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之下,对国内外二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目的是将社会文化理论教学观和课堂互动话语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社会文化理论中调节论、内化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活动理论等核心理论在二语课堂中应用的论述,有力地佐证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课堂的互动话语研究的积极推动作用。理论研究最终在二语课堂中教师提问和学生反馈实证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教师话语研究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现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和课堂教学分析的重要内容。教师话语的研究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知识建构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师话语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本文首先概述了课堂研究的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着重介绍了其关于教师话语和知识建构的基本观点;其次,重点论述了国内外英语教师话语对学生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话语对学生知识建构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多义现象为例,根据认知语言学领域近二十年来出现社会转向的语言学思潮,阐释了多义衍生的社会认知机制。这一社会认知机制主要有浮现和规约化两个社会处理进程。浮现需要语言使用主体在社会交互中所内化的社会百科知识和社会情境中交际协同两个充分必要的条件;规约化涉及语言社团的接受度、威望遵从、群体归属感的仿效等社会因素,从而压制出词汇的社会语义值,惯常化后进入公共词库。而之后衍生义的发展轨迹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下个体间的社会交互活动是多义衍生的触发器和孵化器。  相似文献   

4.
音乐深奥微妙、可感不可见,通过听觉给人纯净的美感和想象。音乐和绘画是基督教文化的常设要素,基督教音乐抒发情感,赞美神圣,给人既崇高又优美的艺术享受,充满宗教意味又不止于宗教领域。基督教音乐无法脱离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变化的。本文论及基督教音乐的两个方面:(1)基督教音乐的社会文化启示。(2)基督教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多样化的交集。  相似文献   

5.
6.
以山西省境内的神话传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普世性的伦理价值、地方性文化色彩及话语建构形式等多重视角,对照山西省域内神话传说与主流神话叙事之间从故事形态到人物原型及其行为选择的发展演变过程,考察其中蕴含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因素,呈现出神话传说在话语建构过程中的社会价值内涵。发掘地方神话传说精神内涵的当下性意义,通过唤起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加强民众精神凝聚力,推动和谐社会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流话语权威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话语间性的存在使这种建构面临多种困境:话语阶层多样性,主流话语整合权威弱化;话语符号互弈性,主流话语引导权威淡化;话语语境复杂性,主流话语感召权威减化。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通过创建话语主体间性模式,提升主流话语整合权威;规制话语符号叙事范式,加强主流话语引导权威;做好话语语境动态适应,巩固主流话语感召权威。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与实证主义的抗争从未停息过。当下的“社会建构论运动”正是反实证主义传统在后现代境况中的继续。因此,与其说“社会建构论”是一场运动,不如说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在这一大的前提下,又存在有许多不同的主张。通过对社会建构论某些代表观点在社会科学中的发生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进行梳理,可以探讨语言(或话语)与心灵实在间的内在逻辑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亦可以此来认识为什么社会建构论者在不同程度上都认为话语应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合法主题。  相似文献   

9.
认知转向后的翻译研究更多地注意到译者的语言认知和双语转换机制,但对译者的“非语言认知”如社会认知和文化认知却关注不够。然而,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体验哲学还是现代主体性哲学抑或是翻译学科框架的本体论哲学,都为译者认知研究的社会视角提供了理论依据。认知范式下的译者研究,不仅应继承文化范式下对译者主体身份的关注,而且应从跨学科角度借助社会心理学来考察译者的群体身份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的深入一方面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更为广阅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生存。这种困境主要体现文学话语的失语所导致的认同危机。在这种语境下,文学中强调认同话语的建构意识也日益强化。文学认同话语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寻根、文学怀旧和话语重塑。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关于新闻叙事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话语、叙事话语在新闻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差异,本文辨析了"话语"词典意义与学科意义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叙事话语"在经典叙事学与后叙事学中的重大区别,分析了"话语""叙事话语"其后的哲学思潮背景,在明确新闻叙事学的应用新闻学根本属性基础上,论述了"叙事话语"在应用新闻学与理论新闻学或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异同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场即席话语出现于人类文字发明以前,存在于鲜活整人的亲历过程中,具有多模态性质,与人类当下认知密切相关。对它的研究应以多模态感官为基点、以人类当下认知为理论框架、以多模态充盈亲历及多模态充盈信息为切入点、以贴真建模为基本思路,尽量贴近人类在现场即席会话中进行多模态互动的充盈亲历过程。在这样的研究思路下,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成为现场即席话语研究的具体操作手段。多模态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带来的研究选题包括:站在普通行为理论高度开展的语言研究、传统语用课题的重新考察、特殊人群的语言研究、濒危语言或方言保护及多模态修辞现象研究等。现场即席话语研究及对应的多模态研究方法,连接着认知科学和人类语言能力发展的理论内涵,拓展了语言研究的视野,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价值,是未来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兵团话语体系是融兵团屯垦戍边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于一体的、多层次的话语系统。构建兵团话语体系是兵团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是繁荣和发展兵团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需要,也是提高兵团话语权,增强兵团意识形态吸引力的价值需要。兵团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开放的理念,立足屯垦戍边的生动实践,注重兵团文本挖掘。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教育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30年的"文本话语"作为考证对象,通过运用谱系学话语分析的方法,以间断性的、断裂的"话语"为证据,挖掘和梳理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方法论从以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教育实验研究向以后现代人文研究范式的人类学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演进的话语谱系,进而揭示后现代思维模式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方法论演进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会计行为是诸多社会行为之一 ,现行的会计行为研究较多地反映了研究方法论的总体主义。由于会计行为具有社会性和重大利益相关性 ,本文认为采用总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结构化理论 ,将可能为会计行为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多元文化之间的话语权竞争,结合话语传播中要素资源的利用来确定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克服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权力观,树立社会建构主义的辩证话语权力观。我们需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建立科学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理论体系,适时提出中国话题和中国方案,增强我国的内容掌控权。在参与者上,除传统外交中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外,还需要组织调动各种非政府组织、企业、机构、个人参与公共外交话语活动,利用通俗方式对外方的普通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解释。在平台上,在加强对传统媒介资源的利用之外,还要充分调动书刊、影视、广告、自媒体等大众传媒手段,增强我国的媒体控制权。这些原则须置于整体外交话语体系之中,保证我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外交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18.
传统上,人们习惯把修辞格归入美学研究的范畴。实际上,修辞格的不同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隐喻的认知模式起着原型效应的作用。修辞格的句法形式是以语义为基础的,从认知视角来看,其语义结构与话语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心理空间中各语义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能映射交际场合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变化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学术话语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术话语的对话、交流;学术话语权力不一定以经济的强势为标志,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术话语的权力。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需要从概念、术语、范畴、思维方式、理论思辨、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涵化和濡化的方式,形成既适用于全球化的学术交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左向移位结构又称前置法,是指将句中的某一成分移至句首,而原来的位置则由一代名词来标记的句法结构。左向移位结构有典型的结构和特定的语篇功能。从认知角度看,左向移位结构因信息的突显所致。这一结构的使用突出了移位成分的信息,收到了显著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