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隆基“35”条人权检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罗隆基作为人权派主将,其成名作《论人权》及附录的“35”条具体人权(《新月》第2卷第5期),代表了罗隆基及其人权派对人权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并全面阐述了对当时中国政治和时局的看法。 实之,罗隆基在《论文权》一文中,具体胪列的并非“35”条,而是34条具体人权。但“35”条人权似乎在学界成了“定论”,从罗隆基本人以至今,无论当时的时人,还是之后研究人员,往往提及罗隆基的《论人  相似文献   

2.
南京政府时期的专家政治论: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政治论 ,亦称“专家治国论”或“技术统治论” ,是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时的政治思潮。以《新月》、《独立评论》为背景的人权派、独立评论派 ,从事组党活动的国家社会党 ,以及与国民党关系比较密切的《大公报》等 ,都曾是专家政治论的提倡者。一、专家政治论的阐发南京政权建立后 ,国民党人推行一党专政 ,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政权机构。党军矛盾、派系矛盾 ,甚至蒋、汪、胡的矛盾 ,都一度不可调和 ,重建政治权威困难重重。以胡适为首的自由知识分子 ,呼吁人权与约法 ,批评国民党的“武人政治”与“分赃政治”。“专家政治论”即是在这…  相似文献   

3.
胡适于1929年在上海以《新月》刊物为载体,联合罗降基、梁实秋等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人权”的文章,倡导起“人权运动”,尖锐地批判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独裁、扼杀人权,宣传了民主与法制。胡适等人发动的“人权运动”虽然在国民党当局镇压下只是昙花一现。但其历史意义是应当肯定的。1933年胡适应蔡元培等人的邀请参加了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简称“同盟”)并担任了“同盟”北平分会主席。但不久胡适即与“同盟”的主张发生重大分歧、公开发表与“同盟”相左的政见,以致被“同盟”除名。胡适为什么于1929年发动“人权运动”能够公开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独裁、扼杀人权,并宣传了“民主”与“法制”,而到1933年却在加入“同盟”之后又与“同盟”唱反调?笔者认为这应当从胡适的“自由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实践的矛盾中探讨原因。胡适的“自由主义”的特点在于既反对“暴力专制政治”.又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自由与容忍”①,这在中国的国情中必然陷于自相矛盾,左右两难,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摇摆,并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九二三年,北京出现了一个以胡适、徐志摩为首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新月社。据徐志摩说:“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了新月社。”(《剧刊始业》)新月社成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在政治上和现代评论社比较接近,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文学活动上主要是聚餐会上清谈。当时他们的成员都是以个人名义在国内各报刊上发表作品。一九二五年,相继参加的有闻一多、梁实秋、朱湘、刘梦苇、饶孟侃、于赓虞等,多数都是诗人,很自然的聚餐会上清谈的中心就是新诗。一九二五年十月,徐志摩出任《晨报副刊》主编,这样新月社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一九二六年四月,他们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刊》(每周一期),有计划地从事新格律诗的倡导与创作活动。《诗刊》虽然只出版十一期就“放假”了,但由此他们却开创了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月诗派。  相似文献   

5.
(1)《求是》1992年第1期刊登郎毅怀同志所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实践与国际人权斗争》(以下简称“郎文),批判西方某些国家的“人权外交”伎俩,论述社会主义与“尊重人权”统一,是对的。但它在人权理论上错误不少,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很不熟悉的缺陷,且由此对笔者所捉“商赋人权论”进行了颇为严厉的批评。由于分歧涉及唯物史观与人权的关系,这迫使笔者回答批评,再次论说我国人权理论研究宣传者首先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6.
1991年11月1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我党和我国政府面对西方的“人权外交”攻势,和国内某些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诬蔑社会主义“不讲人权”的论调,理直气壮地把人权旗帜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与“新月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闻一多,人们便会马上联想到“新月派”,而一提起“新月派”,人们也会马上联想到闻一多。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艺理论家”,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主将、中坚分子”,这样的结论似乎是铁板钉钉,丝毫不能移易的了。因此,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是这么写,不少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虽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熊佛西先生,早在1946年写的《悼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中,就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有些人仅将你看成一位‘新月派’的诗人,那就无异  相似文献   

8.
<正> 人权问题的由来 人权问题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平等自由一类说法,但不是现代意义上说的人权的含义。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在他的《对话集—法律篇》中说的法律的“公正”、“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在他的《伦理学》中说的“法律视各人平等”、《政治学》中说的“既然人人具有同等价值,应当分配给同等权利”(参见《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4、25、31、52页),在奴隶只作为“会说话的工具”而不作为人的奴隶社会,他们说的所谓“公正”、“幸福”、“平等”、“同等权利”只不过是奴隶主、自由民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第五期《红旗》发表肖蔚云等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怎样看“人权”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肖文)其中有一部分观点是很好的,如强调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揭露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批判了那种“公然要求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发善心,要求资产阶级政府的首脑来‘关注’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的反动言论;还着重论述了“怎样看‘人权’问题是关系到正确认识和区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个原则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6,(4)
何志鹏在《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上撰文《人权的全球化:现实与对策》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口号;提倡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建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而且实际上也进入了宪法修正案)。在人权方面,中国政府以及学界的主导观点是:(1)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2)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权;(3)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4)人权是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新月派.一直是令研究者既“说不尽”也“说不清”的一个对象。“说不尽”者.乃因新月派成员杂,涉历面广.除文学而外.兼及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领域,殊非文学研究一途所能曲尽其妙;“说不清”者.即就文学研究而言.乃因研究者未得新月派要领之故。不少评论家囿于“主义”型的思维范式.把新月派概括为浪漫主义社团.但持此说者常常不能象称创造社为浪漫主义社团者那样颇多自信,因为胡适等新月派首领从理论到创作都很难说有多少浪漫主义兴味.而至少作为新月派主将之一的梁实秋从来就是个浪漫主义的偏执反对者;有些研究者聪明地意识到了用划一的主义阐释新月派的困难.便投合少数当事人的微妙心理,矢口否认新月派作为一个社团的历史存在;或者在“新月社”、“《诗刊》派”、“新月派”等名称的辨异中做着抹煞新月“旧痕”的手脚;这两方面的研究者所沉陷的  相似文献   

12.
克隆人权利及其诉求问题——与甘绍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绍平先生认为 ,考量克隆人问题必须坚持人类近代以来所确立起的“人权”基本价值精神 ,必须坚持“尊重人的自由、自主性、自决权这项基本原则” ,必须避免人道主义灾难 ;克隆人技术应用伤害了克隆人的人格独特性与惟一性 ,否定了克隆人的自主、自决权 ,亵渎了人权价值精神 ,因而 ,克隆人是“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参见甘绍平《克隆人 :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3年第 4期 ,以下简称“甘文”)。“甘文”选择人权的维度并以人权作为价值分析基础 ,这不乏深刻与创意 ,令人颇受启发。然而 ,其具体论理过程本身却有明…  相似文献   

13.
文卫勇 《江汉论坛》2006,1(3):107-110
在抗战正酣的1941年,一群知识分子以《时代批评》杂志为平台,发表了一系列人权文章,集中于“人权运动专号”,由此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权运动。本文将重温这场“纸上”的人权运动,再现国家民族危亡之时的人权论争和诉求,探寻其特点与意义,以冀温故知新,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人权建设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50多本思想史著作讨论过人权派及其思想。这些著作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来研究人权派、人权运动、人权论战,大大拓展了对人权派及其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些著作看,学术界在人权派和人权运动产生的背景、分期、性质、消隐的原因、评价等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改革开放以来对《新月》人权派研究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尚没有专门研究人权派及其政治思想的专著,对人权派的翻译作品重视不够,理论深度有待加强,研究角度、领域有待拓展等。  相似文献   

15.
一、探索人权标准客观性的必要性 人权问题是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启蒙学者针对宗教神权和封建特权而提出来的,认为人权既不是神授予的也不是少数人的,而是每个人生而就有的,即所谓“天赋人权”。这一人权理论经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及其宪法和法律的确认,不仅以政治纲领的形式确立了人权原则,而且使人权理论上升为法律。法律的权威性在整个国家生活中是至高无上的。进入二十世纪,1942年与法西斯作战的3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明确指出:“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革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是在本国和其他国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越进步,马克思的人权思想越显露出巨大的价值。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集中体现在1843年的《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论》文)之中,这部著作的准备之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它的完成之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后来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虽然也涉及到人权问题,但基本上是这三部著作的基本思想的再现。因此,对这三部著作中的人权思想及其相互联系的研究,就构成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基本的理论体系。 概览一下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就会发现,马克思对人权的看法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在《论》文中说:“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即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7页,以下只注页码)“自由这一人权的实质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第438页)。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对人权是持反对的、否定的态度的。另一方面,又在《导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求助于人权”(第466页),在为第一国际制定的《临时章程》中说:每个人都不仅为自己而且还要为别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第16卷,第16页)。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对人权又是持赞同的、肯定的态度的。为什么马克思在人  相似文献   

17.
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政变",随后国民党政府建立起一党专政的统治制度。为抗议国民党的独裁体制,以胡适为核心的"人权派"自由知识分子以《新月》刊物为阵地,发起人权运动,宣传"人权"、"自由"、"法治",抨击国民党的训政体制。由于运动本身存在的局限,以及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要求团结一致抗日的形势下,运动未能取得成功,但运动的发动及人权理论的宣传,仍然在现代中国的民主宪政史和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初,三个爱诗的青年学子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分别从四川、山东、上海来到了北京大学,来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祥地。他们以诗会友,在这幽深、静谧的汉花园中边攻读边苦吟,互相切磋,留下了诗的柔韧与精练。1934年,热心的卞之琳辑录了三位诗友的部分诗作,编定了《汉园集》(1936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继文学研究会诗人群的《雪朝》、湖畔诗社四诗人的《湖畔》、《春的歌集》以及“新月诗派”诗人的《新月诗选》之后,又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权框架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被称为所谓“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1966年,这份“宣言”中的规范通过两个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  相似文献   

20.
“五四”诗坛上,“新月社”诗人闻一多,以他立论坚实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论主张和“形质兼具”的诗歌实践,树起以“和谐”、“均齐”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格律诗风的艺术大旗,在新诗诗坛上闪烁出夺目的光芒。而“新月社”的另一代表诗人徐志摩也左进一步实践闻一多“三美”格律诗论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云游》,在诗歌风格上表现出“轻灵飘逸”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恰同闻一多诗歌风格的“道劲凝重”形成鲜明的映照,给新诗艺术带来一阵轻风,一从活水,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