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1990—2004年这15年的《中国妇女》杂志选取了137篇人物通讯,以其中的137位主人翁为样本,分别从生理形象、行业形象、职业形象、政治形象、知识形象、事迹形象六个方面对不同时期女性形象的特点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也相继创办了地方性女性期刊。由于在很多人心目中,妇女问题已经随  相似文献   

3.
从1919年开始,作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的《时报》,先后创办了"教育""妇女""儿童""实业""图画"等多种周刊,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系列专题周刊的报纸,在整个报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知名报人、新闻史学家戈公振正是创办"专刊"的直接推动者。他不仅擘画各专刊的创办、发展,还亲任《图画周刊》的主编。戈公振认为风靡一时的报纸专刊只是为形势所迫,虽代替了杂志的部分功能,但其自身有不可化解的内在矛盾;理想的报纸专刊应以文艺为基础,贴近读者的常识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1990年《幸福》杂志调查,妇女在500家大型产业公司中只有一名女总经理,而且是由于她的家庭拥有控制那家公司的股份所致。此外,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企业晋升阶梯中已有10年没有提升妇女担任最高级领导的事了。在人事部门的聘任计划中,妇女担任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的项目是空白。甚至拥有管理经验女性的公司也承认,这些妇女将不会担任公司最高级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5.
林欣华与宋竹西分别是小说《女强人》和《玫瑰门》中的两位女性人物,作家朱秀娟和铁凝在刻画她们时有诸多相似之处,使之成为两株绽放于传统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够描摹海峡两岸现代女性形象的新轮廓,还能从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中找寻新时期两岸女性文学的契合点,从而发现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在几经波折后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6.
步入中国文学的艺术殿堂,迎面而来的栩栩的艺术形象中女性形象虽数量众多但各个风采独具光耀照人,有温婉的,有贞烈的,有活泼的,有文静的,有庄重的,有放荡的……她们之中的多数人出演的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杨贵妃、林黛玉、莎菲、子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妇女解放成为社会解放问题的一个部分。探究妇女悲剧命运问题已成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大问题。许多文学作品把妇女的悲剧命运归结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完善。笔者认为,妇女摆脱不了悲剧命运固然与外部条件有关,但女性走不出自我心灵的牢笼更是造成现代妇女命运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来阐述自己的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7.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在1933年的"国货年"中,《申报》"申报国货周刊"阐释了国货质量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国货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申报》的有关文章反映了舆论界及民众振兴民族经济的热情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妇女时报》是辛亥革命前后出版最久的女性报刊,也是第一份商办女性报刊.其办刊的持久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大而深远.回归历史语境,解读《妇女时报》中传播的家政知识内容,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妇女生活相对于传统妇女生活的转变和进步,而且可以从中得出当时女性已初具现代性身份的结论.这对研究辛亥革命这一社会转型期女性杂志中书写的女性成长与生活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童的“妇女系列”是以《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为代表的专门描写女性的小说。在这些小说里,他塑造了形象、个性不一的女性。从这些女性形象里面,可以看到男性作家视角下对于女性角色的理解和描写的创新。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解读的局限和误解。  相似文献   

11.
王颖 《东方论坛》2007,(1):40-44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张洁是具有奠基性的的重量级作家.作为她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方舟》不但在张洁个人创作历程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体女性观念的转折点.在20世纪前半叶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人"的意识并没有进一步发展为明确的性别体认,而是被激烈的革命政治思潮彻底隔绝,而历史上又一次的从"人"到"女人"的观念上的突围,正是从《方舟》这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时尚》杂志的兴起在中国是近20年的事情,它典型地反映了传媒与时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尚》杂志的视觉形象通过有计划地运用整合和视觉要素提升的手法,建立起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消费主义的出现和摄影技术发展等原因,《时尚》杂志视觉形象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并形成了《时尚》杂志以视觉形象"模式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视觉表达方式,对受众的行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赞美和汇歌女性的艺术创作具有渊源的历史。由于母系社会对女性的崇拜,早在2~4万年以前就出现了以女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众多篇什中,涉及女性的诗篇俯拾皆是。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形象”。在中国,成熟最早的抒情诗,以及以后的‘婚恋题材”的诗篇,女性形象可谓触目皆是,风姿各具。据朱自清先生引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的研究》一文称:“经他认为有关妇女问题的共八十五篇,……照谢先生的计算,有关妇女的诗,竟占了《国风》和《二南》的一半了’。正是这些鲜活生动,各具情态的女性形象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妇女形象批评家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妇女形象往往呈两种极端形式: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他们是以男性的臆造来认识和再现女性的形象,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妇女形象均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惧怕、压迫和不公。阿瑟·密勒在他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正落入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因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太平广记》是宋官修四大书之一,辑佚并保存了宋以前大量的志怪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时我们也发现《太平广记》中记载了相当数量关于女性修道的资料,而尤其以唐代居多。历来在对唐代女性的研究中,多集中在对上层人物活动的探析,而对下层人物的着墨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太平广记》辑录志怪小说的性质,以期通过《太平广记》对唐代民间妇女的修道及其相关情况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19年由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发行的《新潮》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二本新杂志,以提倡新文学、新思想、新学术为主旨,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潮》上刊登的文化广告,主要以新书籍、新教育、新社团为主,不仅体现了《新潮》的启蒙特色,有助于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以及女性解放、教育改革等社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群因婚姻爱情而死,死后变鬼继续追求斗争的青年妇女形象,可称之为女鬼形象。从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乃至明清小说,女鬼形象可谓层出不穷。举其较出格者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紫玉韩重》中的紫玉,唐传奇《霍小玉》中的霍小玉,宋话本《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元杂剧《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其魂  相似文献   

19.
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在其索隐易学中结合《易经》与《圣经》,对东西方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将《易经》中"帝乙归妹"之"妹"、"不贞之女"与《圣经》中的玛利亚、夏娃作对应诠释,以吉凶、先天后天等范畴统和中西善恶观。另一方面将中华传统神话人物女娲补天、造人之功与西方造物主相等同,在女娲的形象中索隐三位一体的神学思想。白晋对女性形象的索隐式处理不仅将《易经》与西方信仰体系相融合,亦反映出他在对应异质文化时所做出的神学本土化尝试。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性格各并,仪态万千并充满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纲常伦理中的孝道,贤淑,持家等德行,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人物乔女的性格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