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范畴类型逻辑把自然语言的毗连组合归结成运算和推演,而运算和推演所依赖的毗连组合则遵循"邻近原则"逐层逐级进行.话语表现理论擅长刻画的自然语言语句中代词和名词的照应关系,在范畴类型逻辑那里很难通过邻近毗连组合的运算推演体现出来.近年来,西方学者Jger尝试增添范畴类型逻辑的推演工具去描述自然语言的照应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为恰当说明句子序列中的照应关系,还需对Jger的方案做一点增补.  相似文献   

2.
3.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语义资源重复使用的现象,最典型的是代词的回指照应、以及李艳惠在《省略与成分缺失》一文中提到的三种谓词省略结构[1]。在类型逻辑语法框架下,基于Jger构造的LLC系统添加针对"省略槽"引入范畴的规则eI,再借助照应算子的回指搜索功能,不但能够处理一般的代词回指、VP回指现象,还能够推广刻画汉语的多动词单句和兼语句等现象,获得正确的语义解读。可以证明,添加对应eI规则的公理的新系统在特定框架模型下是可靠并且完全的。  相似文献   

4.
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但转喻回指往往涉及一种没有明确先行项的深层回指。深层回指由语用因素控制,且须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在认知语用框架下,探讨了转喻回指照应机制,指出转喻回指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言者表达的意图为主导,听者的认知推理为导向,在寻求转喻回指的关联性解读过程中建立先行词与回指语之间的语义连通。  相似文献   

5.
目前,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具有长距离照应的特点,即"自己"可以跨出本身所在辖域寻找先行语.而从组合性原则看,"自己"与候选先行语之间的照应有强弱之分,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句法、语义、认知等多个因素,即"自己"与先行语之间的动态照应受句子的各个成分及连接这些成分的规则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指现象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英汉语中的回指,特别是联想回指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认知语言学框架理论对联想回指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能解读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7.
零照应(Zero Anaphora)是指在语句的连接中,本应出现的指同表达却被省略了,它是反映汉语特点的一种指同手段.零照应在汉语中的广泛使用是与汉语的"意境性"和"暗示力"强的特点分不开的.它的使用频率与语体性质、指称对象的性质、指称对象在句子中所承担的语法作用以及指称的连续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于汉语,英语的逻辑性较强,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应考虑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对一些指同表达做出相应的增加与删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语反身代词的分类及特性人手,分析了制约理论、阻断效应及约束理论框架内的三种修正方案及其局限性,指出单从句法层面分析难以全面、合理和清晰地解决反身代词自己的照应问题,应当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有时还得参考具体语境引入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蒙太格语法是对范畴语法的继承,其句法规则采纳的是毗连运算这种遵循范畴语法函项应用原则的操作。但是在蒙太格语法中体现被动转换操作的扩展规则那里似乎看不到范畴语法的作用,被动转换规则是否遵循范畴语法的规律?以蒙太格语法对英语被动句——结构被动句的分析为例,从范畴语法的现代版本——范畴类型逻辑的视角来审视蒙太格语法的转换过程,获得的结论是:范畴类型逻辑提供的工具可以证明被动句转换的合理性,蒙太格语法扩展的被动转换规则同样遵循了范畴语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自然语言语句的底层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论元由动词周围具有不同格角色的名词所担任,构成复合表达式的部分表达式分为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格语法的分析是多分法的语法模式。在格语法看来,有时候句中围绕同样动词的名词性成分可多可少,动词的语法功能因此改变。汉语体现了格语法的动词中心思想,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格语句。动词双宾语现象和动词前和动词后的多重介词短语句皆是多分法分析的例证。汉语格语句中有不少的可选格名词,这样使得其中动词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对格语法进行范畴语法的抽象,获得一种新型的范畴类型逻辑系统: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的区分要求积范畴分为左积和右积;多分法的分析模式使得积范畴和函子范畴的论元是多元的,动词语法功能的改变对应函子范畴的论元增添。这种范畴类型逻辑系统的框架语义中的可及关系是非单一的,构建基于这种框架的语义模型,可以证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  相似文献   

11.
尽管对形名修饰结构的句法生成与语义解释存在异议,但是学者们都将普通名词和形名结构本身赋予的语义类型.因此,形名修饰结构的研究重心就落在了形容词的语义类型如何确定上.形名结构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而汉语形名结构则体现出自身的特点,比如形名结构中出现虚化成分“的”字等.混合范畴类型逻辑将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的前提敏感特征带入了范畴类型逻辑,使得范畴类型逻辑可以对自然语言现象进行更为准确的刻画,这种逻辑工具对处理汉语这一意合型语言无疑具有值得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范畴化角度看,汉语复合词的语义功能是实现次范畴化,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为“范畴特征+范畴”。汉语复合词的从属成分具有分类性,凸显范畴特征,范畴特征可以分为对比特征、标记特征和突出特征三类。复合词的核心成分表示范畴,但表示不同层级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范畴特征语素与不同层级的范畴语素组合,实现汉语复合词不同层级的次范畴化。  相似文献   

13.
范畴类型逻辑基本思想中的“完整的”和“非完整的”表达式的概念,以及乔姆斯基(Chom-sky)所提出的“完整的功能复合体”(complete functional complex,简称 CFC)的概念,分别是范畴类型逻辑和转换生成语法在句法结构层面的重要理论基础。两者虽有一定相似性但又有不同之处,加上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不对称现象,造成自然语言逻辑分析中的一些由于方法论和概念冲突而引起的问题。为此,在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上述问题,论证范畴类型逻辑作为一种形式化分析自然语言语义的手段的优势和有待改进之处,并举例说明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学研究之间是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处理照应和省略现象一直是范畴语法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原生态组合范畴语法CCG中增加关于照应的一些规则和省略槽规则,得到的组合范畴语法CCG︱,能有效地处理汉语的谓词缺失及其照应现象。汉语存在三类谓词缺失结构,针对它们的处理方法稍有不同:助动词结构不需使用省略槽规则;根据具体解读,"是"字结构有时需使用省略槽规则,有时不必使用省略槽规则;动词结构需使用省略槽规则。  相似文献   

15.
以对象和态射同时带类型的范畴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经典数学范畴论的推广问题。首先提出了"分类与类型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的观点。接着,运用这个观点研究了对经典数学范畴的单态射类型范畴、单对象类型范畴、双类型范畴等三种推广途径,并重点研究了双类型范畴,且分别给出了表示形式。最后,说明了双类型范畴论是解决具体领域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6.
回指变元是指回指语在指代先行项时其意义包含某种变化的元素。无论是同形的还是异形的回指语,在特定语境里表达的情感色彩或蕴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先行项。会话者或写作者在通过使用回指语进行交谈或书面表达时,往往是采用某种语用策略,来顺利地达到自己言语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不同时期现代汉语小说零形回指的使用数量、频率相差不大。同一年代里乡土类作家在对零回指的运用上比其他类型的作家要相对多些。萧红和王安忆被选作品中的零形回指数量也比同期作家作品要多些,而赵树理作品中零回指使用频率最高。这种差异的产生与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密切相关。从类别分布来看,零形回指作主语的情况最多。零形回指的作用在于中断当前话题讨论,延续先前语篇话题的讨论。嵌套回指逐渐消失的原因有现代汉语改变不大和受到汉语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回指现象普遍见于各语言的口语与书面语,是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研究的热门话题。回指可分为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本文选取英汉语报刊的新闻稿为语料,详细分析英汉语间接回指的基本成份,对其形式进行研究,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间接回指的认知框架和语篇语境,探索其释义基础。本文通过对新闻语料的认知分析,揭示了间接回指的内部机制,解释了这一语言现象的释义方式。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篇中的名词回指不必是先行词的复现,回指具有丰富的形式特征,名词回指包括同形回指、部分同形回指和异形回指;回指词与先行词也不限于同义关系,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有多种语义关系,主要有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类义关系等;语境是确立不同语言形式以及不同语义关系的名词性词语之间具有同指关联的语用因素,名词回指选择受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集视频短片复述的叙说语料,对比分析汉语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引入和续谈故事角色的指称策略,聚焦两组儿童在回指模式上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组引入故事角色时倾向于使用光杆名词短语,而“数量词+名词短语”的不定指形式明显少于正常组;对于长距离的先行词,自闭症组续谈时仍倾向于使用零形式指称语,他们所使用的光杆名词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而不具有回指性。就回指分布的典型模式而言,自闭症组和正常组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