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对特权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特权的内涵,以及反特权的历史任务作了全方位的勾勒,指出了特权的危害性,揭示了共产主义与特权的关系。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反特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反特权斗争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反特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特权产生的根源、反特权的手段途径和对"资本特权"的历史地位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对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权、政治特权、文化特权、宗教特权与男权和夫权等特权现象进行猛烈批判的过程中提出的反特权思想的理论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进一步认识其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的路线,是群众的路线。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执行群众路线的结果。领导干部如果搞特权和特殊化,会导致腐败,会脱离群众,败坏社会风气。领导干部带头反特权、反特殊化,端正党风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反特权、反特殊化最根本的是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四风"问题终能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4.
《如此欢乐童年》是奥威尔晚期写作的回忆性自传散文,这篇散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反特权意识。论文通过分析他对学校教师鞭子教育的憎恶、对阶级差异和阶级特权的反感、对强者规则的挑战来透视奥威尔对权力的批判态度,从而认识到奥威尔的这种反特权意识与其后期的反集权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有助于理解奥威尔创作中的权力情结,以及贯穿奥威尔一生写作的有关权力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实行"社会公仆"的原则、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包括铲除特权、人民管理、人民民主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总结实践经验,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思想很丰富、很深刻,也弥足珍贵: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对特权,对党员的惩处严于非党员;坚持体制改革,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加强法制,从严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圣西门是要求平等的。不过他的平等要求未能越过反特权的界限。即使是反特权,也是执着于反封建特权,或是反食利者的特权。他并未理顺他的实业体系中的财产关系:尽管穷人的福利得到改善,但富人仍是富人,仍有贫富差别在,而且看来圣西门不准备消除此种差距。所以即使是《新基督教》,这部被誉为圣西门在其中“直接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出现的著作,也还是保留了新秩序中不平等的塔式社会结构。圣西门对其实业制度提供了一些最根本的原则,但不全面。至于这个制度中的全部阶级和社会结构,他没有做过集中系统的探讨。综观他的一些著作,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对新社会社会关系,圣西门还是不时有所考虑的。他不打算取消法国社会现存的各阶级和其他社会势力,只不过对某些关系作了重新安排。王权圣西门一向对王权抱有偏爱。他在1821年以后所写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显  相似文献   

7.
特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或权利,它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当前,我国特权的源发点从以财产私有制为核心的经济权力转向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成为特权滋生的源头。衍生性特权和新兴权力的特权化是特权形成的两条主要途径。经济特权、政治特权、文化特权和社会特权是我国特权的主要形式,它们形成了共生、互惠和融合的关系。治理特权必须抓住防治政治特权这个关键,同时防止新兴权力的特权化,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辽宁地区在全国反洋教运动的影响下,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的帝国主义,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斗争,有力地声援了全国的反洋教运动。帝国主义的宗教,不仅是“昏迷殖民地民众之一种催眠术而且是掠夺殖民地之探险队、先锋队。”鸦片战争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得了在中国各地传教的特权,将其侵略  相似文献   

9.
雷云 《中华魂》2012,(13):16-20
我的这篇文章,针对的是多少年来一些外国学者所谓“马克思反对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回到早期马克思”之类的鼓噪和国内一些学者跟着说什么“马克思自己也说过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否定了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0.
16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基于对人类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各种特权进行了谴责和批判。本文评介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反特权思想,分析了它们的积极意义及历史局限性,并结合当前实际,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特权思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反腐败必须首先反特权.毛泽东从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出发,提出了反对党内特权的思想.他认为共产党员和干部,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严格要求自己,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为人民无私奉献,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廉洁的政府,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行政契约中的特权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对于维护公共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的行政立法及实践均认可了特权的存在。然而,特权行使超越必要限度又会对行政法造成破坏,使行政契约这种行政方式失去存在的价值。肯定特权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对特权的行使进行必要控制是平衡行政契约中特权与契约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长期的报刊活动经历。伴随着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报刊活动和建党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党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记住希拉克     
是年轻时候的狼还是老年的雄狮,希拉克的政治遗产不止是反对伊战人们习惯在一个政治人物结束时盘点他的政绩,挖出那些最不为所知的幕后故事,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不再享有特权。但对于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学术研究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已历经初步探索期、逐步成熟期和深化拓展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背景,学界主要讨论了其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和理论背景;聚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学界深入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演进趋势、演进原因和融合条件的论述;针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价值启示,学界重点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现有研究存在系统性尚待建构、研究视角仍有拓展空间、研究内容多样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故回归原著、深化理论解读,创新视角、注重比较研究,立足现实、增强理论观照是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后续研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反歧视法的制定是实现平等的必然要求;而平等原则内涵的不断丰富推动了反歧视法的发展。"从古希腊时期特权者的平等到近代的人人生而平等,从比值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乃至权利平等,从反歧视理论中的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其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平等理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西方学术流派之间碰撞与交锋的思想史。其中批判法学及被称为"后批判法学"的种族批判法学和女权主义法学作为平等理念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反歧视立法保障与实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实践出发,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产生、发展和成熟阶段的理论,力求通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加深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缘起和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学者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为依据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并呈现出相关的研究成果。西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必要性、理论来源、基本内容等方面;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研究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文本依据、基本内容、当代价值等方面着手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所持的反常批判态度,引起人们对这些论断真实意图的多种猜测和解读。通过对他们的具体批判对象和面临的具体历史任务的分析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强调“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但不能因此断定他们是非(反)道德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获得确认。历史唯物主义也支持某些抽象原则(道德原则)对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合理性,但是合理的抽象必须与具体现实紧密联系。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挖掘以合作、团结和大公无私等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道德。对无产阶级道德的时代性阐释,可为思考当今世界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关系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反苏武装干涉失败后 ,为获取在西伯利亚东部的特权 ,与苏联签订了“基本条约”并正式建交。苏联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与日本达成暂时妥协。 1931年“九·一八”事迹后 ,日本向“北满”侵略扩张 ,苏联则不断退让 ,甚至将中东铁路出卖给日本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