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化劳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其关键性不言而喻。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即性别异化,女性的异化程度要比男性更为严重。性别异化主要是指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自己的意识、本性、本质相背离,失去了作为社会个人的独立和完整,被强烈的无意义感和破碎感所充斥。在父权制的话语体系下,女性逐渐成为失去精神维度的异化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消除女性异化做了一定的理论尝试,为实现女性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2.
女性性自主权是人类性道德观念及平权意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立足于权利本位,是对封建社会贞操义务不平等分配的根本矫正.然而,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性自主权仍是在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下的自主权,该权利的实现因传统公私领域的划分和女性身体尊严的缺失而趋于弱化,其特殊性及保护的必要性被埋没于男性社会的话语霸权之中.我国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刑法和行政法中,民事法律对此几乎没有提及,对该项权利的保护不仅缺乏意识基础与经济基础,也因民事救济措施不利而缺乏法律基础.因此,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应从社会救济与民事救济两方面着手,既要促进社会性别观念主流化及财产权益保障平等化,又要健全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和程序立法,最终实现对女性性自主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兴起的女性服务,是否促进了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女性服务在价值取向、需求分析、介入手法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并以妇女为本、女性的三重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外化问题、互助小组、集体方式、男性参与和女性参与等八项标准来考察77个女性服务项目,以理论的透镜对我国女性服务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务的广东经验.研究发现,女性服务的项目设计普遍缺乏社会性别理念,项目给女性带来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女性服务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性别平等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福祉,而女性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理念,这正是对社会工作者性别敏感度的考验.要让服务真正有利于女性,必须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并建立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资助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性学研究中女性声音和女性主义视角缺席的原因 ,指出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性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并分别从男性性观念和女性性观念的表现出发 ,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双重性道德标准对女性的歧视、压力和损害 ;通过对女性性主体地位、经期性交、女性G点研究、性交中的不应期等话题的讨论 ,揭示了与女性有关的性学理论中的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5.
性别:同质性中的差异——兼谈女性哲学建构之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以其本质而言并不是男性的专利,也不能因以往的哲学家都是男性而将以往的哲学视为男性哲学.哲学以其本质而言是人对其自身生存的认知、理解和反思.女性主义哲学并不能站在与男性对立的立场之上被构建起来,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男女两性的同质性的基础上,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去关注人之生存本质,才能超越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和二元思维模式,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哲学.  相似文献   

6.
虽然马克思未曾明确而系统地阐发正义理论,但我们用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可以看到马克思正义思想内蕴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深刻的透析中。尤其是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非正义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扬弃异化、废除私有制正是实现正义诉求之途。从对正义问题的探求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科学性基础以及价值性诉求。  相似文献   

7.
黄淑瑶 《社会》2012,32(6):204-219
社会性别的后天建构性使其成为分析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该角度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汉黎互动,发现这种互动在本质上是两种迥异的性别文化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汉文化中的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被黎文化不断挑战和改变,出现“女主外”的现象,但男性在政治领域的主导使“女主外”行为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挂靠,女性“主外”行为的社会价值被贬低。“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不但未能使女性获得自由,反而造成另一种性别压迫,最终成为海南独有的“男为尊”父权文化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兴杰 《探求》2004,(5):73-76
以女性之躯为灵媒也许是陈染这样的作家不得不然的选择.她以纷繁的叙述构造了一则知识女性神话,延展出一条分裂、孤独而悬浮不定的女性意识曲线."超性别意识"是陈染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尝试性回答.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形成于 2 0世纪 6 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几十年来 ,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 ,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形成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这一概念也不断受到来自女性主义内部与外部的批评与质疑 ,受到各种新的思潮的挑战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澎 《日本学刊》2007,(5):116-127
"慰安妇"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有组织地实施了性暴力,是一种"反人类"的罪行。在研究"慰安妇"问题上,性别是继历史、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法等视角之外的一个新的也是重要的切入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的女性研究者、女性社会活动家和民间妇女团体跨越国境对"慰安妇"幸存者的调查、采访以及由女性主导的"关于妇女的国际战犯法庭"活动,使得"慰安妇"问题在性别意义上超越了国家主义的藩篱,成为一个东亚和世界的问题。本文是从性别视角对"慰安妇"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董锦霞 《社科纵横》2008,23(10):163-165
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经济、文化、就业、女性自身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男性相比还存在着入学机会不平等、层次不高、学科选择不均衡、教育后结果不平等等问题.对高校"女儿国"现象进行社会性别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女性高等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任海棠 《唐都学刊》2008,24(6):117-119
话语风格上性别变异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其研究绝大多数都以英语为语料.为了观察在汉语文化背景下两性在话语风格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并检验以往研究结果能否在汉语中得到验证,本课题运用社会语言学定量研究方法,对电视剧<奋斗>中的部分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已有的研究结果在汉语中只得到了部分验证,有一些经常被引用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验证;统计分析发现,与以往结论不同的是,身处大都市的中国当代青年人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变异特征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可以看出社会文化的变化引起语言使用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艾红 《唐都学刊》2007,23(5):103-105
威廉.福克纳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解构了南方贵族主流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有着浓厚地方性与历史性特征的南方女性形象,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强烈谴责了南方清教思想对妇女的摧残。他不但是一位痛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同情黑人命运的反种族主义作家,而且是一位同情妇女,尊重妇女,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道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4.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6,(6):194-204
经过最近五年的发展,与以往相比,女性/性别社会学在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术影响、学术新突破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而获得了主流学界更多的认同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付秀莹的新作《他乡》通过叙述"芳村的女儿"翟小梨从乡村来到省城、后来扎根北京的"迁移"史,书写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性别成长过程.小说借由翟小梨的"失语状态",洞察到性别权力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翟小梨试图以身体作为反抗的武器,但却再一次陷入男性话语织就的牢笼.为了获得作为个人和作为女性的双重成功,翟小梨选择回归家庭,但她的精神性别成长尚未完成.小说对现代女性精神性别成长的反思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与女性话语理论之间有密切关系 ,女性主义理论家把拉康的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的话语与写作的指导原则 ,提出了“女性话语”的概念 ,进入了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新阶段。从无意识到女性话语和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运用拉康的无意识的语言形态构成模式、反菲勒斯中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与逾越 (transition) ,演绎了女性主义在新旧世纪之交最重要的历史 ,为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写下了别有特色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从边缘走向主流:女性/性别社会学的发展(200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最近五年的发展,与以往相比,女性/性别社会学在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术影响、学术新突破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而获得了主流学界更多的认同与肯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别的分类方法是最基本的社会分类方法,它是包括家务劳动分工、劳动力、政治和宗教在内的多数主要社会建制的组织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女性的性别角色往往被认为是从属于男性的,于是,这种性别划分就强化了女性在生儿育女和辅助活动中的作用,并限制了她们的自主权,限制了她们参与决策和从事高额报酬工作的活动,由此将女性置于危险之中。同时,这一过程也由于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的作用而被强化。这种性别划分也因不同群体的稳定性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成功性而有所不同。现在,性别分析往往被孤立开来,因此,建议所有社会学家都应在自己的研究中思考性别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主要的社会建制以及各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渝霞 《学术交流》2005,(6):126-128
透视中国现代性别理论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妇女历史的重构、造成女性从属性根源的探索、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性别平等研究、方法论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女性之间的暴力行为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都非常普遍,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女性攻击同性时,通常会选择亲密关系之中的弱势同性,所采用的攻击方式主要为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性侮辱与容貌丑化是女性同性攻击中最常见的两个主题,攻击形式绝大多数为非组织化的个体攻击.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和重男轻女的性别观念,现代社会女性之间社会竞争的加剧,独生子女生育制度下的女性性别观念重塑等,是女性同性暴力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