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性质是复杂的,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德育价值最终表现为社会、个人德性需要的满足,德育价值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为我性;德育目的是对德育内在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三者之间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德育目的之实现上,而不能泛化到一切德育功能之实现上。  相似文献   

2.
仁慈是亚当·斯密德性论的四种基本德性之一,它与正义都是促进他人幸福的德性。亚当·斯密的仁慈德性呈现出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斯密对仁慈德性的价值评价和其社会作用不对称;2.仁慈德性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的内在冲突。斯密仁慈德性的这种内在矛盾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德性为何是可欲的?对该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德性、价值与人的生活三者关系的理解.德性以合乎人性需要的价值为根本内容.无论是凝聚于主体的德性,还是表达主体需求的价值,均生成并展现于人的现实生活.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合乎人性的价值原则与价值理想凝于主体,成为德性.同时,德性作为人的精神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创造现实生活的重要力量.以人的幸福生活为终极指向,德性的现实即是合乎人合理需要的价值实现过程,由此扬弃德性的抽象化理解.对三者互动关系的解释能够从根本上澄明为何德性之于人是可欲的.  相似文献   

4.
德性价值的实现有多种途径.而德性价值主体化、德性价值社会化、德性价值制度化是德性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榜样的教化、舆论的推介和制度的规范,使得德性价值得以贯注,使得人们消化、容受德性.  相似文献   

5.
从人性概念出发,对德性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德性是向善的人性,是人性的核心表现;从法律与道德对德性生成的作用出发,分别探究了法律的刚性作用对德性生成的双重表现;从道德的特殊性及道德对德性生成的基础性建构作用角度论述了道德教育才是人们反观自身、协调社会、造福人类的有效手段,德性的生成与弘扬将是解决现代社会经济社会问题以及人类自身精神困境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马注的心性说认为,心性及其德性均不是自我产生,而是来自外在的“以妈纳”;心、性均具有德性、善恶等特性,均需要修养,甚至可以说心即性,但心不是理,性也不是理;心为性存在的基础,心决定性,心为信仰的起点与根本,性是人之自然质性,心、性是一体化或并存的。这与儒家心性说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那个年代是需要我们中国人告别的。那个年代的人有性格、有学问,甚至有德性,但我们不必对他们进行想象性抬高。他们中有一些人当得起圣贤称号,但不是所有人都心胸坦荡而光明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并不是互不相涉的。从价值哲学角度看,法律对道德的价值表现在法律有助于道德规范、道德目标的认识、把握和落实,强化人们对道德的遵守;有助于人的德性养成;其对恶的惩治也就是对道德正气的弘扬,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道德则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它也有助于降低法律实施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法律的先进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德性是人性的直接或间接表现,其本质在于利他行动。德性行动不是由主体的理性所制导,而是由主体的意志所决定,而意志是主体理性与情感互作的最终结果。德性由行动主体而构建,却只能由公共舆论来定义。德性行动能激起定义者强烈的自由情感,它在表象上呈现为利他性,实则是一种利己行为。德性分为生活德性和职业德性,两者活动于不同的社会空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有共同的本质。上述德性观借助于胡塞尔现象学认识途径而发现,较之功利主义德性观、直觉主义德性观和契约论德性观具有更大的普适性和更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强调运用集体智慧与有组织的活动,着重通过对产品或其它对象进行功能成本分析,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产品或对象的必要功能,提高产品或对象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方法.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功能和成本的函数.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它是产品功能和成本的综合反映.功能相同的两种产品,成本较低的价值大;成本相同的两种产品中,功能良好的价值大.它追求合适的不是最低的成本与合适的不是最好的功  相似文献   

13.
德性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的核心概念,并贯穿于本书的始终“它是一种能够实现人类最终目的(幸福)的品质”以人的本质为依据,亚里士多德将人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灵魂中理性部分对自身发挥沉思功能时表现出来的德性;伦理德性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欲望和激情在理性的指导下的德性.系统地学习德性伦理学,不仅能够促使我们反思当下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培育出真正的有德之人.  相似文献   

14.
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的状态好,并使得其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以德性规范、界定教学行为具有适切性。有德性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目的指向善的行为,或教学活动过程中内隐着某种有价值品质的行为,两类有德性的教学行为的结果皆是指向学生发展的"好",是向"善"的。德性能使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教师教学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特征才算是有德性的行为,比如,教师必须对教学行为目的有清楚的认识与选择、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等特征。有德性的教学行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应具有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接纳学生;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要具有专业警觉性;教师自身应具有一定的价值品质。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 ,它对伦理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一方面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 ,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 ,另一方面 ,在道德问题上他却不是诉诸“建构理性” ,而是主张一种“教化理性” ,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 ,认为在道德上 ,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 ,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 ;伦理德性则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相似文献   

16.
人性问题在伦理学说中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不仅以往在伦理学说中曾有过极大的论争,就是当今伦理学界也存在不少意见分歧.然而,伦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社会道德的学问,而道德上的善与恶,又总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关联,它或直接表现为主体行为的现实的社会价值,或表现为经过主体的总结概括而形成社会对主体行为的要求或义务,或又表现为通过主体的活动,主体的选择及创造而升华了的具有普遍现实或自觉形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人性问题的科学说明,以及对人性与德性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也仍然是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品德类型论     
品德或德性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美德,而长期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恶德。因此,品德或德性必定都是道德德性。品德、德性、道德品质、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它分为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进而分为善待自我的品德和善待他人的品德。善待他人的品德是高级的高尚的品德,而善待自我的品德则是低级的、起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8.
品德类型论     
品德或德性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埋自我叫傲美德,而长期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恶德。因此,品德或德性必定都是道德德性。品德、德性、道德品质、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它分为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进而分为善待自我的品德和善待他人的品德。善待他人的品德是高级的高尚的品德,而善待自我的品德则是低级的、起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责任与道德、伦理息息相关,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和价值目标.本文以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基本背景,考量公共行政责任的内在价值指涉:一是其伦理规范价值,要求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既定的行政伦理规范要求,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二是其德性价值目标,即要求公共行政主体通过德性之内化及行政德性人格之塑造消解具体管理情景下的行政选择冲突和价值冲突;三是其正义诉求,即公共行政及其主体必须尊重和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最后,从对公共行政责任如何实现的探讨出发,提出伦理规范与道德德性并重,从规范到德性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价值语言     
价值词不是恒常的;价值词有特定的含义.价值判断是关于价值的判断而不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不同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判断,而不是指令,价值判断不是价值指令.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都遵循逻辑规则,所以"混合式"三段论的价值推理是可能的,结论是价值判断,前提中必须有一个价值判断.价值语言与事实语言有难以割舍的联系:事实语言带有价值倾向,价值语言也包含事实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