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各阶层、各群体的福利状况共同改善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应全面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完备的老年保障体系。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主要是一种经济保障,精神保障相对缺乏。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促进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社会管理,促进代际和谐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认识,进一步推动便民维权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就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计生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完善法规、政策推动、便民服务、畅通监督投诉等方面保障实行计划生育公民和家庭的合法权益,使他们  相似文献   

3.
人口计生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口计生工作可以大有作为。第一,以良好环境创和谐。就是要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集中力量做好三件事: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合理的人口结构;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出生人口素质。第二,以文化建设求和谐。要下大气力建设现代生育文化,推动育龄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在全社会形成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的婚育观念,并把这种现代生育文化融入到整个社会大文化之中。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决定》把“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切实转变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问题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并长久地生存下去。因此,促进人口、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在历次党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更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这篇讲话为标志,我国全面展开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一、人口计生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也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口”始终是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必须主动适应这一新形势和新要求, 切实转变工作的理念、思路、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为展示和谐家庭的风采,树立和谐家庭的榜样,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开展了"百家和谐标兵家庭"评选活动,对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使用计划生育贴息贷款勤劳致富、孝敬长辈、夫妻恩爱、邻里和睦、互助友爱、关心子女成才、教育方法得当、遵守村规民约的家庭进行表彰。全市评选出的"百家和谐标兵家庭"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明度。这些家庭中,有的是四世同堂,有的是身残志坚、相互关爱,有的是全家常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全市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本刊选取部分"和谐标兵家庭"事迹,以期弘扬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新风尚。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传统的婚育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生育男孩的愿望还相对较强,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不仅是当前计生工作实践的呼唤,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准确理解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的内涵,充分认识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的意义,深入探索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的途径,使人口计生工作能够不断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认识解决贵州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关系(一)贵州人口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实现构建"和谐贵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必须做好人口计生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和谐社会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离开了"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无从谈起。只有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才可能建设新农村;只有努力实现人口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落实了“三关爱”的工作理念。“三关爱”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做的努力,又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朱尧耿 《西北人口》2007,28(2):59-62,66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系列道德困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要在全社会普及和谐人口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口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转型步入后20年的关键战略时期,加强人口调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调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人口调控,探求人口调控更优的替代政策。  相似文献   

14.
把“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理念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灵魂,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三关爱”理念的推进可以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5.
“五关爱”是实现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多赢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载体的创新,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论人口素质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素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联系,又给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充分认识人口素质在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将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政治素质能够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身体素质能够推动经济进步,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综合素质能够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观的认识,确保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为“先导”的重心和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教育为先导的战略决策,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同志2007年年底在河南召开全国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在宁波市召开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宣传教育为先导战略决策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尊重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口计生工作客观规律,总结正反两方面工作经验教训的必然产物,是今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元点工程。本文主要论述了为什么要先导,先什么、导什么,如何先导三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注人口安全,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口安全既应该包括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也应该包括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等的和谐,使他们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出现了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口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人口流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包括养老、儿童教育等多个方面,关注流动人口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口政策也应随着人口安全形势的变化、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政策的调整而拓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拓展我国的人口政策,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模式选择与我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严重偏低、城乡收入差别过大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本质解析,指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减少农民数量,实施城市化战略。农村城市化不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过程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