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美学全球化成了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国美学要有效地纳入文化全球化机制,必须结合具体的文化全球化语境,如中外语境、中西语境、古今语境,从美学意识、方法论、范畴体系等角度推进传统美学研究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培植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本调查以伦理关系的自我、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以公务员、进城务工者和青年大学生三大群体为取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领域主要受到四种伦理规定(意识形态、市场经济、西方现代性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产生出认同危机和自由危机.这是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伦理关系经历结构转型的重要表征.变革时期伦理关系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关系之建构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调查和分析建议,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建构的路径是"提升德性"和"完善规范":一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二是由民生道德关注和道德建设来支持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优化社会公德生态;三是完善各种规范体系,提供道德规范所必需的制度性支援.  相似文献   

3.
杜书瀛 《河北学刊》2003,23(6):137-140
在"全球化"语境和"市场化"氛围中,出现了诸如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以及艺术是否会终结或消亡等诸多问题与新的动向。在这种情况下,美学、文艺美学去向何处?美学、文艺美学还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吗?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新问题。笔者以为,在全球化语境下,艺术不会消亡,它们在新的历史文化环境下会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张子程 《阴山学刊》2006,19(4):63-67
面对强大的西方传统学术背景,中国学人们意图在更高的维度上重构中国现代美学,也试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中西两种不同类型美学的对话与交流。基于这样的认知,要想建立具有现代形态意义上的中国美学,要从“类特质”视角出发看待中国美学,既不要以西抑中,也不能以中抑西,应把中西美学看成两种不同“类特质”的美学资源。也因此,我们要摆正心态对待中西两种不同类特质的美学,挖掘各自有益于人类审美思想精华的东西,将中西两种不同类特质美学放置于平等的平台上,实现中西美学可能的对话与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中国美学的建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走上与西方美学同步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投资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技术 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中国高技术国际合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生存、发展既有其独有的 优 势又有其不足。因此,我国的积极应对之策必须是从政府宏观角度,优化科研开发环境;从 企业微观 角度,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从而扬其长避其短,以利于中方充分积极和创新高新技术,以 及增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在东方美学背景下的话语效力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历时传承的延续性、与西方文化和美学立场的互补性、物化成果影响深远的实践性。在中国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对话中,要避免右,又要防左,求同存异,整合与涵化,寻求共同价值和彰显地域美学特征是不可偏废之路。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我国青年宗教研究的新视角。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接触宗教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对宗教的态度更为宽容和理性,并受多重因素影响塑成现有的宗教观;针对我国青年宗教观的复杂状况,应该做好青年工作,开展宗教知识教育,以进行适当而有益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从标  贾廷秀 《学术论坛》2002,1(4):145-147
时至今日 ,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既想参与全球化又害怕受到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两难境地。这种悖论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 ,也将体现在文化领域 ,而事实上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这样一种相反相成的世界潮流 ,既是对 2 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巨大挑战 ,同时也蕴涵着中国文化自我更新和再铸辉煌的巨大生机  相似文献   

9.
凡是"好看"的民族题材影视作品,都是因其传递了对"每一个人"切身体验的关怀而显现其美学力量的。譬如,面对利益如何取舍,是每一个人都会时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关乎生存的大利大益如何取舍,也是每个人一生中难免遇到的问题。蒙古族题材影视艺术正是通过"利益取舍"这个事关人性的问题,来揭示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不同性格支配的不同行为,以及不同行为折射出来的不同境界,以激发观众审美兴趣的。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今年5月12日是2008年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文艺界掀起了一个灾难文艺创作的热潮,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与此相呼应,美学与文艺研究等人文学界也开始将灾难美学与灾难文艺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张放 《理论界》2006,(10):186-187
本文从影视艺术与网络艺术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生产过程以及它们所起到的审美作用,分析它们彼此吸纳与扬弃,形成多元共生的动态结构,从而显现出各自存在的意义和彼此无法取代的价值,并预示一个新文艺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不仅给我国的法官职业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法官职业化既要参鉴全球法律文明的发展趋向,又要立足本民族法律进步的客观规律,通过在进化基础上的积极建构路径,努力推进中国法官的职业制度和职业意识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3.
黄健 《云南社会科学》2003,23(3):99-104
深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并不平静,其冲突的表现形态、方式和本质,在广度上、深度上都有新的变化,但总的走向是冲突与融合相互交织。全球化为中国文化的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建构与发展中国文化当代形态,中国文化随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将重放光芒。  相似文献   

14.
柳杨 《理论界》2002,(4):40-41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一个半世纪以来,不仅仅文学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证明着  相似文献   

15.
宋生贵 《阴山学刊》2006,19(4):58-62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格的艺术超出种种域限而遍及世界,为更多的人所感受与体验,同样也已成为自然而然的现实;同时,全球化则又必然带来新文化挑战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文化重组.因而,包括艺术在内的不同文化如何在此"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良性生存与发展,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笔者以为,有生趣的、理想的取向是,各民族的艺术都应当积极跨入"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和大舞台上,充分实现"自我表演",以彰显其美学资质、张扬其文化精神.因为越来越显示出信息化强势的全球化,可以消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时空障碍,为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的广泛传播、平等交流、相互认知与理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一个民族的艺术,无论其曾经仅存于怎么偏僻闭塞之地,如今都有可能通过这个"舞台"很快展现(或传播)于世界各地,为众多民族(种族)、运用不同语言的众多的人们所感知,成为不同时空内人们可以共同享受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各种民族文化与思潮相互激荡、错综发展。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冲撞挤压,同时潜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前提是保持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关键是积极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加强自身文化的世界性,根本是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7.
18.
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各国法律文化。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标准,构建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确立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方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文史哲》2001,(1):21-23
这是一个新的讨论话题 ,但也是具有一定历史承续性的问题 ,实际上 ,整个 2 0世纪的东方文化、包括东方的美学和艺术发展历程 ,一直都经历着与外域文化的关系变动过程。所以说 ,作为一种世界性运动的“全球化” ,并非只是针对了 2 1世纪的东方民族及其文化实践 ;在热情憧憬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东方各国始终面对着全球化的命运。所不同的只是在 2 0世纪的行程中 ,全球化之于东方国家的直接意义常常被限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主观要求之上 ,其中缺少某种异质文化间的互动性功能。与此同时 ,正由于在2 0世纪东西方关系史上 ,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