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对中方品牌的"饥饿"策略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合作、合资或者并购,切断中方品牌所需要的一切市场营养,使中方品牌在市场上自然消失而获取跨国公司品牌高市场占有的市场操作手段。该文说明了品牌"饥饿"策略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了品牌"饥饿"策略实施的四步曲,从四个方面解析了跨国公司对中方品牌实施"饥饿"策略成功的条件,为我国企业防范跨国公司品牌"饥饿"策略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希 《山西老年》2008,(11):57-57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人在饥饿时胃黏膜会分泌一种饥饿激素,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预防抑郁与焦虑的情绪。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了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德语文学中,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和托马斯·曼的《饥饿的人们》都刻画了"饥饿艺术家"的形象。饥饿艺术家处在情感的饥饿状态,不仅得不到公众理解,而且成为嘲笑的对象。两部作品也都暗示出:"饥饿"只是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其人生姿态却是积极进取的。艺术家形象能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病症;艺术家身上凝聚着人类的希望;艺术家之死,开启了拯救之门。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犹太身份,敏感孤独的内心使得作家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流浪主题,《饥饿艺术家》便是一篇出色的带有"卡夫卡气质"的作品。本文以精神流浪角度为视角,考察饥饿艺术家及卡夫卡本人关于寻找认同、寻找归宿、寻找救赎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一饿就感到胃部疼痛或灼热,此时若吃些饼干、馒头等食物,胃痛等不适症状就会马上缓解。因此,有些人就把这种饥饿性胃部不适称为"馋病"。其实,这种饥饿性胃痛往往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溃疡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饥饿性胃痛,患者常在每次饭前感到胃部疼痛,半夜常因胃中"空虚"而疼醒,不得不半夜起床吃些东西充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而在饮食中又特别讲究品味,追求美味享受,将饮食的味觉感受至于首席,讲究五味调和,追求"鼎中之变"。可以说,五味调和是中国饮食的核心。文章将在对中国饮食的"味"感和"五味调和"观进行溯源的基础上,指出"味美"来源于饥饿,饥饿创生"美味",并以粥为例,回观中国饮食文化之"味"与"调和"。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庸思维量表、情绪调节问卷、正负情绪检核表和情绪表达问卷开展抽样测查,以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共收集到有效数据369份。分析了"认知重评"与"中庸思维"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得出认知重评通过激活中庸思维实现对情绪的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与具体表现,情感能量的深度决定了社会情绪表达的强度。以情绪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而建构的社会情绪"扩音"机制模型认为,社会互动是情感能量持续强化与社会情绪爆发的驱动力,事件、媒介、个人(或群体)、时空是情感能量传递与聚集的基本条件要素,信息污染和期望是情感能量转化与社会情绪爆发的扩涨机制。以"红黄蓝虐童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舆情形成的情感积聚、情绪爆发和情绪"扩音"三个阶段中,情感能量、网络互动、信息污染和个体期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社会情绪持续发展、强化、扩大,最终导致舆论生态的撕裂和失控态势。  相似文献   

9.
广笑府     
《可乐》2008,(10)
饥饿饥猫与饿虎相遇,猫问虎日:"吾以不得食而饥,汝何委顿至此,岂亦乏食耶?"虎曰:"吾向以人为食,近来旷观当世,竞没有一个像人的,叫我从何得食?行将饥饿至死矣。吾乃如是,若汝向来所食者鼠耳。世上无人,  相似文献   

10.
饥饿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甚至大部分人深有感触的。那么什么是潜饥饿呢?我们每天都吃得挺饱的,没有任何饥饿的感觉吗!是的,我们确实吃得挺饱的,但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却处于饥饿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潜饥饿”。为什么会发生潜饥饿呢?第一,我们目前的农产品由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很多是以描写饥饿为主题的。它们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直面苦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写出了乱世中人们的贫困、饥饿以及不自由的悲惨生活,写出了饥饿对人性的扭曲,更写出了饥饿引发对人的道德心理的思考。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作为这类小说的代表重现历史真实,试图揭示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人们该如何走出饥饿,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2.
情绪记忆和孙惠芬小说意象创造关系密切。情绪记忆,是意象创造的资源。她偏于情绪记忆,能记住"感动的情境"与机理,主体情绪时而与意象创造呈现共时性状态。这样的情绪记忆使她擅长在文本中捕捉人物心灵的瞬间,并把微妙作为最崇高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意象多是她情绪记忆的审美对象化,是创作主体与人物主体的精神寄托,是文本欲望世界的敞开,是"乡下人"情绪记忆的回溯与印证。成功的意象创造源于情绪记忆而又超越情绪记忆,在动与静、诗性与哲性、感性与理性、并置与对比中充满张力,又充分统一,体现审美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3.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草鱼鱼种在饥饿和再投喂下血糖浓度和红肌、白肌和肝脏糖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显示 ,饥饿状态下 ,草鱼鱼种肝糖原含量的下降快于血糖浓度的下降 ,饥饿 3d后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饥饿 15d血糖浓度显著降低 ,提示草鱼鱼种在饥饿状态下通过分解肝糖原维持血糖浓度 ;再投喂后 ,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恢复正常 ,但均低于对照组 .饥饿使红肌糖原含量降低 ,并先于白肌糖原含量下降 ,饥饿 1d红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饥饿 7d白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 .再投喂 2 1d红肌糖原含量恢复正常 ,再投喂 7d白肌糖原含量恢复正常 .说明饥饿状态下糖原含量变化越快 ,再投喂后恢复就越慢  相似文献   

14.
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面对自己和孩子情绪时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态度和教育理念,主要有情绪教导型、摒除型、失控型和不干涉型四种类型。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不当的父母元情绪理念会引发孩子产生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父母选择适当的元情绪理念对配合学校共同培养21世纪身心健康的"阳光儿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早期新诗注重宣扬哲理、疏于表现情绪的现象,宗白华早在1920年就鲜明地提出了新诗应该"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的诗学观.他认为,白话诗由于没有词藻来修饰,因此尤其应该表现真实的情绪.这种对"情绪"的张扬,吻合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情绪理论对情绪的结构有不同看法.核心情绪是概念之前的原始过程,是一种神经生理状态,作为一种简单的非反射感觉,它接近意识:感觉好或坏,激活或平静.基于核心情绪这一新视角,从时间与空间层面上逐渐发散,来窥探情绪的结构,扩大了"具体情绪"之外的探究领域,离情绪的始源更近一步.情绪的心理结构并不是一个过程,而是对各种过程的一个总称,包括:一段特殊的情绪情节的"成分"(例如面部运动、声音音调、周围神经系统变化、评价、归因、行为、主观体验以及情绪调节);成分之间的联系;作为一种特定情绪的成分的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饥饿、苦难与生存是莫言的《丰乳肥臀》的重要主题,笔者分析了小说对饥饿的丰富表述,并从生理学、伦理学和性别等角度分析了小说对饥饿、苦难与生存的丰富而深入的思考,并指出莫言没有挑战传统的女性奉献和男性主导的权力结构,在他的想象中,女性依然是以忍受饥饿、养育别人来体现其价值,男人则要么安居于优越位置获得满足,要么通过战胜饥饿来展示其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2,(8)
1.葡萄糖(GLU):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脱水等。减低: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运动等;病理性的如胰腺癌、注射或口服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严重肝病等。2.尿素氮(SUN):增高:各种原因引起脱水、休  相似文献   

19.
社会情绪能力是21世纪教师所必需的关键技能。作为社会情绪学习运动的先导者,美国联邦政府、高等院校、地方学区以及专业组织为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提供了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美国通过完善教师专业标准、改进职前教育课程、强化在职教师培训和改革教师评估系统等方式,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弥合美国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情绪鸿沟"。  相似文献   

20.
时评     
《社区》2012,(7):4-5
人人都要学会情绪管理看《社区》杂志发现,目前不少城市社区都举办了一些大小不一、形式不一的心理咨询活动,给社区居民心理"诊脉",疏导居民的负面心理和情绪,传递一种"人人都要学习情绪管理"的理念,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