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高等农业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与趋势 ,以及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要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代化就必须 :⑴转变思想观念 ,落实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⑵向非农方向延伸 ,向综合性发展 ;⑶农科教相结合 ,产学研一体化 ;⑷优化结构 ,大力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⑸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途径、方法 ,使高等农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知识经济的到来、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以及职业教育法律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面临严峻挑战。突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全面改进和完善其教学体系 ,成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生存态势的分析入手,探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学科体系构架、专业人才配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围绕专业学科建设、市场人才调控、创新实践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指导来谋划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格局,以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发展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面向新农村、新农业和新农民、回应高等农业教育和涉农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高等农业教育创新改革的主题之一。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专业知识构建趋于学术理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时代性不足、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与实际需要差距大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脱节等主要问题,沈阳农业大学通过校政企融合模式实践创新试验,构建了校政企全程参与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搭建了长效运行的校政企协同育人利益共同体,建立了校政企共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在校政企融合模式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使得校政企融合人才培养理念获得广泛认可,实践创新模式辐射和示范作用显著,促进了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通过与当地政府农业职能部门协作育人,以“同心圆”模式带动辐射职能部门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以达到实践创新能力靶向培养目的,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根据几年来从事农业机械化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发现,农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中还存在着限制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文章在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的改革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阐述了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办好高等农业教育,一是更新观念,提高对高等农业教育研究的认识;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高等农业教育研究质量;三是优化研究队伍,提高高等农业教育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更好地为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院校实行高等农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回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认真研究总结,促进高等农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充分认识新时期高等农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条基本原理。当前,我国正面临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巨任务,而农…  相似文献   

10.
教师素质是影响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设一支具有“双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双创型”人才培养和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双创型”人才,对高等农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限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师资引进、师资培养、生产实践锻炼、产学研实训、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的途径,为高等农业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和就业难度递增双重困境、就业结构改善与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匹配度困境、就业率及满意度下滑和执业稳定性差双重提升空间困境以及技术技能"能力品牌化"建设和"学历品牌化"持续发展双重扭转困境严重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着力推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突破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需要从政策保障、人力保障、财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能力品牌化"建设角度取得突破,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要培养合格的大批高职人才,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地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分析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师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对于建设高质量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 ,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形成了鲜明的矛盾。体育技能与职业操作技能的生理学本质是一致的 ,二者的形成过程也非常相似。因此 ,通过迁移原理 ,二者可相互促进。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操作技能开展体育技术教学和动觉训练 ,可以缩短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时间 ,对缓解高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矛盾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构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1+1"弹性化课程设置体系。面向专业需求整合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式教学,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在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从分析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管理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专业设置极力模仿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和技能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等特性进行剖析,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规格标准、特色标准和动态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过程控制、学生评价、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方面提出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及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对高职课程设置的要求和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 ,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 ,从高职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三个模式进行了探讨 ,力争摸索出一条培养能力型高职人才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音乐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是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最前沿,面向东盟,广西的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课既具有独特作用,也必须注意音乐教育过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对如何加强这三项教学基本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措施和解决方案。通过加强三项教学基本建设,理清了办学思路,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既要根据客观实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又要从人才素质结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为此,要改革课程体系,创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并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