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尊孔与反尊孔斗爭民国初年的反动复古思潮,是圍繞着“尊孔”问题提起的,它是政治复辟阴謀的前哨战。毛澤东同志指出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的买办文化外,“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經济的东西。凡属主張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們,都是这类文化的代表。”他們死抱着以孔子为依归的儒家学說不放,想把半封建文化恢复到原先的统治地位,为封建政治、封建经济服务。当然这种半封建文化又是和半殖民地的买办文化相互依存的。辛亥革命前夜的思想战线,对集中体現封建傅统文化的偶象——孔子,有过一些非議,但却沒有給予有力的抨击。如章太炎引用日本人远藤隆吉的話:“孔子之出于支那,实支那之祸本也”,要算是最尖锐的了。他們虽然反对“孔教”,却采取了保留态度,陈天华認为“如謂宗教必不可无,則无宁仍尊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之后,既没有发生农村的大变动以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基础,更没有比较彻底地触动旧的上层建筑,致使当时的社会不仅有使旧势力复辟的思想资料可资“利用”,而现实状况也为复辟思想与行动提供了滋长、发展的“温床”。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才不断发生复辟的历史现象,特别是“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发生又如此密迩,更是值得引起重视并加以研究的。本文试图对复辟思潮的发展及各种势力在“张勋复辟”过程中的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借以获取教益。  相似文献   

3.
张艳国 《江汉论坛》2003,1(6):72-77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一个尊孔复辟的中外反动文化大同盟.以传教士李佳白、李提摩太、殖民主义者庄士敦等为代表的"中国通"纷纷来华"讲学"、"访问",发表了他们的尊孔观,呼应中国的尊孔逆流.虽然,西方"中国通"的尊孔观不同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旧文化的尊孔观,但是,他们对于中国旧文化借尊孔复辟,抵制、阻碍新文化运动乃至民主主义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与教育界的一场思想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图分类号〕K261·1;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1999)04-0067-04随着袁世凯帝制的复辟,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尊孔复辟的逆流。1913年6月袁世凯发布《尊孔祀孔令》,通令学校恢复祀孔典礼。1915年2月,...  相似文献   

5.
胡晓 《江淮论坛》2003,3(5):121-127
关于段祺瑞与张勋复辟的关系,时人有褒有贬。本文运用大量原始资料,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阐释了段祺瑞在张勋复辟整个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如段祺瑞与清室复辟派,段祺瑞与徐州会议,段祺瑞与“调人”张勋,段祺瑞马厂起兵,段祺瑞收复京城,段祺瑞的善后处理,等。总体上认为段祺瑞功远大于过,其粉碎复辟、捍卫民国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和褒扬。  相似文献   

6.
朱甜甜 《理论界》2014,(11):131-136
张勋和段祺瑞在张勋复辟中的关系是这一重大事件中一直未被澄清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张、段二人的行为进行同时段比较研究发现,张勋谋划复辟的由来已久,并召开四次徐州会议为复辟创造条件,而他的这一系列行为与袁世凯死后最高政权的府院之争联系密切;国务总理段祺瑞反复辟的态度非常鲜明,但他为在府院之争中获得优势,从而掌控北京政府,一定程度上默许、姑息甚至利用了张勋复辟,他既非故意引诱张勋复辟之大阴谋家,亦非"三造共和"之大英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现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有些人认为孔子复辟倒退,大肆否定孔子.其实,这些人冤枉了孔子,因为孔子并非复辟倒退.这些人以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过“吾从周”为由,认为孔子复辟倒退.此种说法很错误.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指出:“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根据郭老的推算,西周始于公元前1066年左右(见郭老的《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从西周算起,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止,中国封建制度才“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因为公元前1066年左右至公元1840年,共计有2906年左右,接近3000年,可谓三千年左右矣.按照毛主席的上述说法,西周社会就已是封建社会了.由此可知;孔子说“吾从周”,表明孔子继承封建制度.这怎么见得孔子复辟倒退?  相似文献   

8.
中外反动派和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是尊孔派。他们尊孔,就是为了复辟,为了“克己复礼”。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总结历史上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紧密联  相似文献   

9.
新兴封建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对奴隶制度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自然地平安地实现的。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意味着整个奴隶主阶级的覆灭,因此,奴隶主阶级必然要图谋复辟,进行垂死挣扎。在我国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初期阶段,奴隶主复辟和新兴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复辟的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代是中国文化的价值重建的时代。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发动者,陈独秀在宗教观上经历了一个由力主废弃宗教到倡导基督教的嬗变,这主要由于陈独秀文化观中“科学”与“信仰”的紧张冲突所致,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冲突,为后来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五四前期,陈独秀力主废弃宗教,“以科学代宗教”。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首先是袁世凯称帝,提倡尊孔读经,而后又出现张勋复辟的丑剧,旧思想、旧礼教死灰复燃。鉴于“尊孔复辟”逆流,陈独秀等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力…  相似文献   

11.
<正>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封建王朝崩溃了,但是有一些封建王朝的卫道士仍不甘心覆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封建复辟活动,在这些复辟活动中,胶澳租界(今青岛)是一个重要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政治口号,是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提出来 的。我认为这个口号脱离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对客观形势作了不恰当的估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口号又被林彪、“四人帮”、康生任意歪曲、利用,作为阴谋篡党夺权的工具、整人的帽子,乱套乱用,搅乱了是非界线,混淆了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带有普遍规律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急剧性的变革虽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也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伴随着一插不可避免的复辟运动;而那些缓慢的。渐进的变革,虽然可能收效甚慢、进展甚缓,但它往往使人们不易察觉地导致了真正的变革,当人们一旦醒悟过来,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不仅不愿意再归复旧的秩序,即使依然有人愿意那样做,却已根本不可能,因为社会的基础、社会大多数成员酌情感已不再允许历史车轮倒转。在这个意义上说,渐进的变革的彻底性远远大于急剧的变革,而且较容易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持久。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随着民主自由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地“废孔罢祀”事件此起彼伏,使传统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留美归来的陈焕章,抱着“复兴儒学,倡明孔教”的理想,毅然走上了创办孔教会的不归路。他早期的“尊孔活动”,主要包括创办孔教会、发行《孔教会杂志》、请立孔教为国教运动等。这些活动是民国初年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陈焕章本人的解读,更可以深入把握民初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5.
孔老二这个腐朽没落的奴隶制的维护者,已经死去两千多年了,可是,資产阶級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又抬出这具发臭了的政治僵尸,把孔老二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綱领“克己复礼”,视为至宝.他学着孔老二的腔调,狂叫“克已复礼”。孔老二的“复礼”和林彪的“复礼”,店号虽然不同,货色却完全一样,都是要开历史倒車,搞反革命复辟。孔老二狂叫“克己复礼”的时候,正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轉变的社会大  相似文献   

16.
反动阶级愚弄人民的“启蒙教材”《名贤集》,从头至尾浸透了孔孟之道的毒素,贯穿着一条顽固守旧,复辟倒退的黑线。《名贤集》里写道:“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意思就是:经常克制自己,谨慎地遵守法度,苦读孔孟的四书五经,必然达到恢复周礼的目的。地主资产阶级吹捧《名贤集》,刘少奇之流贩卖《名贤集》,全是因为它有反对政治革新,妄图恢复周礼,维护反动统治的政治内容。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孔老二,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社会,歇斯底里地叫嚷“克己复礼为仁”,竭力美化腐朽没落的西周奴隶社会,表示自己死心塌地地要“从周”。但是,历史车轮不能倒转,孔老二梦寐以求的西周奴隶制不但没有挽救过来,自己反倒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带  相似文献   

17.
<正> 众所周知,汉代的尊孔,往往被概括为汉家“定儒术于一尊”。但是,这恰恰掩盖了问题的繁复性。深究起来,汉代的尊孔实在是一个饶富兴味的课题:汉家对尊孔的承诺的信度如何?尊孔是官方单向的意愿吗?尊孔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史称汉唐盛世,而尊孔与汉家政治的成功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对孔圣教义信仰与否的问题。汉儒有言: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由此可见,在汉儒的信念中,《春  相似文献   

18.
尊孔思潮在民国初期之所以能够一度十分高涨,人为因素固然重要,然而,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值得注意:思想界的彷徨与迷茫为尊孔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舆论环境,民众对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普遍渴望为尊孔思潮的出现提供了精神市场,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危机感是尊孔思潮兴起的深层次诱因,恋旧心理是尊孔思潮兴起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船山学社是民国初年创办的学术研究团体,《船山学报》是船山学社主办的学术杂志,因社会变迁的关系,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在民国时期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虽然共用《船山学报》之刊名,但其办刊宗旨是不同的;民国初年的《船山学报》办刊宗旨是通过宣传船山学术思想崇尚传统文化反对西化以新天下,这代表着在中国重要的转型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忧虑与努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船山学报》,虽然声称继续本社民国六年以前学报办理,但实际上是以尊船山为号召重在提倡尊孔读经。  相似文献   

20.
1914年的清室复辟案与1915年的袁世凯称帝案,作为袁世凯统治时代两次大规模的复辟运动。均为复辟图谋,又均由肃政厅对涉案人员刘廷琛、劳乃宣、宋育仁以及杨度等筹安会六君子进行弹劾,但是由于复辟支持对象的不同,前者以案件关系人宋育仁遣送回籍的结果告终,而后者尽管平政院院长周树模以及都肃政史庄蕴宽分别采取了"总统世袭"以及弹劾筹安会、称病辞职等政治策略,结果却是未能阻挡袁世凯称帝的步伐。这充分暴露出民初法律运行过程中政治因素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