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画梅     
髦介门n仆伪门no不一榆梅花枝交放欲低徊个、厂飞门O自八O()O口勺O生不撇瓢零苦白乐黄金哉裁阳.题画梅@周逸~~  相似文献   

2.
为了军事防御、维护河道、取材与成荫,宋代政府曾将种植榆柳作为一个国策大力推行,遂使得榆柳在宋代得以大面积种植,这种广泛种植榆柳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到宋代文人墨客的文字抒写.除了榆柳的习性特征常常作为宋代文人情感寄托的载体之外,与榆柳功用相关的诸多社会生存事件,从而架构起宋代文人物化情感的又一途径.以至于榆柳在宋代,许多时候幻化成一个文化名词,彰显着多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北宋防御辽国的榆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防御辽国骑兵突入的防御工程,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塘泊外,还有榆塞,即在塘水所不及的边界地带种植榆柳,使榆柳林带成为阻遏辽国骑兵突入的屏障。北宋在河北路和河东路北部与辽相邻地带设置了榆塞。北宋注重对榆塞的维护。北宋对榆塞的经略与其和辽国对抗的时局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如夏花     
雯子 《快乐青春》2006,(6):77-79
1 我对百合有着特别的感情. 渝生知道我的秘密,他就一遍一遍地教我画百合.乳白的花苞,深绿的叶子,挂满了我的房间.我总是问他:"渝生,我还能再见到如夏吗?"  相似文献   

5.
先从名字说起吧在某个时候,我的名字曾经成为朋友们开玩笑的话把儿:杜书瀛,“赌输赢”也,戏我为赌徒。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自嘲文章《名字的故事》发表在《光明日报》文艺副刊上。我生在1938年7月19日,即农历虎年六月二十二。我还有一个哥哥,先我两年来到人世。那时候一般人家都喜欢小子不喜欢丫头。我哥哥出生前,爷爷奶奶盼着是个小子。既出生,果真是小子,欢喜得不得了,取名“正”,意思是正正当当,不斜不歪,要我爸爸妈妈下一个还要生小子。果然,心想事成,两年后我出生,赢了,于是,“赢”就成了我的小名儿。我推想,给我起名“赢”,也许还有另外…  相似文献   

6.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腔大嗓地说活,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端过来就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就想吐.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在中国是1952年中断的,到1979年才重建.我是在1957年被打入另册,到1980年才正式“改正”,重被别人作为正常的人对待.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时代的急流里抬不起头来.更可怕的是失去了精神支柱,对自己矢志要在这生中追求的目标从摸糊到幻灭.“士不可夺志”,而我的志被夺走了.…………20多年的阴影我是把它埋在心底里了.  相似文献   

8.
一、3·11之后 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既不是日本文学的专家,也不是专门研究大江文学的学者,我的研究对象是俄罗斯和东欧文学.今天汇聚在这里的都是日本文学的著名论客,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个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薛克诚哲学文稿>一书,可以说是我的哲学理论生涯的一个小结.我的人生历程比较简单,也比较顺利,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11日,山东大学王学典先生等来访,为撰写赵俪生先生传记搜集素材,我谈了下面两点看法,大致意思如下: 如果要对赵俪生先生做一个总体评价,我认为他是"四有"之人:有理想、有个性、有才华、有建树.  相似文献   

11.
杨柏岭  黄煌 《学术界》2008,(1):224-228
祖保泉先生是古文论研究专家,尤其在"龙学"、司空图及词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这里以祖先生<王国维词解说>为例,从积学以储宝的学养条件、酌理以富才的学思原则、研阅以穷照的学风规范及驯致以绎辞的学术责任等四个方面总结祖先生"解说"式的治学方法.既在学习与传承老一辈学者的治学精神,也在反思当今学术风气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沧海遗音集》(《彊村遗书》本)是晚清民国词坛宗师朱祖谋编定的丛刻类遗老同人词选,收录沈曾植、裴维侒、夏孙桐、王国维等11位词人别集。此书是朱祖谋晚年为遗老词人群体发声而编定的心血之作,反映和记录了新时代里清室遗老们独特的身份认同和历史记忆。朱氏临终前,将该书托付给龙榆生,并由后者整理付梓。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宝哥哥: 好几天不见你了,我的宝哥哥,还在生妹妹的气吗?你不来看我,可怜妹妹每天只好对月邀影,虽然成三人,却也不胜寂寞.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的父亲金应熙教授原本爱好数学和天文,后来却转向史学并将毕生献给了历史研究.在我们的家庭中,唯独我没有研究历史,却转而学习自然科学并成为一名生物学工作者.然而也许是由于从小受到父母亲的教育和熏陶,耳濡目染,我对父亲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在逐渐走上自然科学研究的道路以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父亲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他既尊重史料,又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他  相似文献   

15.
寒楼听雁图豪生为其故长兄南周作也南周居武昌以鱼商世旧业父母蚤卒诸弟幼委曲保育至成立即家祚衰送弟读不懈弟既通籍宰宁远更驰书谕作循吏此尤难能可贵而为豪生所终身不能忘者也清宣统庚戌八月南周病项疽误医手遂不救年五十有一常是时豪生奉湘大吏徼转饷入都阻许昌竟不得复见既五载豪生作是图又四载以示澄宇嗟乎嗟乎澄宇顾可摩挲是图耶未生之前丧长兄书既生之後丧五弟瑞六弟福并丧女兄珊女弟满近更丧女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编委会同志: 我看到王乃扬先生的文章,非常高兴!我的“诗经引论”中是有些缺点和错误,王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如对於小雅伐木宾之初筵两篇的分析,我怀着衷心感谢的心情来接受他的批评,但也有些不同意的地方,择要略述如下。如王风兔爰篇,我再三考虑仍然认为是领主阶级没落者的作品。诗文说“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後,逢此百忧。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後,  相似文献   

17.
"明"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凸显认识论意旨的概念,特别是在原始道家哲学中, "明"更是一个富有意味的概念.道家所说的"明"超乎一般的认识论的意义,既 非感性之"明",也非知性之"明",而是指向"道"自身的显现、显明. "明"也就是生 存的澄明,道家的认识论与本体论是合而为一的.道家所说的"明"既"明"且"暗",这 也应和着"玄冥"的"道体".  相似文献   

18.
親爱的約瑟夫維奇同志: 讀到您的來信,真使我非常高兴。謝苗諾夫同志所提出的看法,有些地方是和我相同的,我愿意就他的看法提出我自己的意見,請您和謝苗諾夫同志指教! (一)首先应当討論的,是“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問題。我觉得这个名詞是在五种生產方式之內,而不在五种生產方式之外的。要理解这个名詞的含义,应当首先参考馬克思本人的著作。馬克思在政治經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亞細亚的生產方式”,把它序列在“古典的生產方式”之前,如果說“亞細亞的生產方式”是所謂原始公社制到奴隸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词学家龙榆生在《选词标准论》中指出:"选词之目的有四:一日便歌,二日传人,三日开宗,四日尊体.前二者依他,后二者为我.操选政者,于斯四事,必有所居.又往往因时代风气之不同,各异其趣."[1]词选是词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方式,从词选的选择标准、意图等方面可以考察不同时代词学观念的演变.宋元明清时期词选数量众多,不少选本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在词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词选研究受到学界普遍注意,成为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生长点",不时推出有分量有特点的论著.然检视近二十年已有的成果,也可发现词选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研究者注意力集中于宋、清二代,元明词选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视野比较狭窄,理论深度也有欠缺;词选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某一时段,较少考察历代词选的继承、嬗变与发展,忽视各个时段词选的自身特点、相互关系及发展走向等问题,缺乏宏通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和姐姐出生的那年冬季,本应是隆冬飞雪的天,却无一片雪花飘零,天边大片红霞映得临西的天空也通红.我与姐姐,胸前带赤炼花胎记,临西人都说,江老爷生的这对俏千金将来定是有福之人,天降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