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关于浡泥国王墓碑碑文考明永乐年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携妻子、儿女、陪臣一百五十多人泛篅粗泄?在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到达南京,受明朝隆重接待.浡泥王因染疾于同年十月死在"会同馆",临终遗嘱"体魄托葬中华",明朝以王礼将他葬在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冈.最近,我们去南京南郊石子冈实地考察了浡泥国王墓.墓葬  相似文献   

2.
宫万瑜《邙洛近年出土冯聿、源模、张懋三方北魏墓志略考》一文,结合墓志材料考释论证了三方北魏墓志的志文、墓主生平和字体问题,然似有讹误.针对原录文中28处35个疑似讹误作校释补充,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元赛因赤答忽墓被发掘本刊曾在1994年第2期上发表过《元〈赛因赤答忽墓志〉考》一文。今从《文物》1996年第2期上获知,该墓已被洛阳市铁路北站编组站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了发掘。该墓位于洛阳东郊洛河北邙山坡上。整体为砖壁土顶洞室墓,墓向正南,由墓道、门楼...  相似文献   

4.
陈琳墓考辨     
唐温庭筠有《过陈琳墓》诗,称“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不确。虽然,陈墓在邳志乘也有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魏陈琳墓在邳州界。”《咸丰邳州志》载:“陈琳墓,在旧城,见《元丰九域志》。”但现在旧城却无任何遗迹或有关传说。《邳州志》也未敢肯定,故在“陈琳墓在旧城”加上“今无考”的按语。清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亦曾提及此事。据《三国志·魏书》,陈琳为“广陵人”,《嘉靖维扬志》、《康熙宝应县志》和《乾隆盐城县志》均称为“广陵射阳人”,即今扬州宝应县射阳镇。此镇不仅为陈琳出生之地,亦为其埋骨之所。据《嘉靖维扬志·公…  相似文献   

5.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6.
"三农"已成为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协调发沟墓丶?南京是江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三农"问题照的成功解决是江苏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南京"三农"如何适应国民经济科学发展观,并依此为南京地方政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白门新考》的考辨郭黎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210024)《南京史志》1996年第二期刊登了万绳楠先生《白门新考》一文,文中提出与传统不同的新说,认为白门(宣阳门)不是六朝都城建康的正门,而应是城南面西头第一门。然据笔者寓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文献旧证和考古新证,辨析了近两百条中山史料,梳理了春秋白狄中山和战国魏属中山的历史纲要。力驳《史记》"中山复国"谬说,力证白狄中山从未复国;辨明1973年出土的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必非白狄中山王墓,必为魏属中山王墓。力证白狄中山灭邢开国于孔子生前一百一十年,《春秋》尊王攘夷而不言"中山";《左传》传不破经而晚言"中山",比清华简《系年》晚九年,比《吕览》晚一百五十五年。  相似文献   

9.
南宋学者郑樵的《通志·二十略》为一家名学.其中《天文略》二卷,以《步天歌》为本,兼采诸家史志,所记三宫、二十八宿等星座及星官所司等内容十分详尽,在天文学研究领域有较重要的承先启后的作用.自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象纬考》至《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二书评价甚高),皆步其后尘,并在其基础上加以推廓,可见其影响之大.但是,象这样一部重要的典籍,在流传和翻刻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讹误.以下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些错误之处,现整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同好.  相似文献   

10.
宋末著名爱国诗人谢翱(1249-1295),《宋史》无考,有关他的籍贯问题,宋、元、明、清的文献资料记载,说法各异.如宋末方凤《谢君皋羽行状》云"福之长溪人";邓牧《谢皋父传》云"延平人";元代任士林《谢处士传》云"闽人";元末明初张丁《登西台恸哭记注》云:"《登西台恸哭记》者,粤谢翱之所作也."谢翱在自撰的《金华洞人物古迹记》中也署款云:"粤人谢翱记."明代邓椿《宋隐士谢皋羽先生墓碑记》云"闽宁人".清代邵武司训张宏栈《传谢皋羽遗事》又重持"长溪人"之说.近人郑贞文在《闽贤事略》、刘禺生在《世载堂杂隐》中又各开"霞浦人"和"广东人"之嚆矢.解放后出版的宋诗选、文学史以及介绍谢翱生平的文章,沿用郑说将谢翱的籍贯写成长溪(福建霞浦县).为了弄清谢翱的原籍.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从淳祐五年析长溪建置福安县看出  相似文献   

11.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每每将钟鼎并称对举。在周朝,钟是音乐的表率,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楚国,钟既是音乐的表率,又同鼎一样是王权的象征,尚钟之风,于楚为烈。其证甚多,择举如次。(一)从出土文物看。楚之王公贵族,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显赫声势和文化素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传世和零星出土之楚钟主要有楚公钟(吴大徵《(?)斋集古录》卷二),楚王媵邛仲(?)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页),楚公逆钟(同上),楚王领钟(同上),楚惠王钟(《七国考》卷七引赵明诚《金石录》)等。出土成套编钟的墓,主要有楚令尹子庚墓、信阳长台关大墓、临澧一号墓、楚幽王墓等。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相似文献   

12.
陈梦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8-124
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为非洲获得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素有"非洲的莎士比亚"的美称.他在戏剧创作上时常以莎士比亚为师,推出了《狮子与宝石》《森林之舞》《裘罗教士的磨难》《死亡与国王的侍从》《巴阿布国王》等一系列颇具莎士比亚艺术风格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五幕结构、五步韵律等结构特点,而且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死亡描写、预言描写、狂欢仪式、丑角编排、内心独白、词汇表达等创作技巧.索因卡对莎士比亚创作艺术的借鉴既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价值体现,也反映了索因卡融会贯通和开辟创新的戏剧才能.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刊登了曹那木先生撰写、郭永明先生翻译的《禄马略考》,该文对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一种祭祀民俗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仅对《禄马略考》一文中所阐述的某些问题提出商榷,并略陈陋见,以请教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收藏的《绩溪庙子山王氏谱》(后文简称《王氏谱》)二十八卷(计四册),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该书目录如下:卷首一,叙目;卷首二,姓氏考、图谱考;卷首三,王氏通考;卷一至卷四,世系图;卷五,同居图;卷六,行第图;卷七,祠堂略;卷八至卷十二,宅里略;卷十三、十四,冢像略;卷十五至二十,世传;卷末一,总录;卷末二,别录;卷末三,附录;卷末四,后序。值得注意的是──该谱除了有一般族谱习见的“姓氏考”、“图谱考”和“世系图”等之外,还在卷九至卷十一的“宅里略”中,详细分列…  相似文献   

15.
《圆音正考》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团音"原本是指满文的尖头字母和圆头字母,分别对应汉语的见组字和精组字.《圆音正考》为了区别业已合流的见精组细音字,对满汉对音规则作出调整,利用满文字头形状的不同将汉语的见组细音字和精组细音字分开,由此"尖团音"内涵变为见精组细音字.《圆音正考》"纠正"了前期满汉对音中见组细音字混乱的局面,即所谓"正考",这一作法适应了满汉对音的需要,因此影响深远取得尊位.  相似文献   

16.
高丽是元朝的藩国。元朝将蒙古公主下嫁高丽国王,又封高丽国王为驸马王,以此作为维系宗藩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元史》对驸马高丽国王有记载,但以《元史》之记载互勘,并与朝鲜14世纪中期的官修史书《高丽史》及元人文集的相关内容互校则不难发现,《元史》关于驸马高丽国王封爵的记载阙误严重,尤以《诸王表》为甚。这对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元朝与高丽的关系颇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李孟存、常金仓二同志在今年《晋阳学刊》第6期发表的《对〈晋作爰田考略〉的异议》对拙作《晋作爱田考略》(见《晋阳学刊》今年第3期)提出了不同看法.我看了很受鼓励.我认为对这一学术问题展开认真讨论,将会推进晋国史以及春秋战国史的研究.两位作者认为我对晋作爰田一事评价太高了,  相似文献   

18.
在敦煌壁画中现存有五幅于阗曹皇后画像,均为立像,分别见于莫高窟第98、61、454、4窟及榆林窟第31窟。从装束上看,曹皇后画像大致有两种形象,一种作于阗皇室贵妇形象,另一种略似曹氏命妇形象。曹皇后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她于934年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此后在于阗与敦煌两地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归义军及其到于阗的使臣对她多有"宣问",继李圣天成为于阗国王的从德太子即其亲子。曹皇后晚年可能回到敦煌居住,其卒年难考,但在994年参加阴家宴会时,至少已有七十余岁。  相似文献   

19.
《四夷考》由明人叶向高撰.《北虏考》为该书之一部分,专述明代蒙古史事,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概括性的明代蒙古史资料辑录,并附有考证.根据万历中期明廷修史活动的史实,及《北虏考》中的史料记载,并通过与其他相关史籍的对比,可以得知,《北虏考》的史源主要来自于明朝历代实录、明臣奏议、部司档案及诸如《皇明北虏考》、《殊域周咨录》、《北虏始末志》、《庚戌始末志》、《俺答前志》、《俺答后志》等明代时人的著述.与他人著述相比,《北虏考》的记载有源可查,史事翔实,对研究明代蒙古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仪礼》研究的顶峰时期,名家辈出,著作众多。其中以绩溪胡培荤的《仪礼正义》影响甚远。文章试就作者生平及该书的成书过程进行略考,结合文章的成书阐述该书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