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革书 《劳动者》2005,(2):52-52
段革书,社会活动家.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段革书出身名门,其祖父段象武在上世纪30年代被誉为“书法大家”,与章草大师王世镗、草书大师于右任交谊甚厚。段革书幼承家训,师从隶书大家宫葆诚.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2006,(3):58-59
陕西当代著名书法家段革书,近年来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非凡成就。2000年,他以先进的思想理念,创立九个书法代表作(品牌),其作品艺术形式与内容,堪称艺术经典、文化经典、思想经典,引起了业界广泛的赞誉和好评,深受海内外收藏家与人们的普遍喜爱。2003年他先后两次出版发行了两版书法邮票与肖像邮票,打破了邮票史上三个第一,他是继中国著名书画家启功、刘炳森之后出版发行邮票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3.
新空间 《劳动者》2004,(9):46-47
段革书.社会活动家,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中国西安人,少年时从事书画艺术。文武双全,其书法真草隶篆皆精,神采飞扬。大气磅礴,名扬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国花”创作,曾被曹禺、赵朴初赞誉为“长安之秀,创造一流,独领风骚”。其作品先后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一些国家元首及博物馆珍藏,并受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赞誉。业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2005,(3):50-51
段革书,社会活动家,画家一级书画艺术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读段革书     
乔犁 《劳动者》2004,(11):54-54
段革书,字“惊天”,号“子新”。其名“革”源于《周易》中“革”卦,意为变革创新也,“书”即读书与书画艺术,他名符其实的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文化及书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惊天寓意书画不惊世誓不休的艺术追求精神。子新,当然是不断地创新,书斋“广益斋”,让书画艺术为大多数人服务。其庚寅年春出生于西安,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丁风雷 《劳动者》2005,(11):53-53
李乐见,书画艺术家,黄土地上的一位娇子。从事基层文化艺术工作三十余年,摄影、弹唱、书法绘画无所不能,早在1990年国家文化部曾授于他“全国画乡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他是陕西第一个把民间美术展览搬到中国美术馆的基层文化馆馆长,他曾为陕西民间美术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7.
独行全国用书法表达奥运情当记者在旅馆里见到71岁的任笃岷老人时,很难想象在近一年时间里,他只身行走全国,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宣传奥运,为奥运加油。从去年10月到现在,他已走过了7个省、直辖市,一路书写赠送书法数千件。  相似文献   

8.
海斯特先生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了,且很内行地选择了颜真卿,还坚持悬肘书写,认为这样才真正区别于哥特式书写,令人折服的是还要明白每个字的意思。这其中之一源于他在过去的五年间四次的中国讲学之行,其二,海斯特先生是个安静的人。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2005,(6):46-47
书法,应当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同时具有模仿性和个人的特殊性。各个时代的书法,都应当明显具有不同时代的烙印。《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为显赫的历史地位和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家合资企业的资深设计师,开朗豪爽阳光上进,别看儿子都快三岁了,还依然童心未泯,喜欢玩具,尤其是遥控玩具。
  他从小就爱捣鼓玩具,经常把玩具拆了装,装了拆,父母说破嘴皮愣是改不了他这个“坏毛病”。有一次,父亲给他买了一个带跑道的火车,他一回到家就坐在地板上,愣是把火车拆得七零八落,好在父亲懂得七八岁的孩子也逆反,就忍着没发火,躲在书房里静观其变,他就想看看这孩子究竟能倒腾出个啥模样。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他竟然把火车装好了,父亲一激动,带着他就去了附近商场,让他在玩具区随便挑选。  相似文献   

11.
刘燕 《劳动世界》2016,(10):40-40
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冒险家,一个商界赌徒,但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位杰出的管理者,一位叱咤风云的石油大亨。
  他从小就具有冒险和开拓的精神。11岁那年,他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会用平常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下了明尼荷马公司的100股股份,成为了父亲的合伙人。精明的他认为,零花钱只会越用越少,最后一无所有,要想得到用不完的零花钱,那就只能钱生钱,而投资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自从父亲的明尼荷马公司进入石油领域后,股票价格直线攀升,他从中赚到了不少零花钱,也体验到了冒险带来的巨大好处。  相似文献   

12.
朱香敏是仪陇县马鞍镇的一名普通的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自2007年8月走上协理员岗位以来,他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处处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居民视他为知己,有什么心事就对他讲,有什么困难也请他帮助。他以诚待人,关心群众的精神,时时处处温暖着周围的人。  相似文献   

13.
魏明英 《劳动者》2004,(11):50-50
前些日子,一位从日本研修回国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某日他乘公共汽车回住所,上车刚站稳,旁边座位上的一个年轻女孩就起身给他让座。他大惑不解,不明白一位年轻的小姐为什么要给他这个不老不残的男人让座。日本女孩指指他手中的袋子,说这个购物袋是他们公司的,他是他们公司的顾客,她应该为他服务。听完这件事,我颇为感慨。日本,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相似文献   

14.
路易斯总是带着他墨西哥式的笑容出现在人群中。五年多的交往,我从未见到他不笑的样子。快乐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朋友。他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笑声。  相似文献   

15.
王国华 《新劳动》2002,(19):29-31
1968年,姜伟涛出生在吉林省辽源矿务局一名煤炭工人的家里。初中毕业时,他的总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因外语成绩差而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懂事的他不愿因自己的重读而拖累本就贫寒的家境和多病的母亲,年仅17岁就顶替父亲下井成了一名煤炭工人。  相似文献   

16.
叶锦福生长于一个“有着难以想象的困苦”的家庭。他从赤贫里白手起家,如今他的广东星达集团资产数十亿元,全面进军文化产业。没有特别技能、也没有任何凭借的他,何以成功?他说,成功就在心念间。他所说的“心念”,有着心态、念想、理念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17.
刘学富  杨龙建 《新劳动》2002,(18):40-41
1988年1月,张丹文经汉江丹江口银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排到汉江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上班,一干就是14年。从上班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看作是铝业公司人,然而他没有想到公司会抛弃他,而且说他不是铝业公司的人。2001年3月8日,汉江丹江口银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要他签订解除临时用工协议书,并给每在岗工作一年以217.3元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8.
17岁夺得辽宁二人转擂台赛金奖
  田娃原名田野,1986年生于辽宁新民县大柳屯镇要英台村,父母都是农民,他是独生子。小时候,田娃常常遇见一些二人转演出团队到乡下演出,耳闻目染他就喜欢上了这种东北的民间艺术。“那时候农村的小孩,见到市里的人就往后躲,眼神呆呆的。我不一样,偏偏喜欢在众人面前表演,哪儿有扭大秧歌的,准保去家里拿扇子,第一个跟着扭的就是我。谁家要是有喜事儿,我拿起麦克风就唱!”用田娃的话说,儿时的他就已经“浑身的艺术细菌”了。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朋友圈里,克罗什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双可爱的儿女、一对有趣的卡通小人,就靠着他创作的小卡通人,这一家波兰人快乐地生活在德国。  相似文献   

20.
幸福     
向军 《新劳动》2002,(18):34-35
长水在某局只是一个小职员。一天下班后,他在县城的公园里游玩,无意中发现局长也在公园游玩。他想过去跟局长打扫呼。局长向他笑笑,摆摆手,意思是各玩各的.互不影响。长水就不好意思走近局长。可他心里总像装着什么.不时拿眼角朝局长这边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