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版《剑桥哲学词典》对中国哲学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国哲学的身影开始全面进入西方学术界的视野,预示着世界哲学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哲学的现代性和当代意义,日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白刚 《东岳论丛》2002,23(5):142-143
当代中国哲学的百花园中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重现了社会哲学的“新面孔” ,从而为我国当代哲学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社会哲学的理论内涵、基本问题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一直是学界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涂可国先生的新著《社会哲学》从以上理论视角 ,为我们理解和定位社会哲学 ,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在书中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社会哲学的不懈探索 ,主张将社会哲学界定为“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构、功能、过程、特征、方面、趋势及发展等问题的普遍性理论” ,并尝试提出了社会哲学的三种基本类型 :广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连续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等五位学者的文章,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究,2007年5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召开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原理与文本的关系,如何基于当代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论题展开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5.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8.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9.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0.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1.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是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该书是作者近几年来对技术创新哲学进行思考的一个归纳,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作者总结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多重视角,说明了技术创新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意义。作者指出,由于技术创新理论本身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且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我国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较少的社会学层面展开的,哲学层面的研究目前则是处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邹广文博士近年来一直辛勤致力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在1991年出版的《文化·历史·人》一书,着重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层面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最近出版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六日,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与《羊城晚报》理论学术部、《学术研究》、《开拓者》编辑部联合邀请十多位青年哲学工作者,着重座谈了哲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为改革服务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同志认为,改革不仅是当代中国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世界性的潮流。改革的伟大实践,给哲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显身手,又使它得到更大的发展。然而,正如许多同志指出的,当前我国的哲学研究与改革的形势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哲学内  相似文献   

14.
《当代哲学主流研究》评介叶秋燕洪远同志主编的《当代哲学主流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过对当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性反思,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在观点和材料、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结合中,充分地展示了当代哲学主流研究的完整风貌,较为深入地论证了...  相似文献   

15.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 樊瑞平、要兴磊等几位同志写的《中国当代哲学》,是一部系统研究新中国四十余年哲学发展的开拓、创新之作,第一次为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理出了一个中心线索,勾画出了这一时期哲学发展的大致轮廓。他们把中国当代哲学放在中国当代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把中国当代哲学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并进一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条主线,把中国当代哲学区分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的确立到初步繁荣、曲折发展、被歪曲颠倒、恢复本来面目和新的发展六个环节。这种对中国当代哲学发展之四个时期五个阶段六个环节的概括,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既体现了哲学与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17.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首奎著《两汉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近些年来两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是作者近三十年来辛勤探求的结晶。 两汉,是中国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走上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前后四百余年,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两汉哲学的发展,处在战国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这两个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两汉哲学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应有重视,在本来就较薄弱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两汉哲学研究显得尤其不足,对某柴重要人物和典籍的研究则几如空白。《新探》的作者潜心于被人长期冷落的领  相似文献   

18.
《高清海哲学文存》高清海先生是当代中国卓有建树的哲学家,199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将高先生的作品结集出版共六卷《哲学的创新》、《哲学的奥秘》、《哲学思维方式变革》、《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哲学体系改革》、《哲学在走向未来》,2007年3月重版。这套书全面概括了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书中展示了高清海先生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后哲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研究是哲学创新的突破口,是新哲学理论的催生剂。《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栏目高度关注哲学的问题研究。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的《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两篇评论性文章;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与《学术界》共同召开了“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倡导以哲学的方式思考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和中国发展问题,以自觉的问题研究推进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专题文章是参加会议的学者对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思考路径、未来前景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讨。其中,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认为,哲学在重大文明转折处总要捕捉新问题,探索新范式。新时期的中国哲学捕捉了新问题,却忽略了范式的转换。因此,应首先关注哲学范式的问题。哲学创新的关键是以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范式替代抽象化的意识哲学范式。同济大学哲学系孙周兴教授认为,“哲学”完成了,我们面临“后哲学”的问题。哲学批判,文明对话或交互文化沟通,以及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的筹划构成“后哲学”的三大主题。后哲学的思想的前景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直面技术困境和价值虚无这两大现代性难题。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主张面对新挑战的儒家伦理要从“妖魔化”处境之中脱身,以获得“出场”资格,就需要对其概念范畴、问题向度、思想脉络和历史情境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样,儒家伦理的合理性才能得到准确说明,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认为,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权的原则由于其高度概括性,难以在现实中提供具体的行为指导。因此伦理学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精准地确定人权概念的内涵,清晰地勾画人权准则适用的边界,从而为人权保障提供理论依托、逻辑论证和论据支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俞吾金教授认为,当代美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类为什么需要美?”当代人的主导性审美需要不再是加剧其异化、紧张和冲突的生存状态的悲剧美学,而是通过轻松、俏皮、滑稽和幽默消解异化、紧张和冲突得以形成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喜剧美学,以使当代人从精神上摆脱并超越其生存状态。山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郭贵春教授提出应将“语境”构建为科学哲学未来发展的基点和新的理论生长点,认为“语境”因其普遍的思维特征而成为构造世界的新的“根隐喻”。作为根隐喻的“语境”平台的构造,其核心是形成科学哲学的“语境”研究纲领。这是科学哲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今后,本栏目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