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奎 《江汉论坛》2001,25(8):14-1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对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贾国富 《社会科学》2001,3(9):23-27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按生产条件进行分配。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最初分散属于不同的要素最所有者 ,通过劳动过程各要素得到结合起来发生作用。按生产条件分配即是依据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如果某要素所有者拥有两种或多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的不同使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成为必要和可能.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和手段,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市场配置方式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澄清一些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要素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入分配;二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国民收入;三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各生产要素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即“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承认和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尊重,按劳分配隶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按要素分配的本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自己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获得收入分配权,因此,按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安排。基于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要素财富论揭示了要素所有权在财富创造中的协同作用,丰富和完善了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依赖的各种经济资源即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专利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 ,按投入及其所贡献的要素的多少进行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换言之 ,出租土地就应取得地租 ,提供劳动就应获得工资 ,投入资本就应取得利息 ,企业家付出的经营管理就应获取正常利润、技术、信息、专利等提供的所有者也应取得相应的报酬。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传统分配方式的重大突破 ,同…  相似文献   

8.
郑志国 《学术研究》2002,(12):18-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产物。按劳分配就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生产必须具有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劳动力属于人的因素,生产资料属于物的因素,这两个要素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是要素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上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标志着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又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的结果。生产要素所有权是指一定的社会小,生产要素归谁所…  相似文献   

10.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价值分配和消费资料分配的一个基本规律,它是由生产要素归属不同所有者的必然结果.但决定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是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他权利如在既定制度下的劳动力所有权、市场垄断权力、政治集团势力等都是分配形式的影响变量,但都不是影响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实践中需要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2.
劳动不是生产要素,不能将劳动视为生产要素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分配,不是指按劳动力分配,也不能将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分配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要素分配并不包含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3.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一)如何看待收入分配的依据王爱君认为,非劳动要素不创造价值。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分属不同所有者条件下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提出和赞同的正确理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而不是由政权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不能通过歪曲劳动价值论,否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本质差别。董全瑞认为,按劳分配可能是一种接近按贡献大小进行的功能性收入分配,但按劳分配所需要的条件很苛刻,尤其是不能有效解决搭便车问题,这就在实践中演化为平均主义。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分配可接受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存在剥削的同时,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才 《东岳论丛》2002,23(1):5-10
当代社会主义在经济、科技和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发展变革 ,使得劳动价值创造的主体结构、产业构成及具体来源 ,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有巨大差异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收入分配形式及个人财产状况 ,也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明显区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第三产业的劳动绝大多数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科技劳动是一种能够创造倍加价值 ,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高值高效劳动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不仅创造高价值 ,而且能提高企业总体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并实现其价值 ;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 ,不可否认其管理劳动有创造价值的一面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在于 ,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其所有者可以凭借要素所有权取得相应的收益 ;私营企业主的私人财产由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构成以资本积累为主 ,资本积累来源于资本的所有权收益 ,它是国家政策允许的合法收入 ,虽然存在剥削 ,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上 ,与资本积累相伴的剥削现象仍有其存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合理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价值创造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以及用什么理论指导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成为整个争论的焦点。我总的看法是讲价值创造,只能是活劳动;论价值分配,又只能看要素所有权;公有制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的选择正在于把两种分配原则在制度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应当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按劳分配的几种理解——按劳动量分配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论 ,皆不妥。因劳动而有成效方可进行分配 ,劳动若无成效便无从分配 ,故按劳分配只能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相似文献   

2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观点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突破。然而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 ,而且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怎样做出贡献 ?做出了什么贡献 ?贡献的大小如何计量 ?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只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量应是劳动者自身耗费和支出的力以及其推动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劳动生产力 ,即劳动力与其所借助的机械力和自然力的和。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到“劳动生产力决定价值” ,可以说明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可参与分配的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