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李秀潭 《学术研究》2004,3(9):58-65
中国探索“和平崛起发展道路”已有半个多世纪 ,我们寻求这条道路几经曲折 ,我们坚持这条道路义无反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水平 ,实质上就是决心把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进行到底。“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 ,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理论意义。本文从实践依据、时代依据、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四个层面对这条道路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魏国力 《理论界》2004,(6):64-65
在21世纪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下,中国的日渐强大和崛起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体系中,为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中国领导人一再向世界宣称“中国选择和平崛起”。而中国传统的民族伦理精神、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和平外交原则以及当代中国事实上的作为都表明了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为分析视角,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文章对“中国军事威胁论”进行驳斥,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国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厚 《兰州学刊》2006,46(6):99-102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的崛起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这一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和平方式崛起是中国崛起的最佳战略选择;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外部世界的支持,而东盟将在其中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会惠及整个世界,而东盟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益。  相似文献   

7.
张永胜 《理论界》2005,(2):39-40
有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误解,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和平崛起"的涵义缺乏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本意是和平发展,它包括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防力量的适度发展,祖国统一的实现及外交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磊 《理论界》2004,(6):326-327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顺应世界潮流做出的理性判断和战略选择.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倡导和平,强调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突显了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发展和稳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条道路重视与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全面和谐与合作,注重国防而不穷兵黩武,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国崛起的速度日益快速,无论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在国际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毅然地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又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发展的和平崛起外交战略。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上无论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日益快速的崛起产生担忧、疑虑,甚至是制造各种毫无根据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毁论"等过分言论,而和平崛起真是对这些种种不负责任言论的最有力回击,同时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政治学说认为大国崛起必然遵循"富国—强兵—扩张"的侵略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江淮论坛》2007,(6):27-29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中国新一代领导对新型发展道路的探索,它向外部世界传递了中国不称霸、不威胁现有国际秩序的庄严承诺。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2.
“和平崛起”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依据: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给我们重要启示,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韬光养晦,我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传统与“和合”理念。文化强大的导向功能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协调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化解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培育和谐的文化意识,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哲学意蕴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诚-实有”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典唯物论的一项精粹成果。这一范畴是标志物质及其属性、规律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它不是表示某种道德原则的概念,也不能同物质或物质实体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5.
建构和谐社会是新的社会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它不仅要立足现实也离不开对历史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如主张“和实生物”的宇宙和谐论;“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论;“以和天人”的天人和谐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实现三大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一文中,我曾提到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唯物史观的"艺术整体"问题,一个是"二分板块"结构(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文主要涉及的是争鸣双方对文本的理解,无法展开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这次的学术争鸣,双方探讨的正是唯物史观"艺术整体"中的问题,它们直接地撞击着"推广"论和"运用"说.长期以来,在我国学界,唯物史观被罩上了一个理论胚胎,即它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推广"或"应用"的产物.以前,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有的没有公开问世,有的虽然问世,但深入研究不够,这种"推广"、"应用"说还有一定理由存在.现在这种僵硬的"二分板块"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我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理解.因此,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实践上,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的"艺术整体"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内涵的具体分析表明 ,江泽民站在时代的前沿 ,与时俱进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坚持"一个中国"和遵循"九二共识"前提下,构建"和谐海峡",进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以和谐促发展,以和谐促统一.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来,经由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党内民主的"生命"意义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是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因此,努力实现对党内民主"生命"意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家府 《学术探索》2013,(12):18-22
哲学思想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大多数贪官虽然位居高位,但他们对社会经济的认知能力却未必就高。由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缺陷,直接导致其思维方式的错误。他们或把偶然当必然,或把特殊当一般,或把空想当事实,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凭借自己精心编织的腐败网络,就能逃过反腐利剑,一生辉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关键在于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培养领导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