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改革者,他从不迷信“本本”,不盲从照搬外国的模式与经验,而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断地试验,努力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关于改革的思想。本文仅概要地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就教于读者。 一、毛泽东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我们党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不得不师从苏联,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整套观念和体制移植过来,“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的,自己的创造性很少”。尽管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但也不得而为之。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揭露了苏联的某些弊端,“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从而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重新认识苏联模式和经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毛泽东同志认真反思照抄苏联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我国几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 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开始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既标志着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国以来,对如何发展中国经济,事实上存在着三种发展模式,即苏联模式、毛泽东模式和邓小平模式。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都着力于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理想目标模式。毛泽东基于“以苏为鉴”的认识而设计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主观意图上讲意味着对苏联模式的否定,但从客观效果考察,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而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将使我国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真正实现对苏联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本文重点阐述了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国内及毛泽东个人原因,它对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鉴戒"思想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非只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必须坚持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苏联为鉴戒",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四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毛泽东一再坚持的理想,也是邓小平坚定不移并倾尽心血、不断实践的信念。毛泽东认为“四化”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和文化。但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事实上,毛泽东把苏联作为我国的“四化”标准参照对象,并认为实现“四化”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需要。邓小平继承并丰富了毛泽东界定的“四化”内涵,转换了中国“四化”标准参照对象。对“四化”重要性的感受更迫切、更深刻。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社会主义部分)在我国经济思想史领域还是空白。对它进行研究并写成专著,可以说是件开创性的事。如果搞好了,对于经济理论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无疑会有很大的意义。现就编写此书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在我国的发展从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看,当前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研究的形势是好的。五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基本上是按照斯大林的那本书《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的教科书讲,直到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发表。除此而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可以说是从苏联搬来的,很少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六十年代,经过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了挫折,才促使大家想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论经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和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目的,并就对立统一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和波浪式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历史性的规律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这些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论十大关系》。当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由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提上了日程。这篇讲话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经验,在理论上提出了如何根据我国情况进  相似文献   

9.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科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效法苏联,逐步确立起了苏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曾对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到过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了出来。八大前后,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模式的严重弊端,从1956 年起就开始着手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模式的经济建设道路,在工业化道路、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理论孕育萌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距今已有二十七年的时间了,但是现在读起来仍然感到亲切、新鲜,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在这个讲话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碰到的问题,也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十大关系”的提出,是系统地总结我国经验,吸收苏联教训,开创自已独特道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斯大林在其最后一部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就已认识到了法律与规律不同,法律不能代替或废止经济规律的道理。毛泽东同志也常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大学校,给我们上  相似文献   

12.
道路选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国家富强是1840年雅片战争以来数代中国人的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实现国家富强,这种选择的因由不仅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而且在对于建国初期国际国内特殊环境的理性分析。在当时的条件下,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意味着选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但毛泽东及同时代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苏联模式没有盲目地照搬,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长点,而毛泽东时代30年的建设则为邓小平时代的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倡导并率领党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创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经济管理思想初探卢国杰毛泽东在经济理论方面虽然没有象《资本论》那样的专著,但在他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广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主要著作中,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新的...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些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透视毛泽东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异常平实,经济战略注重实用。在社会主义世界里,毛泽东对斯大林主义的批评是最全面和最深刻的,他不止于批判而且着手创造不同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大跃进”与“文革”一样,长远来看,也有一些积极的结果。毛泽东“造反有理”的断言结合文革的经验使中国人相信要让党内官僚真正负责就必须建立起民主制度。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不仅与他的认识论紧密联系,而且还表现在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他本质上倾向民主,但是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大权独揽,他这么做正是为了捍卫民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建设经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以俄为师”的建设道路。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又提出“以苏联为鉴戒”的口号。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对比与借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执政理念。其创新与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与前奏。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明确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必要,区分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和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点。其商品经济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王文心 《老友》2010,(2):11-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发展,曾对苏联、东欧实行军事封锁,将橡胶列为禁运物资。1949年初,新中国将要诞生,苏联领导人热切盼望我国能生产橡胶。毛泽东回答:打算试种。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无别的经验可以遵循和借鉴,只有学习苏联。毛泽东认真地吸取了苏联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深刻教训,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以苏为鉴”思想未能坚持下去,重新陷入了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