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略论近代上海市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崛起,由一个中世纪滨海县城演变为近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这个过程中,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建设亦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 近代上海市政以上海光复为界.大致可分为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晚清时期上海市政肇始于英租界,而后推而及于法租界和华界;民国时期则在晚清的基础上大步推进,到19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市政设施和市政管理已可以与当时世界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上海市政的近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城市的外观和空间格局,极大提高了市民生活的质量.并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非官方的公共媒介 ,晚清印刷出版文化的空前繁荣促成了民间文化的繁盛 ,加剧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 ;同时 ,中国传统士大夫也随着传播媒介的商业化与工业化而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的新式知识分子 ;而租界特殊的政治格局则为印刷出版文化提供了批判专制国家的舆论空间。由此 ,晚清上海印刷出版文化所荷载的公共舆论呈现出独立性、公共性、批判性等特点 ,对这一时期上海公共领域的体制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创作的盛况,基本上是指上海一地而言。上海集中了晚清小说的创作者、读者、刊物,甚至故事。上海空间对晚清小说创作的风貌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租界化上海的邪僻特性,制造了海上梦境的生命感悟,上海梦魇渗透到晚清文人的观念中,影响到他们故事的讲述和对上海的想象,替换了明清小说故事的惯常背景和故事启动方式。上海视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晚清小说创作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影响到世界图景的建构。上海租界占据晚清情爱小说的故事空间后,带来了其品格风貌的嬗变,所产生的狎邪小说与租界的情欲道德状况相呼应,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晚清上海是近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行区,公共租界工部局对辖区内的交通管理更是反映了这一先行过程。工部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租界和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培养了华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5.
上海租界与文化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近代中国先后存在的二十多个外国租界中 ,上海租界设立最早 ,面积最大 ,历时最久。租界的存在 ,为西方文化比较系统地、迅速地、少受约束地输入上海提供了便利条件。近代上海因中国文化传统的边缘性特点和近代性因素 ,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排拒力。同时上海社会移民人口特点 ,传统士绅角色缺位 ,使得近代上海文化呈无霸权状态 ,有利于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代上海不中不西、亦中亦西 ,是中西不同文化共存、交流、融合的状态 ,是上海被称为文化熔炉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论上海租界与租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的租界文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具有先导性的文化范式,是依托租界生发出来的一种以混合中西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移民文化,具有鲜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自治性,成为上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中国的文化地理格局中,湖湘文化完成了从文化边缘区演化为文化核心区,故而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特别体现出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8.
晚清自治时期,自治官绅从租界引进了不少西方近代城市管理措施,以加强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干预。但是,长期养成的旧习惯肯定非一日之功可以改变。于是,当租界当局、老城厢的自治士绅以警察强力推行新的行为规则时,国人仍以习惯行事,在租界街头就首先出现了居民与租界巡捕之间的暴力冲突;数十年后,曾经发生在租界街头的冲突又在老城厢重演,并成为当时老城厢居民生活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在近代上海,不管是发生在19世纪后期租界街头的警民冲突,还是20世纪初在老城厢上演的街头闹剧,在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前近代与近代城市生活的差异,说明中国城市居民要适应近代城市生活,需要改变某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重新调适个人行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过程中,相对革命、立宪所导致的社会冲突而言,发生在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冲突应该更能反映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城市的道路建设除了经济对其有直接推动外,其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海租界的越界筑路。上海租界内原有的马路和越界筑路而成的马路,不仅对上海租界的交通与道路有直接的作用,对上海原城厢格局的影响也非常巨大。直至今天,我们在上海还能感觉到当年的越界筑路对上海旧城格局和道路的影响。越界筑路是外国人强行扩展租界的重要方法之一。1853年的上海小刀会和1854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不仅迫使大量江浙居民涌入上海,客观上为上海输送了人力资本,从而推动了上海租界的经济发展,也必然带动外国人占据的上海租界的扩张。上海…  相似文献   

10.
论晚清汉口堤防建设对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是一个依堤为命的城市,晚清以来沿江租界堤防、汉口堡、铁路堤尤其是张公堤的修筑,对汉口城市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市内及周边水域、水系发生变迁;市区内外陆地面积自然增加;城市气候和卫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汉口城市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拓展以及近代汉口市政的进一步展开与勃兴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城市环境的后续变迁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租界文化的形态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东 《河北学刊》2006,26(1):116-121
上海是一个因租界而突然崛起的城市,不管说上海租界是民族屈辱的象征,还是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它在事实上生成了租界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从城市文化景观、租界的制度文化、租界人的文化构成等方面阐述租界文化的基本特征.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租界文化特征的阐释,对于推进近现代上海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与"近代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走向,这主要表现在其对"近代文化"--新学构建所起的作用上.为使中国文化重新焕发活力,文化保守者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结果恰恰起到了突破传统藩篱的作用;其引进西学、中体西用的文化活动和思路客观上规定了"近代文化"的大致格局;而其具体的学术实践则促进了儒学、哲学、史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城区中,较之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南市与闸北,法租界中部地区以街道整洁、环境幽静、文化氛围浓厚著称,是颇负盛名的宜居城区。考其形成原因,是法租界紧跟国际上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时代潮流,对界内工商业进行统一的规划与严格的分类营业管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这三界中,法租界工商业发展比较滞后,城市规划与改造成本较低,又实行总领事独裁制,这是法租界中部地区能够发展为宜居街区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就性质而言,小刀会起义不过是一次区域性的城市暴动,并不具有全局性影响,但在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上,其影响却不可小觑。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它引发了上海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此前的华洋分居一变而为华洋杂处;二、华洋杂处以后,界内秩序大乱,于是而有《上海土地章程》的修订,工部局和公董局的次第设立,以及租界内的市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体制的构建;三、它促成了上海城市格局的变化,此后租界日盛,北市(租界)迅速取代南市(老城厢)成为上海城市的中心;四、上海客籍移民构成发生剧烈的变化,江浙商民逐渐取代开埠初期的闽广商民,成为上海移民的主体。小刀会起义后,上海一跃而为全中国最发达、最有生气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租界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开端,也是藏污纳垢之地。在三大租界即上海、天津、汉口,游民帮会的势力特别引人注目。租界是培育帮会的温床,也是青洪帮发迹变泰的大本营。在近代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租界,青洪帮首领以帮会为依托,以贩卖鸦片、开设妓院、赌台、贩卖人口、"黑吃黑"等不法行为获取大量财富,并影响商界、政界。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吸毒人口最多、毒品危害最烈的国家,在华夏文明史上,没有另一种商品曾像鸦片那样带来巨大的灾难与耻辱。在租界庇护下,青洪帮广泛吸收各阶层人士加入其中,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业;烟、赌、娼三位一体,租界巡捕房与青洪帮相互勾结、相互利用。青洪帮的本质是黑社会性质的江湖渣滓。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割除了青洪帮黑社会的毒瘤。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的上海,由于本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加之西方文化对中国古老传统所带来的冲击,在华洋杂居的租界中呈现的繁荣之中包含着深刻的传统与新生、官府与士民的冲突,泛溢到表层,就表现为尖锐的观念论争.其中,以女堂倌案为观察视角凸显出的传统女性转型中社会角色与传统伦理冲突所引发的论争尤其引人瞩目.此案反映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伦理在重构中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本土彩票属于近代转型时期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直接仿效西洋吕宋票而创设;另一方面,晚清彩票的兴起尽管体现了国人的一种逐利行为,但也有传统道义文化的支撑,即晚清彩票假“义赈”名号使其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射彩之法区别开来,从而使其在性质上属于近代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8.
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 6 0年代前 ,上海租界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当地农村的关系还很隔膜。 186 0年后 ,为躲避战乱 ,大批农村人口拥入租界 ,两者间的关系空前紧密。但随着战事平息 ,这种关系又呈疏离 ,原因之一是当时的租界未能提供较多的谋生途径。两者间较紧密的互动关系 ,架构于 19世纪 70年代后以租界为主体的由近代工商业、交通业等为主干的上海城市经济较大发展的基础之上 ,并因此给上海农村的社会生活、经济结构乃至生产关系带来冲击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开埠后,商业的发达、移民的集聚使得娼妓业很快兴旺起来.同时,茶馆业迅速发展,茶馆成为晚清时期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后,妓女“结缘”茶馆长达数十年.对封建官府来说,为维护风化,茶馆禁妓势在必然.由于一市三治的特殊政治格局,华界官员极力寻求租界当局的协助.在租界、华界共同展开茶馆禁妓的过程中,双方因理念的差异、利益的冲突和权力的争夺不时发生摩擦.进入民国以后,妓女逐渐离开茶馆,至1930年代最终消失,其中原因复杂,结果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分析张园、徐园、愚园、西园等私人花园对公众开放的变化,论证了晚清上海私园开放和公共空间的拓展,是上海都市生活的需要,是上海特殊的社会结构、复杂的社区特点、租界的缝隙效应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它对中西文化的融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