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事话题句是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一种重要句式,其在中古佛典中的分布情况跟本土传世文献差异较大。从我们所考察的东汉时期的安世高译经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贤愚经》、《杂宝藏经》、《百喻经》来看,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佛典中的受事话题句在类型用例、受事、述语和主语的结构构成等方面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光杆动词充当述语的受事话题句类型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两个时期的受事话题虽然都由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种成分构成,但这两种成分在不同时期的用例比例有差异;在体词性受事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优势结构,谓词性受事也都以复杂结构为主;在述语的构成方面,其前附和后附两种成分均呈递升趋势;历时层面上充当主语的成分在结构上变化不大,都是以简单形式为主,但充当主语的成分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英语意义被动句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限制条件、应用范围几方面比较英语意义被动句和汉语受事主语句,并探索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及与汉英民族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英语意义被动句和汉语受事主语句都是形式上主动意义上被动,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英语中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较少且受较多限制,汉语受事主语句运用灵活广泛。究其原因,一是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二是由英汉语言在类型学上的差异。英语是以主谓关系为基本句子结构的形态型语言,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基础组字成句的语义型语言。  相似文献   

4.
汉语句首受事话题的语篇关联及其认知动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者们普遍认为小句话题具有语篇功能.以往的研究由于没有把话题分类因素考虑在内,对话题语篇功能的阐释难以具体、深入.探讨汉语名词短语句首受事话题的语篇关联发现,受事话题的典型语篇关联方式是双侧关联.与受事话题关联的语境句出现在话题结构左侧的频率大于出现在其右侧的频率,且关联语境句的出现频率在靠近话题结构的位置上较高,在远离话题结构的位置上则较低.从认知角度,受事话题的语篇关联折射了心理表征文本中话题概念节点和与其语义相关概念节点之间激活产生扩散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豪尼哈尼语有话题句,是一种话题凸显的语言。话题句使用话题标记来体现话题。话题标记有主副标记之分。能够充当话题的成分有主语、宾语和状语。豪尼哈尼语的话题结构和主谓结构不是同一个范畴,二者自成系统,各有作用。但在语用使用中,二者又可以合二为一使用,相辅相成。豪尼哈尼语话题句的特点,是由其分析型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构造形式不同的名词短语充当句首受事话题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对汉语口语中157例名词短语句首受事话题统计分析后发现,简单名词短语在语料中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复杂名词短语,是无标记话题形式。在简单名词短语内部,含指示词的名词短语、光杆名词以及“定语+名”三种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出现频率居前三位,是更为典型的无标记话题形式。无标记话题具有认知上省力、易于加工的特征。从语篇一语用角度,无标记话题或表定指或与上文相关成分存在语义衔接关系,使用时较少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明确的出土文献重新梳理副词唯。通过唯在殷商卜辞、两周金文、战国文献中的语法位置、语法意义的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唯向范围副词唯转化的过程。范围副词唯至迟在战国时期出现,语气副词唯仍继续存在,后者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范围副词”中的功能差异——兼论副词次类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通常所说的“范围副词”,应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副词次类.四类之间语义特征有别,组合功能更是不同.本文主要就四类副词在对被饰成分的选择、与其他副词同现时在线性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三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划分副词次类,不仅要有语义特征的标准,还应该结合功能特征方面的标准,互相渗透,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都"类范围副词的分布情况,42本方言词典中收录的"都"类范围副词共54个,"都"基本上是一个南北通用、方普共用的范围副词,除"都"外,某一方言区不存在占绝对优势的通用"都"类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10.
“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三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  相似文献   

11.
今范围副词只有只、仅等寥寥数字,而古范围副词有很多不同的用字。如果以古音为线索,除了顾、仅外,大多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看作同一个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选用了不同的书写形式。用联系的视角来考察古汉语范围副词的不同用字,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这些字。训释古字第一须避免望文生义;第二须避免少见多怪而怀疑古注;第三,须避免当注而未注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话题及其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理论,对现代汉语话题的标准和范围进行了分析、探讨、归纳,指出话题与主语是不同分析平面上的成分,以及现代汉语话语分析中同时使用主语与话题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主要从心理上是否将某个对象作为话语叙述的对象为标准来界定话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范围副词光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光除了限定范围,还具有强调作用,常带有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多用于表达不满、抱怨等消极感情。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时,光标示句子焦点,充当焦点标记,同时在语义上存在besides和except之分。此外,光与不同的结构组合时,辖域也有所不同,与句首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时,辖域为相应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与主谓短语组合时,辖域则由具体的预设信息而定,此时光的辖域即为句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毕竟”类语气副词与预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工具书把“毕竟”类语气副词解释为“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原因或特点”,“归根到底。有加强语言的作用”等,但并未揭示出这类副词的全部含义。如对“小张反反复复地给小王解释了老半天,小王毕竟明白了”;“小张反反复复地给小王解释了老半天,小王还是不明白,小张毕竟没办法了”这样的句子,用现行释义无法说明其错在何处。通过对该类词语在陈述句中的预设及与让转句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分析,提出井证明“毕竟”类词语具有隐性的语法功能,即表让步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中是否已有范围副词,各家尚有不同意见。殷周金文中能肯定为此类副词者计有咸、具、皆、率、並、凡、一七词。这七个词皆为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但具体用法又有所不同,其中咸、具、皆、率、一为一类,用于总括其前主语或其后宾语所指事物的范围,为典型的此类副词;凡为一类,主要用于总括数量范围;並为一类,有表示皆尽义和共同义两种用法。与同时期的传世文献相比,殷周金文中此类副词的个体数量和总体出现频率还比较有限,但因其时代之早以及材料之可靠,其于传世文献的补正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范围副词一般可分为两类:总括范围副词和限止范围副词。本文研究的是前一类。笔者根据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把总括范围副词进一步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的意义相当于“一起”、“共同”,第二小类的意义相当于“都”’、“全”。本文的这一部分只谈第一小类。本文主要从出现频率、语义指向、与主语、谓语结合的紧密程度、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对这一小类词进行描写,进而探究造成范围副词用法特点差异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范围副词分表总括、表限定、表类同三类,各次类间语义是相对独立的。但在范围副词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部分范围副词语义既可表总括又可表限定。选取其中的“各”“净”“索”“专”四个范围副词,对它们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语义对立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探讨短时类副词的移动性,认为其移动至少带来三个方面的后果:语义辖域差异;情态凸显差异;话语衔接功能强弱差异。从语段和篇章来考察,可移动短时类副词是否可以移动常常受到话题链的限制,即不能打断话题链,否则移动不合法。  相似文献   

19.
指类句(例如Birds fly 。)的特点之一是容忍例外。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注重指类句的表征性而忽视了其对话性。从对话性特征看,指类句是一种话题结构,句中的指类词集逻辑主词、句子主语和话题于一身,因此指类句的谓词实际上是对由其主词充当的话题的说明。从认知上看,话题设立了从认知参照点到目标心理路径的认知域。认知域的结构形态具有动态性,由此指类词的指称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世说>中的总括范围副词共13个,主要沿袭先秦,汉魏时期新产生的"都"、"全"等在<世说>中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用法仍不够灵活,并未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总括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