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是对“中国‘文化力’研究第一人”贾春峰先生的专访。十年的艰辛研究 ,贾春峰先生成果累累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拓需要“文化力”的配合 ,而文化也需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巨大内在动因 ;“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 ;企业家应当是“共生英雄”与“人企合一”的第一信奉者、第一实践者和第一宣传者。“2 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张品端 《文史哲》2001,(2):121-123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朱熹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朱子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1 0月 1 2日至 1 4日在武夷山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 1 8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朱子学与 2 1世纪”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讨论。现将讨论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一、朱熹思想历史评价问题朱熹是中国哲学史上“致广大、尽精…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最后 2 0年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展开 ,在学术界掀起了“文化热”和“国学热”。从 2 0世纪后 2 0年中国文化研究的基本表征看 ,“文化热”与“国学热”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化思潮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轨迹。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 ,“文化热”与“国学热”并未背离从近代到“五四”文化论争的主题 ,即都是围绕中西文化关系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而展开 ,仍然是这种文化论争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但就理论探讨和学术价值乃至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而言 ,这 2 0年的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化史中是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发展 ,是 2 1世纪人类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儒文化圈内的专家学者 ,可以充分利用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 ,因为 ,他们的有关思想与学说 ,在 2 1世纪将会给人们以新的启迪。本文特试从“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和为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同’的社会理想”的几个方面 ,进行初步的探讨 ,以期能释放出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一些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方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文史哲》2001,(1):21-23
这是一个新的讨论话题 ,但也是具有一定历史承续性的问题 ,实际上 ,整个 2 0世纪的东方文化、包括东方的美学和艺术发展历程 ,一直都经历着与外域文化的关系变动过程。所以说 ,作为一种世界性运动的“全球化” ,并非只是针对了 2 1世纪的东方民族及其文化实践 ;在热情憧憬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东方各国始终面对着全球化的命运。所不同的只是在 2 0世纪的行程中 ,全球化之于东方国家的直接意义常常被限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主观要求之上 ,其中缺少某种异质文化间的互动性功能。与此同时 ,正由于在2 0世纪东西方关系史上 ,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内学界出现了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并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在一定意义上 ,这场讨论关涉到的问题对面向 2 1世纪重新反省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产生、发展的历程 ,在挺立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基础上 ,建构更能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特质的“中国哲学”确乎具有积极意义。但是 ,对“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 ,我们亦应予以更多的关注。本文拟在学界有关讨论的基础上从 2 0世纪中国哲学自身的发展及当代西方哲学发展转进两个方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求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在 2 0世纪出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的形象 ,其学术之路是循着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的“实学”精神与“学隐”方式发展而来 ,钱氏的“实学”与学术建树实现了古今罕见的文化大对话 ,其对 2 0世纪中国学术最杰出的贡献 ,在于以“全球化”的视野为 2 0世纪现代型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学术语境 ,引领和推动了当代中国学术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8.
对于世界来说 ,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是发展的世纪 ,“发展才是硬道理”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在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无法取得的成就。但从 2 0世纪 6 0年代末以来 ,发展的负面效应开始显露 ,其突出表现就是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出现并日趋严重 ,一批“生态悲观主义者”和关心人类前途的人担忧继续发展下去会出现“全球性灾难”。在这种背景下 ,生态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 ,并且把人类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最后 2 0年 ,泉州人民抓住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机遇 ,把一座不起眼的沿海小城塑造成生机勃勃的东南重镇。 2 1世纪 ,泉州人民将凭借什么去“再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 ?本文从新的发展观出发 ,尝试提出以“大泉州文化”充当引导海内外泉州人民进行新一轮创业的精神动力 ,具有启发性。文章对“大泉州文化”作了初步的界定 ,并对“大泉州文化”的特质与质优化作了较为充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0年 9月 9日至 1 1日 ,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和哲学系联合举办了“2 0 0 0年南开大学新世纪价值观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和国内1 6所重点大学、研究机构的 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围绕着新世纪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此次研讨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问题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后现代文化的关系问题 ;3.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此外 ,学者们还就东西方文化关系、未来社会价值观的一般内涵和基本特征、2 1世纪的宗教文化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刊选用了此次会议若干篇论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中国大陆的杜甫研究深受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交互撞击及多次政治思潮的影响 ,以 1 949年、1 976年为界呈现出三个时期 ,依次表现出剥去封建时代加给他的“圣化”的外衣、只把他作为普通诗人来研究 ,将他视为时代的代言人 ;被送以“人民诗人”的桂冠与将“扬李抑杜”推到惊世骇俗地步的大转折 ;正本清源后全方位的中兴、总结及努力建构杜诗学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意境研究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的意境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往开来 ,2 1世纪的意境研究可以按“四个走向”发展 ,即走向意境内涵的规范化 ,走向少数民族文论和美学中的“意境”研究 ,走向世界性的对话 ,走向“意境学”的全面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递进轨迹与转型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南客 《天府新论》2003,1(3):68-73
21世纪的中国文化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呐喊”与“彷徨” ,而是政府与大众的共识和共鸣 ;在历经百余年的苦苦求索和困惑之后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追求 ,将使文明古国更具明确的目的性和更富有理性 ,并可望在 2 1世纪中叶成功地走向人类文明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 ,文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文明问题 ,特别是 2 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 2 0 0 0年 1 2月在聊城召开了“2 1世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研讨会。现将本次会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与会学者认为 ,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 ,对人类…  相似文献   

15.
张亮,1973年生,江苏徐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E·P·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研究”(05CZX003)。E·P·汤普森(Edward Palmer·Thompson,1924-1993)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汤普森参加了英国共产党内的“历史学家小组”,系统地学习、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特别是与唯物史观有关的著作。之后,他和“历史学家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团体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形成。作为研究唯物史观的一个积极成果,汤普森于1963年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The Making of English WorkingClass),系统揭示了文化、传统等因素在工人阶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被公认为是继恩格斯1845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之后研究英国工人阶级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后,汤普森继续致力于18世纪英国社会史和英国劳工史研究,并针对阿尔都塞主义的泛滥在英国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对待外来理论传统的大讨论,丰富和发展了他关于阶级、文化、民族传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学说,从而对唯物史观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解。有批评者将他的这种理解命名为“文化唯物主义”。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唯物史观在英国的传播,而且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左派阵营(主要是“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塑造等产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汤普森关于“阶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传统的结合”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对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以及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作出科学判断,进而评价其理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的意义和价值。该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是在实证的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2)研究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探索发展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的可能道路;(3)研究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左派阵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4)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的实质就是力图探索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民族传统相结合、建构一种具有英国民族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可能道路,研究这个问题无疑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显而易见的借鉴意义。张亮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西方马克  相似文献   

16.
贾春峰 《东岳论丛》2001,22(1):71-73
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走势 ,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展望二十一世纪 ,中国企业文化将主要出现九个发展趋势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二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是企业结盟、实施双赢战略将必然要追求“文化沟通”和“双赢思维”的发展 ;四是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 ;五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六是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将更加受到关注 ;七是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八是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越来越重要 ;九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程小牧 《河北学刊》2003,23(6):133-135
研究 2 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对当代中国文论建设有何意义 ?通过对其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流派影响的深入研究会对我们有何启发 ?这些思潮进入中国后有怎样的文化过滤和文化移植 ?这种文化的理论旅行在新世纪中国文论转型中有怎样的意义 ?这些都是必须弄清楚的。在我看来 ,研究 2 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关键在于 ,在研究各种西学“主义”时 ,力求弄清其思想文化“语境” ,追问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 ;它们仅仅是西方的问题还是人类的共同问题 ?是国家民族的本土问题还是全球性的问题 ?是现代性文论问题还是后现代性文论问题 ?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 ,将有助于新世纪中国文论批评的借鉴和自我反思 ,并对我们的文化理论策略和文学理论价值维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 ,主持人特组织了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维柯是文化哲学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人类的形而上学”提出了文化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对文化哲学在 19世纪至 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考察维柯的“人类的形而上学”为个案,考察了维柯“人类的形而上学”的主题思想,分析了维柯的文化哲学本体论问题及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文化哲学的本质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研究”继后现代主义之后于 2 0世纪晚期在理论界异军突起 ,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本文认为 ,后现代理论主要包括福柯的知识和权力理论、德勒兹等的欲望的微观政治学、德里达的语言学 (或称解构理论 )和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利奥塔的公正与差异理论等。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关于差异的理论。正是因为主张差异和多元、反对同一性所构成的权力话语 ,使得后现代理论成为“文化研究”的思想法宝。“文化研究”在将后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石的同时 ,又有所超越和建树 ,从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仲士在《天府新论》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研究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现实性和先进性两个特点。前者即马克思所说的“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后者我们也可以概括为“要和自己时代的科学和文化接触并相互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 ,也将是 2 1世纪哲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和特点。第二 ,研究的开放化。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放化的趋势 ,必然呈现为批判性和反思性。只要我们实事求是 ,善于把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