产生了一批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他们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古时期民族审美意识的演进》一文里,我们从审美中心不断转移、艺术思维走向自觉、表现形式富有意味、审美主体更趋成熟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古时期(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的演进状况和规律.而作为民族审美意识演进的突出标志,就是作为审美意识物化形式的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历时千年,中国社会由动乱走向统一,民族交流、融合空前活跃.民族精神的大解放带来了文学的兴盛发展:千姿百态的民族歌舞从边地走向中原,从中国走向世界,独领风骚而又历久不衰;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造型艺术与中原艺术各展异彩,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艺术丰碑;饱蘸民族血汗书写的民族史诗,是民族生存、奋斗、发展的历史壮歌与悲歌、更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耸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民族诗人以灿烂的诗章织造了一个美的诗化世界.一、独领风骚的旋律——民族歌舞中国是个古老的歌舞王国,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尤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它们以绚丽多彩的旋律  相似文献   

4.
喜剧艺术作为社会心理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在民族历史文化的范围之内,按照民族的特殊心理、民族文化的特殊规律存在和发展的。于是喜剧便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表现出个性各异的美的规律。因此要概略地考察世界喜剧艺术,就必须首先着眼于喜剧的民族差异。在各民族文化交相融合的大潮之中,十分引入注目的是西方文化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这两大文化系统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广泛、深刻的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5.
董雪静 《学术论坛》2012,35(4):197-200
"厚"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较为后起的范畴之一,主要指一种圆润滚实、肉膏骨健、笔力逑劲的书法审美风格。从汉魏自然朴拙之自发风貌到晚清书家精心刻意之自觉追求,"厚"逐渐由一种简单拙朴、雄强泼辣的书法形体特征发展成为成熟的书法审美风格和艺术品鉴标准,在形态美、立体美、力度美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书法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秦汉之际,是我国书体各体形成的重要时期。自大量秦汉简牍问世以来,填补了书法史上秦至东汉这一时期的空白,使书法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备。汉简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遗产。学习汉简书法不仅是一种书体形式的借鉴,而且是一种书法精神的追求。本文通过阐述汉简书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及艺术特征,在笔势、笔法、结构、章法布局、美学、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汉简书艺术对后世的启迪借鉴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起源,有实物可考者,应是半坡彩陶上刻划的符号。随着历史演变形成造诣极高的书法。史籍载有黄帝时史官苍颉造字,殷虚出土的甲骨文,商代铸于青铜器上的金文。秦后的大篆、小篆、以至后来发展的楷书、草书、行书等,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汉字的书写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会集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有中国特色的文字与书法。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8.
赵向东  邹妍 《理论界》2012,(3):110-112
对于中西美术在理念与表现上异同的断想,旨在探求一种在全球文化进程中能够传达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美术。通过中西美术比较,即可以找到其不同之中的相似之处,进而找到这些相似之中的不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如此,在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人们的精神需求趋向多样化、多元化的二十一世纪,弘扬民族精神,保护、促进自己的民族艺术健康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本文从求神写意与摹形写真;中和婉约之美与激扬奔放之美;散点透视、点线皴擦与焦点透视、从具象印象到抽象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试论甲骨文的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虽然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是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被用以表达民族审美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审美作用和美学价值.甲骨文就开始了这一历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甲骨文有一种对称的平衡美.李玲璞先生通过一千个常见的甲骨文字的形体进行十六字格编码统计,科学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象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甲骨文形体结构所具有的这种美,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是对积淀在民族审美心理中的对称的美的反映,这种对称的审美心理一直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中.本文将讨论甲骨文对称的特点,甲骨文对称性的两个来源,以及甲骨文对称性在民族审美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权力和唐代书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和唐代书法文化武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文化在唐代得到了蓬勃发展,被誉为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鼎盛时期。古人认为,“书之盛,莫盛于唐”①“书学莫盛于唐”②,“字学至唐最盛”今人的看法与此完全一致。那么,为什么书法文化在唐代能够出现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考察这一具体艺术现象,将有助于深化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特性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彦章 《船山学刊》2007,63(1):104-105
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品,是由于中国古代“诗性思维”决定的书写模式与中国古代思维结构与心理结构相契合的结果。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表明书法是作为人生境界的一种修炼途径被历代书法文人所传承的。因此,作为个体修炼最高境界的虚静,便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是中国艺术意境论的灵魂基础。中国原始艺术触景生情心造意象对象化的精神积淀在中国书法诗歌艺术中。意境表现为“天人合一”。意境原则下之创作,表现为艺术家心灵的体悟与想象,创造一虚灵的境界和新的艺术生命,它是艺术家生命和精神的延伸。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字书写转为审美对象,在于两种观物立场的转换:摒弃功利或认知的立场,不将其视为实用技能或认知符号,而以无功利的心态看待文字书写本身.此时,文字书写便摆脱了现象身份,仿佛物自身般,进入审美视域.此种无功利心态是普遍的,在古希腊罗马传统中也看得到,但并未发展出书法.在汉文明独有道之周遍性思想的观照下,才使书写从平凡小技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  相似文献   

15.
陈黎明  王雪荣 《兰州学刊》2007,(11):196-198
作为世界文学共同母题的孤独,由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遇在新时期中国小说中得以再度彰显和书写.新时期中国小说的孤独母题是在人的存在的孤独与民族自我孤独意识的书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其中,新时期中国小说对孤独意识的自我书写集中指向了对民族文化封闭、内向性发展的批判与拷问以及对背负道德重担的孤独者的塑造,这些孤独意识不仅是此期中国作家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反思的结果,在深广的层面上都包含着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先贤乘鹤 ,空余巨著。捧读老一辈著名美学家马采先生偕其夫人陈云编写并在身后出版的《世界美学艺术史年表》 (广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第一个感叹是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扎实厚重的书了 !”本书从公元前 580年“老子”开篇 ,同年另两条目是古希腊的毕达歌拉斯和色诺芬尼。该年 [关系事项 ]展开了中国、希腊、印度、波斯在此前后的主要文化成就 ,人类美和艺术的创造由此铺开画卷。至 1 94 9年止 ,洋洋 70万字 ,涉及美学家艺术家 4 0 3 6人 (据人名索引统计 )。以世界四大文化模式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为主线 ,广…  相似文献   

17.
书法艺术,不仅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她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文明发展的信息和精神内核,是我们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能占据一席之地,并大放异彩、独领风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培育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几个书法家、几幅珍贵的艺术作品和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艺术氛围,而更重要的是,她贯穿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文明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喻海 《南方论刊》2008,(12):95-9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艺术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显示出独特、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沉淀、延伸、变化,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的一朵奇葩。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未来现代艺术设计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对当代我国乃至世界的设计艺术不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为其注入了不朽的生命力量。当代中国设计应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人们更多地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20.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