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能力不是相互排斥,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可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写作技巧,关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但收效甚微,原因是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就会做熟,就会有成品,可见,写作知识存活于作品之中,从阅读中悟出的写作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写作中运用了写作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的鲜活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点滴的感受,内心的思考,深深的启迪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也可以化作自己的语言通过口语交流或书面练笔来表述。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无论在思想情感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感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写”的实践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但是写作是运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表达的实践过程,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让他们成为表达的双翼,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写话是作文的起步,同样,写话教学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好课文,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阅读教学巾寻找写话切入点,找准时机让学生练笔,是写话的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读为主,如何在读的过程中合理穿插写话教学,是我校致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师公认的教学原则,谁都不否认,谁都在运用。但是,由于理解的不同,运用起来可不一样。我们来看学生习作中的两个病例:  相似文献   

7.
据阅卷统计分析,近几年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很多文章材料虚假。宿构抄袭现象严重.选材撞车雷同.“似曾相识”的“拷见”文、“克隆”文层出不穷,甚至使得考卷以“不得抄袭”的要求来警戒抄袭者以净化写作风气。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考生材料储备不够丰富。对高三的学生来说.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是一个“找米下锅”以增加自己写作内存的好方法,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然而。出于时间紧张,任务繁重,课外阅读中教师放任自流。学生自由操控的方式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既不现实也不切实。因此,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来有效地积累知识储备,实现用最少的时间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和“写”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即理解吸收;“写”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即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使阅读教学成为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真正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要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反过来,写作教学又会拉动阅读教学。这正像叶老指出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写作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读的落脚点就要落在写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定向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11.
从阅读教学的任务看,在倡导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的今天,语言文字训练正从理解语言为主到应用语言为主的重点转移。要实现这一转移不但要实现由理解语言向积累语言转变.而且要实现由积累语言向运用语言的转变。在实现这两个转变的进程中,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不是目的,只是学习语言的开端和基础.最终的目的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并运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去。这就必须实现有效的迁移,而实现迁移的最佳结合点是读写结合,这就使读写结合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迫切需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的难点之一就是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或杂乱无章,感性认识差,文字表达弱。如何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不断琢磨.反复尝试并认真分析和研究,探索到一条解决上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即重视教材文本,在阅读和借鉴课本典型段落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语文"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基本手段。读和写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会有理解的表达。表达能力强了,理解能力自然就强了。  相似文献   

14.
受输入和输出假设理论启发,作者结合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推出一个链接读写,输出为导、以读促学的三步教学策略,以实现英语学习链的全面连结,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率,改善中国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有限英语能力现象(LEP)。该三步依次为:优化阅读输入、及时的高强度写作输出、样本分析评价与提高(教师、同伴、自己)。同时建议中国英语教学课堂及课程设置中对输出特别是书面输出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正确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学语文,不单单是能读懂文章,还要学会写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每学期八次的习作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如何既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使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年,我开始在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尝试。我为每篇阅读课文找到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力争每节课都让他们练练笔。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坚持下来,还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由“怕文”到“乐文”,习作水平明显见长。  相似文献   

16.
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发现学生学了这么多的课文,可是写起作文来,却总是害怕。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现状,关键的原因是由于课文中的“范文”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往往是为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学生在学完范文后所进行的的练笔太少了的缘故。正好,我有幸参与南平市教研室开展“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的课题研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实现“一课一得”甚至“一课几得”,尽量使教材能被较大程度地利用起来。下面,我就结合《威尼斯的小艇》这一篇课文,具体谈谈我是如何“用好教材”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如何紧扣读写能力的提高去组织教学,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写促读,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教学,是为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应恰当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找准读写训练结合点,进行丰富多彩的随文写话,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文写话与阅读"结伴而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话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这些话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吸取,写作是表达:读是基础,写是运用。因此,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找好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