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一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经济人”的本性、决策选择的“囚徒困境”、片面政绩导向引发的短期行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压力下的“超常”举措,是导致“行政区经济”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如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快政企分开进程;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政绩考核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组建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对俘获行为的分析,是深入理解政绩工程的一个视角。从近几年的地方大剧院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绿化建设及其典型腐败案例来看,政绩工程的出现与相关建设产业集团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俘获行为有密切的相关性。首先,建设承包商通过贿赂竞争获得建设资格;其次,在项目建设中,出于对租金的追求,建设承包商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提高工程价格和增加工程量,造成预算扩张的倾向,也表现为工程的造价高昂和规模宏大。因此,俘获行为塑造了地方政府建设政绩工程的内在动力。从制度因素来看,首先是在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分离下的公共预算的零碎化特征,造成对于部门预算的硬约束缺失,而普遍采取的公共物品供应与生产相分离的制度变革也加剧了俘获行为的发生。而从结果上看,俘获行为使得公共财政资金不合理地流向了边际效用较低的建设领域,造成效率的损失,也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在“两个根本转变”中,不容忽视地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在对地方政府的替代行为、改革行为、发展行为及其正效应等予以肯定的同时,必须重视其政企不分、地方保护、逆向调控的行为及其负效应.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将伴随整个现代化的进程.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已成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为容易失范,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利益驱动与公共权力的流失,新旧体制摩擦和行为规范“断层”,传统的制约机制难以发挥最大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尚不健全,加之道德约束乏力和历史文化原因,导致政府行为失范。为有效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当前必须加强行政立法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改革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强化行政监督,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政府行为规范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35-38
由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区域发展竞争等方面的原因,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地方政府当前国情下的理性行为。应从战略的高度上,通过转换地方政府职能、确保政企分开、明确界定经营领域、重塑地方官员政绩考评体系等方面,去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完善融资平台绩效评价及管理体系、组建全国性的政策金融机构、构建和谐共赢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机制等制度,以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6.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了冲击,刺激地方政府举债。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6年“营改增”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不仅会直接促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还会通过税收竞争、土地出让和支出竞争间接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且这种间接影响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另外,“营改增”对高水平转移支付地区的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深化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优化官员政绩评价体系以及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是严控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地方政府行为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但地方政府因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而产生计划与市场、区域间合作与竞争、可持续发展与短期收益等政府行为上的一些悖论。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有限理性、激励约束机制、囚徒困境等方面来分析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行为悖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重塑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地方政府投资能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对公共品的真实需求,但政绩工程的屡见不鲜构成对理论的反讽。决策是管理的第一步,为探究政绩工程屡禁不绝的原因,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的SSP框架,对影响地方政府投资决策行为的制度环境予以解析,揭示地方政府投资决策过程存在的系统性制度软约束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并简要探讨问题成因和制度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本文以“逆向软预算约束”概念概括基层政府自上而下地向所管辖区域中的下属组织和个人索取资源的行为,并从组织分析角度探讨这类现象产生的渊源:在微观层次上,干部晋升制度的机制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基层政府官员追求资源密集型政绩工程的短期利益,为不断突破已有预算约束、追求预算外资源的政府行为提供了激励;在宏观层次上,组织制度自上而下的约束机制由于上下级政府官员的共同利益联合而难以有效运行,自下而上的企业或个人的抵制活动因组织程度的不对称而无法奏效,而权、责、利三位一体在实际运行中的分离导致责任目标制度的失败。因此,宏观组织制度难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实行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受财政收入最大化和GDP增长高速化两大目标的驱使,往往会在税费、投资、公共服务等方面,选择有利于经济扩张而不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政策.改革当前的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以改善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规范政府行为,不仅是扩大就业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