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陈景韩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他以报刊为阵地,在编辑出版与文学翻译之间进行跨界运作,其编译出版思想与实践特点鲜明:编译选材富有时代气息,编译策略着眼读者接受,多方营销开拓传播渠道。他的编译出版活动对近现代传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培植了大批商业化报刊编译人才,又繁荣了近现代影剧界的编剧题材,同时,也促进了其自身小说创作的革新。直至当下,陈景韩的编译出版活动仍具有重大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译是新闻翻译的主要策略。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时政新闻平行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编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编译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删减、调整文章顺序、合并段落、在译文中另设标题、在标题与正文之间增加题外议论和替代等。研究结果对编译实践与编译教学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编译是软新闻翻译的必要手段。本文结合实例,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软新闻编译进行解析,一方面旨在证明软新闻编译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英汉新闻编译的“求同存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新闻编译话语实践的复杂性,使得它无法被简单地归结为西方统治与本土抵抗这一后殖民研究范式,新闻编译策略也不能简化为对原作的归化或异化处理。发展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提出的“杂合化”思想,提出“求同存异”编译策略以服务于新闻编译活动的目的,有利于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和协商。  相似文献   

5.
对外新闻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其编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国际形象,乃至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对外新闻是国家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行为,其编译本质上是新闻再叙事行为。通过尝试在对外新闻编译研究中引入叙事理论视角,以环球时报中英文网的新闻语料为例,从时空建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以及参与者重新定位等角度探讨对外新闻编译中叙事建构策略的具体运用,为提高我国对外新闻编译传播效果探索新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作者在编译原理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改革方法,阐述了当前编译原理这门课教学上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和作者对编译原理这门课在教学改革上的一些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编译是软新闻翻译的必要手段。本文结合实例,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软新闻编译进行解析,一方面旨在证明软新闻编译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均很高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编译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应用CAI技术、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编译原理》的CAI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代码插装技术的应用背景比较了手工和自动两种代码插装方式重点分析和比较了代码自动插装在编译过程中各阶段实现的可行性和思路提出在编译预处理和编译阶段之间增加一个CPU无关的编译预处理文件且具有代码自动插装功能的语法词法分析阶段的一种最佳实现方案给出了一个简单原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新闻编译指译者通过选材、提炼及编译的过程把国外媒体用外语报道的新闻加工成为能够为国内受众服务的新闻报道的实践行为。在国际新闻编译中,由于缺乏新闻学理论指导,译者“把关”意识淡薄,常导致部分所译新闻失实,有时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国际新闻编译者,作为译语新闻“把关人”之一,应在新闻选材、意识形态、双语转换能力等方面严谨对待,审慎处理,避免产出对原文亦步亦趋或有损中国形象的中文译文。合理选材、注重意识形态并灵活运用注释增译、筛选减译、意译整合等编译方法是实现国际新闻编译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编辑规格标准化已在我国全面推行.高校学报(社会科学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编辑规格标准化尤为必要.学报编辑规格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报整体外形上编排格式合符标准和学报内形上编写合符规则.  相似文献   

12.
规范的双语标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城市及国家的开放程度和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标识语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自建标识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过程。在语料库设计方面,文章探讨了语料库建库目的、语料规模、语料选取标准、代表性和取样策略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语料库创建方面,则对语料采集、语料的电子化、语料标注和语料平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从事相关翻译研究和实践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的图书编撰思想十分丰富,在图书编撰史和图书编撰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图书编撰方法上总结出经验"条其大者","操其大要";不主门户之见;取材应该多途径并进行考订求实.  相似文献   

15.
迄今各种语文辞书不下数千种,但经过修订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是靠手工修订,学术水平难有大的提高。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语料库已完全能满足语文辞书编纂修订的需要,积极探讨和推进辞书编纂修订手段的现代化,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1980年政治学在中国重新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由此为政治学专业学生编写科学的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就成为学界努力的方向.30年间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建设历经了恢复和探索发展、规范建设、全面发展三个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政治学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也存在着:理论体系不成熟、低水平重复建设严...  相似文献   

17.
论张荫麟的通史编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现代史家,其平生志在通史,曾对通史编撰的重要性、史实的选择、统贯史实的"秩序"以及表述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资众手、决一人的编撰组织形式,对史实"笔削"标准的界定,对传统历史观的批判和对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理论的探求,以及对历史艺术性表述的重视等,均有独到见解,对编撰通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教史学编纂肇自魏晋,其发展大势,则自隋唐两宋始。此一时期,除教士外,教外士宦亦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史著大幅增加。同时,道教史家打破了魏晋单一的由私家完成的编纂模式,御制、奉敕编次、私家撰修等编纂方式的出现,使史学编纂呈现多元化特征。弘扬道教;维护统治秩序;参与、记录儒释道间的融合与冲突以及促进道教史学的建设,构成其编纂旨趣和目的。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编纂渐趋成熟,这种成熟也是中国道教史学迈向繁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降,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间,中国学者对断代文学全集的编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出版或编纂中的著作已知达四十种以上,所涉几乎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体作品。此类著作的大量出世,必将对21世纪的中国文史研究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其编修中所涉及的一些共同问题也应引起学者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志的一个分支,是方志学和教育学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编纂学校志的历史、学校志的性质与作用、编纂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体例与体裁、学校志的主体内容、篇目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根据新编地方志和学校志编纂20多年积累的经验,指出了校志与校史的联系以及二者的区别,提出史志工作者要坚持实行主编负责制、坚持写好政治运动和人物、坚持语体文记述体、坚持校志的质量标准的四项原则,努力创修名志、佳志、良志,服务当代,造福后代,使学校志成为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