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3):I0001-I0004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讨论了“上帝之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考察存在哲学的焦虑观,并分析走出“上帝之死”所造成的虚无主义之可能的路数。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上帝之爱”与“爱国主义”?怎样才能把爱国和爱教完美地结合起来?带着这些问题,在“两会”召开前夕,我叩开了已连任了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丁光训主教的门。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近几年来,您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神学思想研究、建立当中,能谈谈您的初衷吗?丁光训(以下简称“丁”):要说初衷,原因是很多的。除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进入中国曾采用的一些不当的理论和方式外,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基督徒家庭,从小就接受基督教教育,然而…  相似文献   

4.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之前,黑格尔就已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本身已经死了”.然而,黑格尔借助于理性自我和解功能,使上帝在“实体即主体”的理性视界中得以新生.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解构与超越,一方面彻底改造并超越了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知性二元论的对立、抽象、片面与虚假性,在绝对唯心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神、人与世界的和解;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超越却因其极端的逻各斯中心论对神性与人性的肢解,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到现当代哲学家的质疑,倍受批驳和抛弃.然而,与他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已经死了这一可怕的事实相比,更为可怕的是,黑格尔为上帝的辩护、使上帝复活的劳作,却真的消灭了上帝.这样,黑格尔便与上帝之死,甚至也与后现代性勾连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5.
李宁 《中华魂》2022,(9):55-57
<正>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中交一航局三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坚守测绘之路27年,先后参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海上地锚悬索式跨海大桥、大连湾海底隧道等标志性工程建设,靠着钻研和磨砺,一次次刷新行业测量纪录,成为“工程之眼”,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7.
奥特的位格“上帝”与老子的自然之“道”均展示的是世界的本原和奥秘,老子“自然”之本体论涵义与奥特的“位格化”的世界观位之本意是完全契合的;面对不可言说的“上帝”与“道”,奥特、老子均采取了“非连续的具象性”的象征性方法,从而展开其不可言说的言说;奥特指出了人与上帝相遇的根本方法是“象征言说”,其实,老子同样如此。对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语言的诠释的方式,我们以前忽视的正是老子的语言的象征性。在奥特和老子看来,我们通过象征言说就可以与“上帝”或“道”相遇,就会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两个哲学命题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对解构主义与尼采在哲学思想上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证明解构主义理论中对于作者权威的解构以及文本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等基本观点皆可自尼采对理性以及宗教的解构中找到根据。因此,可以说,尼采是现代以及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想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朱熹和马勒朗士的哲学最高范畴,认识根源,“理”与“上帝”的存在方式、基本内容以及行为特点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阐明其同异,并指出朱熹的哲学思想较之马勒伯朗士的哲学思想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0.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内容简介在《文化与上帝之死》中,特里·伊格尔顿通过对启蒙运动以来诸多思想家与历史事件的回顾,探讨了9·11事件前后的宗教状态、学界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反讽,以及后启蒙时代创造出的一系列并不令人满意的上帝代理人,通过阅读,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上帝死后,现代社会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赵宝忠 《新天地》2011,(12):1-2
“五观”之惑五观之惑?人对待事物的看法有五个观念,自我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人们会在这五个层次上发生迷惑。我们当“师”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咨询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的三大主题,三大任务。传道就是法布施,告诉学生,人有五个层次的观念;授业,就是传授技能,属内财布施;解惑,是解除对方的迷惑,让他有一个清静、平等、正觉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倡导消费者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消费者权益这个人称“上帝”的权益的问题上,如今却出现了一些以维护权益为名、行商业敲诈之实的所谓“上帝”。于是,“企业权益与消费者权益是否应同等看重”、“消费者是否应有消费道德”成为新的社会话题。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8,(7):63-63
1、早起一杯茶。国际癌症杂志发表文章说,早上起床喝杯热茶,可以让人们患肾癌的几率降低15%。2、睡眠时间适中。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或低于6个小时都会损害人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在尼采宣称"上帝之死"以及福柯欢呼"人之死"之前,黑格尔其实已经宣告了超验的、彼岸的老上帝的死亡.与此同时,在黑格尔的"死亡哲学"那里,"上帝之死"亦同时伴随着"人之死".本文力图考察黑格尔、尼采与福柯各自的"上帝之死"与"人之死"的思想意蕴,考辨其深刻差异,以期梳理西方现代性思想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上帝之鞭     
草原的儿子"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这是当成吉思汗的铁蹄抵达莫斯科城下的时候,一位俄国历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6.
观点性的言论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几分道理,在此我且以自身浅薄的阅历谈谈我的些许想法。你有空不妨翻开你的钱包掏出那些所谓的 VIP 卡看看,你会发现 VIP 卡的背面大多会印有下列说明之一:"凭本卡可享受8.8折优惠"、"凭本卡可享受本店积分折扣活动"、"本卡可享受本店针对贵宾的各项优惠活动"、"持本卡可享有各项会员服务以及联盟商家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张传湘同志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涵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读后获益匪浅。但我觉得有的观点还值得讨论,特提出来同传湘同志商榷。 传湘同志认为,黑格尔“所讲的‘上帝’,同基督教所诽的‘上帝’有着截然不同的涵义”,黑格尔讲的“上帝”是“世界的本质”,是“共性、普遍”,是“无限的整体”。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完全符合黑格尔的本意。 第一,从黑格尔对旧玄学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述来看,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传湘同志在指出黑格尔“批评了宇宙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方法”之后,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当然不适合于表达我们所了解或我们所应了解的上帝的性  相似文献   

18.
人生至境是人对理想生活处境的终极性描绘,也是先哲们求解人生问题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思想者,亚里士多德与庄子都对此给予了丰富的阐释。立足跨文化的比较视域,两位先哲的人生至境可相应地从5大维度进行比照:样态形式——“闲暇”与“逍遥”;通达途径——“沉思”与“坐忘”;价值旨趣——“至乐”与“无用之用”;理智角色——“崇智”与“去智”以及人格形象——“完人”与“至人”。虽然亚里士多德与庄子均将人生至境指向了内在精神性的自由之境,但在5个维度上都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于始源点上的汇通与分野。  相似文献   

19.
电脑,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一项科学发明,它以特殊的功能改变了整个世界。 电脑,驾驭知识的工具,是当今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的“焦点”,它在政治、军事、科学文化和家庭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在对电脑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法制化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年轻人一心想干一番事业,先后搞过养殖,跑过运输,做过保险,开过门市……总之,能想到的事他都做了,结果屡屡受挫。他觉得这个社会已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于是,在痛苦绝望之中,他爬到高山悬崖处,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在他要自杀的时候,一位老者从这里路过,救了他。老者问他为什么要寻短见,年轻人说自己每做一件事情,不是刚刚起步就夭折,就是半途以失败告终,这个世界好像存心和自己过意不去。“怎么会这样?”老者问。“跟你说实话吧,为了避免走弯路,每干一件事情,我都会或征求别人意见,或向曾经干过的人讨教一些经验,或请有所成就的人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