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 ,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关注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分 ,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改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本文就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化挑战为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研究了网络对高校师生的影响。指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增强责任意识,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工作领域变革的挑战,主动深入到网络空间拓展工作,不断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变革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提出了基于网络维度,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既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重视和不断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考和研究何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对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挑战及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这是研究和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 ,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而因此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分 ,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改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历来敏感的大学生受其影响日盛。网络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这就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既带来极大的机遇,又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努力适应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不断探索和开辟网络时代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积极的态度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从而全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不失时机的进网络,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思想政治创新的重要支点和途径,更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的结合,不时失机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不断地开创高校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挑战,利用网络技术和馆藏优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目前高校尚未形成一整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其滞后性和被动性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为此,应加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尽早摆脱网络道德失范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社区的产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的生存模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型的网络产品,它一出现就深深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研究了网络社区的正负影响,提出了网络社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高校教育实际出发,分析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提出从巩固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及强化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明大学生上网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因为上网引致心理及学习问题则是个别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对网络及其作用持积极态度 ;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工具或渠道的作用不明显 ,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有必要加强网络教育建设 ,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依托于互联网络而由人的行为活动构织而成的网络社会,已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的人们展开行为活动的重要场域。在其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网络化生存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却也在承受各类网络行为失范带来的后果。青少年群体在所有网络行为主体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在剖析网络世界及网络行为之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主要原因的主体性缺位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在于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高校工委通过对云南省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其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道德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构成要素对道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包括五个方面:深化道德认知是起点,培育道德情感是条件,磨练道德意志是关键,建立道德信念是保证,形成道德习惯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17.
道德赏罚作为社会道德调控的一种特殊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成社会道德自由,即实现社会道德秩序与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所以,道德赏罚的内在本质必然通过两方面的功能表现出来:一是社会功能,即道德违规的防范功能、道德权威的维护功能、道德风尚的倡扬功能、道德价值的导向功能及社会公正的保障功能等;二是个体功能,即道德行为的强制功能、道德认识的推动功能、道德情感的培养功能、道德信念的维护功能及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道德相对主义导致学生的价值迷失,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使学校道德教育标准复杂化,社会道德整合度的降低导致道德教育的失效。道德教育生态观的建构,体现了道德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致性,凸显了道德教育的合理价值定位,为超越德育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在德育生态观的指引下,学校道德教育以建构德育主体人格、引导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与社会融合等核心价值选择,使道德教育发挥真正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的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的两个不同层次。公仆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导道德,它直接影响着民德民风,也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百姓道德不但包括社会公德,也包括个人私德。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区分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两个层次,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优化机制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场力是指德育工作者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德育方式交互作用于德育对象所产生的向德育场“场源”运动的力量。德育场力是一个矢量,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其整合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影响德育场力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和德育时间等。应通过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切入学生道德经验系统、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优化德育环境等途径来整合和优化德育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