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我校历史系邀请,著名科技史学者,博物馆学家,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七十八岁高龄的傅振伦教授于五月八日至十九日,以《中国科技史文献学》为题,在我校给历史系研究生进行短期讲学。讲课内容共分六个方面: 第一讲:科技史的意义和治学方法。关于科技史的意义,傅教授说: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史书汗牛充栋。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及,值得引以为自豪的。研究科技,研究前人成果,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30日上午,第二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旭日楼演讲厅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东华大学杨小明教授发起,中国科技史学会和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八十余位科技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主题进行了认真的报告和热烈的研讨。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就科技史学科点的建设经验、科技史的教育功能、科技通史的教学经验、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科技史学科发展等广泛的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以及提问讨论。特别是就科技史教育的现状与困境,如招生、授课、实习、考察以及毕业生去向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在介绍各高校科技史专业的发展历程、授课经验时,与会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磋砥砺,交流学习,为我国科技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会场氛围融洽,但也不乏机锋,多次掀起了思想碰撞的高潮。本届大会内容丰富:东华大学杨小明教授就教材改革与素质教育报告了自己多年来的探索成果,提出从科技史教育出发应力争实现从灌输教育到品位、欣赏和风格的培育模式转换;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建言培养问题意识,强调研究生应注重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课题的能力;广西民族大学在科技史教育中开展的田野调查,不但强化了教学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20世纪初开始,竺可桢就大力倡导科技史研究,并身体力行,在气象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科学文化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不少开创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始终关注科技史,特别是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他支持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并亲自筹划组建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还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史界参与国际交流,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组织化、系统化和国际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竺可桢的生平、业绩和他的道德、人品,以及在多个领域的不朽贡献,业已构成为"竺可桢学",竺可桢也自然地成为中国科技史至重、至尊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史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8年11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八十余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代表与会。在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东华大学科技史专业的建设情况。国际科技史学会以及著名学者席泽宗院士给大会发来了贺电、贺信。本次大会有两个议题:一是进行科技史学会的换届工作。在各位会员代表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后,选举出了第八届理事会会员、常务理事以及新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领导班子;二是多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演讲:在关增建教授与郭世荣教授主持下,胡化凯教授、刘钝教授、吴国盛教授、曲安京教授、张柏春研究员、梅建军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就科学技术史专业一些热点问题为大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在座嘉宾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中国科技史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科技人才创新需要坚实的基础,应注重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技史对于科技人才取得创新性成果非常有益。文中阐述了科技史学习对于科技人才创新的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树立科学精神,激发创新研究的动力;二是可以促进科技人才有效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研究的能力;三是能够帮助科技人才把握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增强前瞻性探索的意识。倡导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时,要注重科技史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承认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科学的外部环境对科学发展具有影响的外史论思想原则是科学技术学(S&TS)所遵循的理论前提之一,在走向科学技术学的今天对科技史学史中的外史论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史研究加以研究与借鉴,理应成为这一学科的题中之义。对国际著名科技史家三上义夫的外史论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三上义夫从文化史视角对科学技术进行考察的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科技史研究对科学技术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科技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传统科学技术既是研究中华科技史的重要资料库,又是中华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保留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科学技术,也有自己的独创成果。少数民族地区多为现代文明正在进入、传统文明正在消失的边远地区,努力抢救其文化遗产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科技史文献和日语技术论文献的基础上,远德玉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技术是一个过程"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全面的阐述.在同日本学者进行中日技术比较的基础上,远德玉教授从技术过程论转入技术创新的研究,把技术创新看做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上述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技术论和技术创新哲学的理论基础.从技术过程论的研究脉络出发,对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创新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评述,并得出了三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下面的一个分支。鉴于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自身的特性,文章认为,这一领域具有更多的人类学特性,从少数民族科技史走向科学人类学是一个自然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李炳东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摆在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头等任务,就是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史和民族史一部分的民族农业科技史,至少有...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润川教授邢润川教授 ,男 ,1 940年生。河北鸡泽人。 1 963年 7月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 1 963年 8月至 1 983年 4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从事科技史、尤其是化学史方向的研究。1 983年 5月至今在山西大学从事科技史和自然辩证法、管理科学的教学与研究。 1 984年 8月至1 993年 1 1月任山西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副主任。1 984年 1月至 1 993年 1 2月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常务副主编。1 994年 1月至今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主编。 1 986年至今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 998年 1 0月至今任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学科…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 ,既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概括与总结 ,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深化和发展。落实“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而开展科技史教育是提高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论述了科技史教育的内容、作用和意义 ,提出了开展科技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以来 ,上海交通大学的江晓原教授曾多次强调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伪问题” ,“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景 ,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 ;他认为李约瑟“强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没有多大意义”。我国汉、唐、宋、元时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江氏的上述观点是有待研究的 ,李氏强调社会经济对科技发展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要公正地对待国外学者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 ,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促进我国科学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8日,由市科委主持的“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鉴定会”在同济大学召开。鉴定会由中科院院士杨槱和雷天觉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委员中有国际科技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图书馆发现一批非常珍贵的科技史资料,其内容包括李俨等名人手稿、笔记、诗稿、珍稀抄本、书目等。这批史料的发现,对于中国近现代科学史和日本数学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分析"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石油科技史中的不同表现,探讨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的原因,可获得加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大力实施石油科技创新战略,如创建中国石油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院,制定培养中国石油科技精英人才的"珠峰计划",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科技研发中心,聘用外籍石油科研人才进驻国内石油科研机构等,从而促使中国早日重新成为世界石油科技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防科工委主管,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本刊的特色栏目有:清代太谷学派研究、南社研究、六朝研究、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研究。一般栏目有:经济与管理、语言与文学、党的建设、法律、新闻、高等教育、图书与编辑等等。  相似文献   

18.
做为任何一门学科,它都不能与其他学科绝对隔离,单独发展,而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社会科学范畴内各学科间的关联性是人们所容易理解的,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的交叉渗透,却往往被忽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冲击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为了适应这一学科革命的需要,使古典文学的研究得到更新和拓展,本文试图从古典文学与古代科技史这两个学科的交叉及科技史对古典文学研究有利用价值的角度,做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史功能新论关增建科技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社会功能首先表现在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心理需求,诸如缅旧心理、求知心理、评判心理等。这一功能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改善民众的知识构成。另外,科技史的另一重要社会功能是其教育功能,它...  相似文献   

20.
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找到一条文理结合的有效途径,科技史教育能够在文理沟通方面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能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方面训练的同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科技史教育对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实践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