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在谈到作文教学原则时说:作文教学“坚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同学们就感到头痛,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作文生活导向。正因为如此,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生活积淀太少,素材不丰富,从而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不敢作文,不善于作文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充分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作文才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才能准确描摹。把握特征,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5.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留心观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教路有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与生活交互融合的过程中,需以一些操作性强、易被儿童接受的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或模拟生活中的某一情境.或交融于儿童的生活中,能综合各种文体的读写,具有极大的游戏性质。学生不仅要在这些活动中有效进行连环说写活动。还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协同、合作活动。仿佛一个读、说、写、做的“原子反应堆”.这就是所谓的生活作文“套餐”。  相似文献   

8.
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闷和烦恼;面对简单的材料作文,学生往往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面对话题作文,许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平时功底较好的学生,也时时有江郎才尽之感。思维枯死。往往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致命点,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作文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在这个关键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如何去进行审题。这也正是学生思绪飘扬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是北师大实验教科书小语第五册第九单元的一次习作练习。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在学习了自读课文《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后进行,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健康、具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作文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练习写作的综合性作文训练。它把生活的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学生心理的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生活与作文、作文与研究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万丈高楼从地起,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基础。三四年级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与表达力是有限的,他们识字、储词有限,编缀成文费力,在作文的道路上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娃娃。我们如果把他们手中的笔束缚在每学期仅有的几篇命题作文上,并用审题、布局之类限制他们刚刚萌动的表达欲望,这就像是硬要刚刚学步的孩子迈着成人的步子走路,有点强人所难。叶圣陶先生曾把生活比作泉源,文章比作溪水。他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如何开掘起步作文的一源活水呢?我们不妨把作文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从他们眼里的人、事、物写起,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自由表达,写出新意,即有表达需要时才作文。在具体指导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做到:  相似文献   

12.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写作的源头是社会生活,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写不出东西的。”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阅读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积累。因此,学生作文出现了内容脱离实际,胡编乱造或生搬硬套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作文教改作为语文教改中一个重中之重,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首先从作文内容,即作文材料的积累上着手。笔者认为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据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从积累作文内容着手。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头痛。作文敷衍了事,抄作文工具书的现象十分严重。作文课上,四、五十个学生,写着同一件事情,题目雷同,表达不力,缺乏深度。一写好人好事,就写搀扶盲人过街、拾金不昧。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得不到提高,教师批阅文章也觉得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生活积淀太少。然而作文就是要用语言文字来浓缩精彩纷呈的生活,所以,说生活是作文之源。  相似文献   

15.
作文多指的是学生的写作.它应该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说、所想表达出来。作文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是各个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16.
日常作文教学始于小学三年级。对于在学业上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感受力、表达力、观察力、描写力等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如何依托课内单元的命题作文来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我手写我心”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呢?我想,立足于课堂,(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是学生在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体现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有内容写,并把这些内容写丰富,使习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9.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批判的矛头多数直指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无奈中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虚假做作,毫无意义。笔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志于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作一些探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与社会生活远相分离。殊不知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说要搞活作文教学,就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抒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就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文章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