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道家并没有否认鬼神。老子从来就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和鬼神超越人的功能。列子不但明确区分了鬼神,在他的思想中还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鬼神系统。庄子和列子相似,对于鬼和神,庄子基本不怀疑他们的存在,并且多次明言鬼神的存在。庄子在其书中又塑造了一系列的神人、至人、真人形象,庄子应该是相信这些神人的存在的。除了列子和庄子外,先秦道家的其他人物也相信鬼神的存在和鬼神超越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新书导读     
张海英博士专著《先秦道家天命鬼神思想研究》2014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不少研究者提出的先秦道家不相信天命和鬼神的观点,用大量的具体论据进行了批驳,认为道家相信上帝,也相信天命,道家所言天、命依然具有神性义。道家并没有否认鬼神,也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但对鬼神的权威表现出一种超越思想。对当时社  相似文献   

3.
《列子》这部道家之书相传为先秦列子所作,今传其实为魏晋人伪作,然而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不时见到孔子的身影。出现在《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复杂,既有儒家本色,又有道家风貌。大体说来有三种形象:由儒入道,亦儒亦道的孔子;道家仰慕者,通达悟道者;儒家之君子。《列子》既出于魏晋人之手,书中孔子形象的形成就与当时社会"调和儒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以"自然"为中心价值,后来列子、杨朱、庄子等人都继承了自然主义中心价值.在黄老道家现存的典籍--<黄帝四经>与<管子>四篇中无一处论及自然.黄老道家抛弃了老子的自然主义中心价值,而以"虚静"作为其哲学的中心价值.黄老道家对"虚静"思想作了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修养论的论证.这种论证并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但却是道家哲学向经世致用道路上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对老子自然主义中心价值的不同取舍,后老子时代,先秦道家是一分为二的.  相似文献   

5.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成书于魏晋时代的“先秦诸子”著作《列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列子》扭转了古典道家崇尚天道、贬低人道的理论偏向,把生命存在引入本体论,既肯定人的情欲与意向,又肯定人的理智与实践,实现了感性与理性、无为与有为的统一。《列子》一书的完成,标志着魏晋玄学理论大厦的最后建成。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死亡观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在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信天命,又强调对死亡的超越,墨家通过"非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道家持一种生死自然观;在对安葬的态度上,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道家持一种高度达观的态度;在鬼神观上,儒家持模糊立场,最终否定鬼神,墨家明鬼,道家持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在祭祀观上,儒家重视祭祀,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结合,墨家也重视祭祀,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道家认为信道胜于信鬼,故不必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8.
《列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道家之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孕育着很多种现代文体。采用逐章逐篇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列子》至少可以析离出五种现代文体,分别是论说文、小说、小品文、寓言和神话。其中,论说文、寓言和神话在《列子》产生之前已经存在和大量运用,《列子》以其表现道家思想,成就斐然。小说和小品文是当时正在孕育的新型文体,小说用来写人叙事,形象生动,为后世"小说之祖";小品文境界奇奥旷达,影响流波直至晚明。  相似文献   

9.
道家从老子开始就十分重视对生命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管子》中的《心术》、《内业》等道家类著作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典籍均对生命结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生命的形神、身心二元结构理论,奠定了道家生命结构观的理论基础。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第三种要素“气”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形、神、气生命三要素论,并对生命之形体与精神的各自内在要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大大细化和深化了先秦道家的生命结构观。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理想人格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其内涵。其中老子的理想人格是顺天道法自然的圣人。到庄子其理想人格是超越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至人、真人、神人。发展到魏晋时期《列子·杨朱》倡扬"从心而动,从性而游"的"自由"人格。正确认识道家理想人格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正面价值与负面影响,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在建立健康完善的现代社会人格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列子其人其书真伪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属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崇尚清虚无为,顺性体道。其书在汉初盛行,汉武帝"独尊儒术"而散落民间,西汉末刘向校理群书时,将其整理定著八篇,因其学说在当时影响不大而散佚。今本《列子》因晋人张湛注得以流传于后世,辗转流传中杂有魏晋人增补的成分,因此引发后人对其书的真伪之辨。其书在内容上以先秦《列子》原书为本,保存着许多已经亡佚的珍贵史料,又含有魏晋的哲学思潮,使得其书兼具先秦及魏晋的双重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先秦道家哲学主要名词通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录(一)先秦道家的中心思想(二)进行研究的方法(三)先秦道家思想与医学的关系(四)“气”(五)“精”、“神”、“明”(六)“一”(七)“德”、“理”(八)“道”(九)从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一)先秦道家的中心思想道家是先秦哲学中主要六家之一。六家的分别,是从司马谈开始的;这是汉朝的历史家对于先秦思想研究的成果。这种分别不完全是科学的;例如在这六家之中,在许多家的内部,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但是就先秦哲学思想发展的某一个线索说,这个分别也有一定的根据。有人说,先秦没有道家。这话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先秦没有道家,是因为先秦没有这个名称,这个理由是不充足的。所谓六家这些名称,本来是后来历史家对于先秦的哲学派别作了分析研究以后给予它们的。除了儒墨两家是用先秦已有的名称之外,其余各家也都是新立的名称。不仅道家这个名称是先秦所没有的,就是名家和法家等名称,也是先秦所没有的。如果说,先秦没有道家,因为没有这种组织,这个理由也是不充足的。先秦哲学派别,除了墨家有严密组织之外,儒家都宗奉孔子,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是像名家和法家,既无组织,也很难说其中的人有什么师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祭祀文化与理性文化跌宕起伏的大潮中,诸子百家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神灵。老子和庄子以其强大的主体智慧标举形上之道,以其非凡的自信掌握世界,超越神灵。尤其是庄子,一方面摒弃了异己之神,另一方面又以纯白灵明的境界追求呼吁内心之神,从而历史性地建构了人类的精神家园,并对后世文论与美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管理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道家管理心理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老子》、《庄子》和《吕氏春秋》三部著作中。文章从人性假设、管理谋略、领导心理和人力管理心理等四个方面对先秦道家管理心理学思想作了整理,并揭示了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南都学坛》2017,(5):25-29
先秦诸子根据自己学派思想而各有理想社会说。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包括理想天人关系、理想帝王、理想政府、普通百姓的理想生活等内涵。庄子及其后学既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说,又因学派内部思想分歧而使他们对理想内容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不过他们都认同"至治之世"天、人关系极其和睦;理想的帝王有的重视内圣,有的兼重外王;他们有的认为政府存在犹如不存在,有的主张无政府;有的认为理想社会里的百姓无知无欲,有的认为有知有欲。论述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同时比较先秦道家其他学派的相关说法,一方面能彰显庄子学派理想社会说的特色,另一方面能看出先秦道家对理想社会说既有共识,又有纷殊。  相似文献   

16.
杨朱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主张“为我”“贵生”“全性保真”。在老庄思想的演变过程中,杨朱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杨朱和列子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今本《列子》非伪,其中的《杨朱篇》可以作为研究杨朱思想的基本材料。在中国古代老学史上,大家对《列子》十分重视,解《老》时普遍征引该书,并以杨朱思想证《老》。从老学史的验证来看,或者从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来看,我们都应该重新认识列子和杨朱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很少谈及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主张重人事,轻神事。墨家则力证鬼神的存在与鬼神的赏善罚暴。上博简《鬼神之明》篇解释了鬼神的"明"与"不明",与《墨子》的鬼神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当是墨子后学对墨家思想的修正,体现了战国时期人们鬼神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孟子》《庄子》中的寓言故事集中体现了孟子和庄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孟子和庄子作为先秦儒道两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大致代表了先秦儒道两家的思维方式。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直觉思维和类比性逻辑思维;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庄子创作《齐物论》的追求和《齐物论》本身的内容 ,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是对篇名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指出庄子的本意是在“齐”各家之“物论”,展现的是道家理论的超越性 ;其次 ,“莫若以明”作为庄子超越各家理论最终的解决办法 ,却属于千古无解悬拟的语言 ,庄子的超越是在肯定各家理论相对价值上的一种超越 ,体现了道家博大的学术胸襟 ;再次 ,广为人知的“庄周梦蝶”的寓言 ,主要是对《齐物论》全文的总结 ,古今注者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本文作了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