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天,重新学习列宁的这一理论,对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如怎样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私人经济”问题。仍有很大启发。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列宁最早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在十月革命前的一九一七年九月提出的。他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指出;“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或一些步骤!”到了一九一八年,列宁把上述思想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他较为详细地论证了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着重探讨了我国特区经济的性质问题。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特区经济,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经济结构,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它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十分关心培养优秀的经济建设人才,他认为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一项重要的任务。 早在1921年,国内战争一结束,列宁就提出恢复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是最迫切的任务,同时指出扩大经济建设人员队伍问题的重要性。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的“主人”都想方设法——瞒着别人并且阻挠别人——物色精明的店员、经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可以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入手 ,肯定了文化因素在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阐明了列宁晚年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列宁为经济和文化落后的俄国指出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的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体现了他对文化本身某种重要的政治意义的敏感 ,这对于一个后起的 ,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一文。文章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会使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矛盾的,因此,它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等等。我认为,文章的这些基本论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吗? 朱文断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非是物质技术进步所必然的结果,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朱家桢同志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真的如此吗?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经济条件,列宁曾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这个结  相似文献   

6.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施行“新经济政策”,开始了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步探索,最后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通过对合作社问题的切实研究,列宁的市场思想获得重大的发展。列宁晚年已不再认为市场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它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从而非常接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战后40多年来,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比过去快得多,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这能否说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作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过时”了?如何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当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大战期间,交战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均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经济调节即国家垄断调节。列宁对这一新的社会经济现象很重视,并全面分析了战时国家垄断调节产生的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列宁提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包括对国家垄断调节的一系列论断,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军事社会主义”一类谬论的锐利思想武器。列宁的重要论断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大战期间,交战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均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经济调节即国家垄断调节。列宁对这一新的社会经济现象很重视,并全面分析了战时国家垄断调节产生的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列宁提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包括对国家垄断调节的一系列论断,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军事社会主义”一类谬论的锐利思想武器。列宁的重要论断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它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反对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运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客观规律。他指出:“资本家瓜分世界,並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毒辣,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而且他们瓜分世界,是‘按资本’、‘按实力’来瓜分的,在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瓜分方法。”同时还指出:“金融资本和托拉斯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世界经济各个部分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既然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那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列宁的这些科学分析告诉我们:第一,垄断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决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邓小平设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正确地理解、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对我国十年来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从我国建国到目前为止,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国家资本主义;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国家资本主义,亦称新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如何以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为指导,分析我国新时期的国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在经济转变为世界经济的时期,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外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付诸实施,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经…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过去不能比的高水平。于是有人问,列宁不是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吗?而其腐朽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不正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吗?既然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原理呢? 列宁主义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停滞的趋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因为垄断在经济上“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垄断决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而竞争“是促进着各种变更的”。因此,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存在过国家资本主义,起过积极的作用。那么,在新时期是否还存在国家资本主义,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四化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仪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新时期仍然存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最早是作为废除资本主义剥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和方法而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资本主义“赎买”思想的发展。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曾指出“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是交错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两种垄断都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个别环节而巳”。在《国家与革命》初版序言中,列宁又指出:“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国内经济生活及国际经济关系,都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国际化及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有了空前发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全面剖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并作出了“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著名论断。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但没有寿终正寝,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情况,使得有人认为帝国主义“垂而不死”,从而对列宁的“垂死性”论断产生了怀疑,引起了争论。列宁的上述著名论断究竟有否过时,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本文谈一点我们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说:“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给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新的、最后的阶级以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用新的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的问题并肯定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列宁是第一人。”本文拟就列宁和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二是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建成。一国社会主义论者在洋洋大观的列宁全集中只找出两条论据。第一条论据是列宁在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提出的,据说,这是第一次提出一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写道:“经济政治发展得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对立统一看成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战争的爆发.传统模式的解读不仅忽略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深层构架的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而且也没看到该理论形成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脉络.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以“生产集中”这个“自在之物”为逻辑出发点,遵从了资本主义“自我运动”的始点:“生产集中”——“自我运动”发展的第一个否定:垄断资本主义对自由竞争的否定——“自我运动”的第二个否定:社会主义对垄断的否定的辩证法大框架,试图探求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的出路和未来.不仅如此,在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列宁自身思想的变化: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坚信——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和哲学唯物主义的质疑——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19.
落后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作了肯定的回答,历史也已经作出了证明。但另一方面,落后国家实现“超越”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又极不顺利,经济、政治发展历经反复,屡遭挫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怎样才能摆脱困境,加快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没有竞争?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规律已经退出了午台,有的认为,竞争是一切所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必然规律。我不同意第一种看法。我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着竞争。这是因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商品生产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形态中,商品生产者总是为交换而生产着产品。列宁曾经指出:“这种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做竞争。”这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