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95年前 ,蔡元培先生以“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成就北大精神。新文化运动荡涤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腐朽 ,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凝铸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基石。 2 5年前《社会科学研究》创刊 ,活跃起来的学术氛围给她注入了源头活水 ,人杰地灵的巴蜀为她的成长营造了深厚的土壤 ,加之学人们乐意以深情与智慧培植学术这棵常青树 ,《社会科学研究》得以跨越式地发展 ,并在林林总总的学术刊物中站住了脚跟。创刊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推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作品 ,为推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至今已 2 5周年 ,作为它的一名作者和读者 ,我向编辑部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 2 5年来 ,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努力反映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和人文精神面貌 ,致力于全面而深刻地记录优秀人文文化引领思想变革、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轨迹 ,在学界有良好声誉 ,于社会有重要贡献 ,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攻坚的一块重要阵地。《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研究社会科学 ,而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为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的推进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政策资源。应当说 ,哲学社…  相似文献   

3.
《四川社科界》2010,(1):44-47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一直影响到今天。本期学科建设栏目重点介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优长学科——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好像是在 1 0多年以前我就开始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 ,尽管从那时至今还从未与杂志编辑见面 ,但《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社会学专栏”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当人们向我提及四川或谈及刊物 ,我都要向他们推荐并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我认为 ,《社会科学研究》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科学研究 ,兼容并包是该杂志的一大特点。《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兼容、学术包容和学术宽容的办刊和编辑精神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 ,没有学科或领域的偏袒。众所周知 ,我们所说的社会科学一般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具体又可分为文史哲经法社等不…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 ,一份好的刊物是人才的摇篮 ,而《社会科学研究》正是许多和我一样的学人成长的摇篮。对我们这些以学问为业的人来说 ,与一份好的刊物结缘就如同交一位一生难得的良师和益友。刊物的成功见证学人的成长 ,而学者的成熟也印证刊物的发展 ,因此我想 ,今天 ,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 ,怀着满心的感激 ,一同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 2 5周年 !我一生都无法忘记 ,当年满腔热诚地从一个学生和青年起步 ,开始学术追求的那段时光 ,最早的几篇手稿 ,都曾在谢幼田等几位老师的手中 ,打磨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刊登在这本当时四川最有名气的刊物《社会…  相似文献   

6.
贺云翱 《江汉论坛》2007,(12):125-126
1990年8月中旬,先生偕师母往杭州参加学术会议,顺道来《东南文化》编辑部做客,这是我真正第一次面见先生,他平易的风度、睿智的谈吐和潇洒而富有亲和力的微笑,让我们感到先生与他钟情的学术对象"楚文化"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联系.那天,先生与我从楚文化谈到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谈到近代的武汉、南京和上海,也谈到长江文化,于是,在《东南文化》开办"长江文化研究"专栏的设想就在这次交谈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清扬 《天府新论》2000,(4):94-95
前不久,友人送来一部一百多万字的精神食粮———《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立即引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一口气浏览了全书。获得的启发和联想竟是那样的丰富,以至于染翰为之写下这篇粗浅的读后感。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丰,涵容博大,特色鲜明。大凡接触过蜀人,涉足过四川的人们,都能凭直觉感受到巴山蜀水的旖旎,体味到蜀人的独异性格,也会蒙胧地体认到巴蜀文化异于其他文化的地方。可是,真要叫人冷静下来理性地对巴蜀文化作出明晰判断,不要说一般人难以做到,就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和学术水准的研究者也未必就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有鉴…  相似文献   

8.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在春回大地的时节 ,欣闻《社会科学研究》杂志创刊 2 5周年。我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和高校教师 ,也作为一名十分热爱《社会科学研究》的忠实作者和读者 ,对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以自己鲜明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支持改革开放 ,贯彻“双百”方针 ,关注社会现实 ,实施精品战略 ,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精品 ,为构建新时期社会科学大厦作出了宝贵贡献。《社会科学研究》以其突出的理论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地方性 ,真正成为了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宝贵阵地、探讨学…  相似文献   

9.
可贵的时代特色、学术特色和地方特色俞良早(湖北大学教授)近几年以来,我一直认真地阅读《社会科学研究》,深感它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于时代特色、学术特色和地方特色。所谓时代特色,指它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大量地反映了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成果。从它设置的栏目看,《...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战线》已经走过了 2 5年的历程。作为粉碎“四人帮”以后首开风气之先在全国第一家创刊的学术理论刊物 ,它同我国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变革同步 ,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及其在中国的光辉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 ,它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一场浩劫之后的复兴、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个人虽然有机会见证了《社会科学战线》创刊的不平凡历程 ,但是自己直接到《战线》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比较晚。在刊物一度辉煌之后的平稳发展时期 ,我曾经有幸在该刊编辑部工作了四年时间 ,因而至今对《战…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到今天已经迎来了她的 2 5周年华诞。按照古老中国“三十而立”的传统说法 ,这份学术刊物已经乘着跨越式发展的东风提前五年立起来了 ,在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颇有影响 ,深受广大作者的喜爱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我认为是没有狭隘的“盆地意识” ,而是坚持立足四川 ,面向全国 ,放眼世界 ,把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尽收眼底 ,用以丰富人们的头脑 ,为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刊物创刊 2 5年来能够别具一格 ,自成一家 ,名声在外 ,我认为有以下六个值得称…  相似文献   

12.
我刊1999年第1期所载曹树基先生撰《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学者认为,该文引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交叉融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和中西之间进行学术对话?应当遵循怎样的学术规范?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于1999年3月14日在京召开了以“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为题的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的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我们约请部分学者撰写了下面一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是巴蜀史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的一年。自从新华社报导了去年在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的考古重大发现后,引起了关心巴蜀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极大的兴趣。人们踊跃参加由四川省历史学学会,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川大历史系等十单位联合发起,在四川广汉县召开的首届“巴蜀的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四川等八省市的历史、考古、语言、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从11月3日到6月,与会者围绕着巴蜀的族属与源流、巴蜀的历史与文化两个中心议题,各抒已见,相互切磋;对不少问题都有新的阐述,标志着巴蜀史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笔者仅就会议讨论的一些问题,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孙超 《云梦学刊》2011,32(4):19-19
一、研究当下和未来学术大师产生的领域需要新视角在"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鼓励学术创新、追求学术品位、传递学术思想,对学术大师的研究,已从人文学科扩展到社会学科领域。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5.
从王勃到卢照邻,从高适到岑参,从杜甫到李商隐,从黄庭坚到范成大,“自古文人皆入蜀”早已成了巴蜀地区最引以自豪的历史事实;同样,在现代中国,大概再没有哪一个边远省份能够像四川这样吸引了那么多的注意,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战竟然又将绝大多数的中国作家不分籍贯不分性别地统统驱进这古老的盆地.抛开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川人的自炫,我倒是真切地感到,这引人注目的“入蜀”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四川、认识巴蜀文化的确意义非凡,因为,外来者的入蜀实际上是造成了一次多重文化的冲撞和交融,冲撞和交融的结果便是入蜀者从他自身的乡籍文化出发,对巴蜀文化作了再一次的翻犁和新创.在这一过程之中,文学成了“翻犁”文化的生动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刊物要办出学术水平王凤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已经十周年了,它已从幼苗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作为一名读者和作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近几年来,《浙江社会科学》给我一个相当深刻的印象,就是刊物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办出了自己的学术...  相似文献   

17.
在新千年的开端 ,列入 2 0 0 1年~ 2 0 0 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共 1 0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丛书一面世就引起了学术文化界的热烈关注和高度评价 ,被誉为巴蜀文化研究的一件盛事。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段渝研究员的《玉垒浮云变古今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 ,《浙江社会科学》已走过17个年头 ,出至整一百期 ,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向上的学术发展态势 ,这是该诚挚祝贺的。学术刊物的生命力在于学术性。回顾《浙江社会科学》走过的途程 ,令人欣喜地看到 ,它从创刊伊始 ,就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学术位置 ,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成熟的路上 ,如今已跻身于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在我看来 ,这全都是刊物把握着学术性的生命 ,不断提升学术品位所致。今天的刊物 ,捏在手里总有沉甸甸的感觉 ,它能在林林总总的学术期刊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便取决于刊物…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自1978年5月创刊以来,以每期超过50万字的篇幅,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成果,起到了学术创新和文化积累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为了总结学术经验,推动学术发展,《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于2003-2006年间,由社长邴正教授和主编邵汉明研究员策划组织,连续推出三套重要图书:《<社会科学战线>创刊25周年精华集》(5卷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包括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和综合5个分卷,精选自《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创刊至2003年末刊发…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25日至28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化强国高层论坛"暨"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人文杂志》《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东岳论丛》《广东社会科学》《中州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等媒体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