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有三重性,即人的物性、理性和神性,它们代表了人三种不同的生命欲求和存在力量。在此等力量的作用下,人生承载着肉体与灵魂、必然与自由两大矛盾的对抗。科学和道德的存在理由,来自于人的理性协调人生矛盾、叩问生命自由的需要。面对当今人被"物化"的严峻现实,人性需要新的启蒙,理性需要新的觉醒。为此,我们应加强科学与道德的理性交融和文化对话,促进科学的人文重建和理性的人本复归。  相似文献   

2.
张婉盈  方文 《理论界》2014,(12):76-79
"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以价值哲学为视角来看,"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就在于让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意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一种人生教育,使人完成从自发到自觉的生命、生存、生活历程。即"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其终极价值在于应该将生命、生存、生活的理性与实践相结合,让人的生命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统一,推动每个人合理地生存于自由而全面发展境遇中的目的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洛克在《政府论》上篇中,着力批判菲尔麦的人生而不自由,在《政府论》下篇中正面论证人生而自由。理性和法律是实现自由的两个条件。洛克的生命、财产与自由三项权利中,生命权是前提,自由权是基本,而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自然延伸和物质保障。自由贯穿于整个《政府论》之中,是《政府论》的线索与核心。  相似文献   

4.
贵生论与贵神论是老子与庄子人生哲学的总体差异。老子的贵生论从道性自然的宇宙观角度强调人的生命实体存在状态的重要性,而庄子贵神论则从人性自然和个体生存困境角度,在关注生命的同时,更强调个体精神自由的重要性;自然解脱和自由逍遥分别是两人的人生境界,圣人和神人分别是两人的理想人格;在人生实践上老子提出养生与处世方法,庄子则进一步提出养生、处世与精神修养方法;两人的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春玲 《学术探索》2007,42(2):7-10
从哲学层面来看,幸福与这样一些问题密切相关:(1)人格力量是幸福的主体条件。“有理想”是人格的信念力量,“有道德”是人格的道德力量,“有文化”是人格的智慧力量,“有纪律”是人格的意志力量,而这些正是每个社会主义公民给自身创造幸福的力量和主体条件。(2)人生和谐是幸福的追求。人的幸福离不开生活的和谐状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存在形式,也是人的幸福生活的存在条件;情感生活和理性生活的和谐统一,既是人生的渴望和追求,又是人生幸福的感受和体验;人际和谐能沟通每个人的情感和心灵、激发和升华生命,带给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幸福的感受。(3)劳动创造是幸福的源泉。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为生活而生活,而在于创造生活;只有创造生活的事业,才能使创造者真正体验到幸福的充实感和意义感。  相似文献   

6.
郝永刚 《理论界》2013,(5):103-107
通过对王国维、冯友兰、蒙培元、张世英、冯契、唐君毅等哲学家对于“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界定的分析和参考,本文提出了对于“人生境界”这一范畴的界定,即“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心灵总体存在的状态和水平,内核是心灵感通或通达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它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作用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于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外在气象和外在行为等各个方面.是人性能达致的高度和人自由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人生境界既是一个人生而为人取得的精神成就,也是人与人之间根本差异之所在”。根据对“人生境界”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人生境界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差异性和共通性的统一,人生境界是既成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技术:人的发展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的“活动方式”的意义上,技术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人的生命空间是人的发展空间的“大限”,不仅作为人的生命空间原初前提的人的初始生成推动于技术,而且技术使人的生命空间延续或扩展获得着现实的历史性。人的生命空间与发展空间统一于由“物性空间”、“赛博空间”、“思维空间”和“意义空间”等整合建构的实践空间。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术“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的发展的实践空间归结向技术。人的发展的实践空间展示着人的存在自由,人的发展的自由空间以自由时间为现实形式。自由时间的占有即人的发展的自由空间的占有,在直接性与最终意义上,赖于技术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感知、情感、理性,是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主要构成因素。过去,词学研究者习惯于把审美视角放在词的情感表现层,而对审美感知、审美理性却未给予充分的注意。其实人的审美认识是由多重成分所组合,各个层次相互之间也是持续交流,互为融合的。王国维曾说,李煜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此即是说,在观照、评估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同时,人生的反省也包含了对全体人类生命形式的认识。审美理性实质是将个体生命与外在现实的相互关系作为审视的对象,具体解悟人与社会、生命与存在、自然与宇宙的矛盾统一。与审美情感相比较,审美理性似乎居于更高的层次,与外在相隔一段距离,而不是如审美情感更偏重于主体对现实的直接感发。故审美理性层常存有主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主体意志的表现倾向较为自觉。在词中,审美理性层更充分地体现出个体的人生观念、宇宙意识,人格精神的表现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启蒙理性在张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逐渐演变为技术(工具)理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奴役人的手段。启蒙精神非但没有兑现"促进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的承诺,反而成为了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在工业社会压抑的意识形态控制下,感性以异化的形式存在,幸福与自由出现了分裂。马尔库塞在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重建人的感性、恢复人的本能、实现人的解放的新感性观。新感性观肯定和恢复了感性的地位,表达了对人类摆脱异化现状、实现自由解放的关切,从现实的感性存在突显人的本质,提出了感性的重建和引向感性革命,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审美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青年鲁迅吸收了尼采等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和恶魔浪漫主义的生命自由精神,形成了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生命主义思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将个体生命自由作为绝对价值;二、高扬个体生命的内在主观体验;三、强调个体生命的流动性与扩张性。鲁迅对民主制度、物质文明的批评,对科学理性的理解和反省,都基于这种生命自由意志。鲁迅的生命自由意志一方面是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理性思想在实践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