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痕-反思文学是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要潮流。它以个人记忆的方式书写了国族的艰难与创伤,开创了当代制度性反思和批判的先河,建立了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格局。复刊后的《人民文学》是这股思潮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推手,编辑群体的胆识与观念的转变,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走在时代的前面,自主性地探索文艺的发展,作家群体和文学编辑群体成为这段文学史的共同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反思文学的再反思,讨论了这段时期有没有悲剧以及对其悲剧特点的再认识。与以往同类主题评论文章的区别在于:1、明确将反思文学的悲剧性与人道主义的重新崛起联系在一起作为这一文学思潮的一大特点。2、力求挖掘此阶段文学的悲剧性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独特价值。3、将相关有代表性的多篇作品作了整体分析。本文结论:新时期反思文学是一个反映人道主义沦丧、呼唤人性归来的悲剧浪潮。  相似文献   

3.
“反思文学”作品主要内容是回顾建国初期国家和人民的一段坎坷经历,期望人们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我们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光明大道,所以此类作品多具悲剧色彩。本文试图从分析悲剧人物形象入手来欣赏一下它们的艺术特色。其中的悲剧人物主要有英雄人物和平凡人物两类。体现出的特点是:追求超越价值,抗争与受难,执著精神。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的同时,也以其深刻的思想性令读者抚今追昔,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4.
老藤的小说创作始终潜隐着鲜明的历史意识与文化立场,他坚定不移地在东北的历史和文化土壤中想象建构自己的小说美学,长篇小说《北地》既是常克勋个人的命运之书,亦召唤出一代人的理想和精神认同。老藤在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的叠合光影中呈现出常克勋悲喜的生命历程,常克勋于念兹在兹的北地中找寻着自己存在的证词,同时又以生动的寓言化方式进行直抵心灵深处的忏悔。《北地》彰显着老藤复兴东北文化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文学革命时代中小说写作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阶级论的文学史观一度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重要治史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斗争学说。李大钊等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革命文学的倡导实践者及左翼文学工作者均为其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是阶级论文艺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参与者,促使了阶级论文学史观走向成熟。回顾与重审阶级论和阶级论文学领域中的流变,可促使我们反思当前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的反思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等社会心理、性别意识的层面上,系统地剖析孟悦与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一书,作者赋予陈旧文本以新的哲学思考,动摇了以往对女权的历史意识、男权的价值标准等问题的认识。同时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建立了女性文学的历史框架,界定了女性文学的历史观和现代观,体现了对父权制统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解构力。  相似文献   

7.
左翼浪漫主义文学从“先锋”到“障碍”的乖戾命运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沉思。反思这段历史 ,首先要反思缠绕于它的三种外部批评观 :“唯物辩证法”、历史过程论、“小资产阶级”思想论 ;而以“左”反“左”的尴尬语境 ,矛盾、脆弱的理论品格 ,创作主体的两难境遇 ,构成了其悲剧性命运的最本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80年前后,主流政治文化成为构成这一时期文学生产语境的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各种文学现象和作品生成的主要驱动力量。所谓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是事同一体的文学现象,只是由于后设的理论研究需要,才把一个统一的文学现象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事实上,它们都是以政治理性回顾、反思历史左倾错误,以之探讨新的社会发展可能和文学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9.
历史反思和罪责问题的讨论一直是战后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成果,从文学与历史、历史与作家等关系问题入手对德国作家鸟韦·蒂姆的小说《以我哥哥为例证》加以介绍和分析,论述作家以文学文本叙述历史、反思历史的独特方式,揭示贯穿作品始末的主题——罪责与回忆。  相似文献   

10.
11.
被称为“工业题材守望者”的辽宁作家李铁,对当代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具有贡献。其新作《锦绣》以现实主义精神描摹了我国国有工业发展70余年的历史征程,不仅展现了在时代滚滚洪流中奋勇向前的两代工人形象及昂扬向上的工匠精神,还立体多维地对历史与叙事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并对工业与工人的现代性关系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彼得·威德森所著<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Literature)一书,在历史的具体语境中探讨"文学"观念演变的历史,由此呈现出这个概念由逐步累积、到大致形成、再到离散为"文学性"的过程.这种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概念演变史的方法,具有扎实的说服力,对于我国的"文学"概念发展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抗争中表现出悲剧精神。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就渗透着这一精神。它全景式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凋敝现状和乡村文明一步步衰落、崩溃的过程,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4.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对残酷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塑造了何金山、何秀梅等一系列具有骡子特点和人性深度的艺术形象,小说叙事独具特色、结构宏大,是当下时代一部少见的具有史诗性特点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小说《简爱》中的简爱与疯女人的人生态度是下层女性形象的意识与潜意识的艺术符号。这个艺术符号不是关于性别问题,而是社会阶级问题,尤其是社会阶级调和理想的诗性说明。它不但作为一面镜子生动地反映了一个下层女性形象的欢欣与痛苦、生存与死亡,而且通过女性的声音,表达了关于社会人生、历史发展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6.
秦人西部开发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人在800多年的过程中,对西部广大地区进行了系统成功的开发,使其成为全华夏最富庶、实力最强的地区,为秦汉皇朝定鼎关中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反思秦人的西部开发史,其营造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经济开发因地制宜后来居上,交通和社会安定先行,重点工程近期和长远效益并重,注重环境保护等,都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历来学者多批评骈文繁缛华丽、重文轻质,并以其典雅深奥、用典颇多、难以学习掌握为病。自文学有雅俗之辩后,骈文又被冠以"贵族文学"之名而为学界不齿。自白话文行世后,骈文更是少人问津,鲜有用武之地。其实,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和其丰富的文学资源都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那段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它的变种"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在中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苏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对现实主义的继承,又是对现实主义的偏离."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特别突出浪漫主义的作用,强调要在文学中表现理想,因此产生了许多虚假的文学作品.这就产生了与现实主义更大的一次偏离和错位.中苏文学由于过分强调文学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从而忽视了文学的审美和娱乐作用.这给文学事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后人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作品以女主人公白豆的婚姻故事为主要情节,顺时序地写出了一幕人的尊严倍受摧残的悲剧.作家努力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人物性格的相互映衬烘托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作品质朴的语言蕴蓄着诗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干群关系”是80年代反思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力图通过80年代所提出的问题及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应答,来梳理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对这个问题的严肃而又系统的思考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