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美学受西方近代美学和俄苏美学影响巨大 ,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倾向。在高密度意识形态国情中 ,2 0世纪中国美学基本丧失了对现实审美活动的操作功能。面对世纪之交的纷彩生活 ,当代美学必须在与现代文化相遇中 ,通过与日常审美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教育的对话 ,实现自身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2.
倡导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研究,正是为了突破一般理论史叙述仅注重概念的逻辑演绎和史料学意义的局限性,着重强调美学进程的“思想整体性”和“文化联系性”,强调美学理论、美学观念及各种美学问题的学术建构方式和历史─文化规定性,在学术史范围内“重构”美学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学术建设的整体过程来确定美学的学术意义和地位,从美学发展与中国人文学术演进及其规律的历史关系来整体揭示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构造,以文化考察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和确定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是李泽厚对自己美学理论学术特征的准确概括。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同时也典型体现了其固有的学术局限。它对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是中国当代美学从传统哲学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5.
邓晓芒在《福建论坛》1 999年第 4期撰文指出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便是与一百年来时代风云的变幻处于息息相关的联系之中。 2 0世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 ,具有直接地成为时代精神的“号筒”的特色。这是与中国传统“文以载道”、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儒家主导思想模式分不开的 ,也与 2 0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急剧变动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代条件有关。人们几乎无暇顾及冷静的、纯粹学术的理论建树 ,更谈不上数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钻研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总体印象 ,尽管也常有万人瞩目的辉煌时期 ,却不能不带上几分浮躁 ,几…  相似文献   

6.
今天,要准确地理解中国美学,有必要在世界美学的语境中确立中国美学的位置。本文力图根据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学区分的理论框架,将20世纪中国纳入世界美学的语境之中。从这个理论框架来看,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将中国传统美学转变为西方现代美学的进程。然而,由于来自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遭遇到了许多挑战,因此中国美学至今仍然保持某些前现代的特征。由于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具有某种相似的符号学结构,因此具有前现代特征的中国美学可以与西方后现代美学携起手来反对强调艺术和审美自律的现代美学。不过,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差别甚至更为明显。前现代美学强调艺术服从现代原则,而后现代美学却将现代理解为一种艺术。这种区别使得中国美学在挽救西方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审美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后,中国美学学科经历了两次美学热。在第一次美学热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满足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终结和当代美学的开端。但美学理论完全依附于哲学之上却使美学丧失了本性。在第二次美学热潮中,美学得到了现代发展,划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已经迅速上升为与物质需要居于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高位置的需要,人类消费已从生存型消费向着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快速转变。艺术与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当下的经济事实。审美文化产业需要美学来解答其有关美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也是新的美学热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绝然不同,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国被迫纳入现代性发展轨道的历史条件下从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反省起步的。从承继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若干精神有所反思和张扬,但就总体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又是在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学基础上开始建构的,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有着相当的差异。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境遇,发轫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在之后的岁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审美观念强有力的两翼,即审美自由主义与审美功利主义。审美功利主义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但审美自由主义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在民族决战和阶级决战的关键时刻,对审美自由的向往仍然被顽强地表述着。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到1949年告一段落。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西方美学思潮和理论大量引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和定型,尤其是为后来发生的若干次美学大讨论准备了人才和资源。就中国现代美学的最基本特点而言,美学问题始终是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互动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命运。  相似文献   

9.
李建盛 《人文杂志》2004,(5):144-149
20世纪中国美学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情境和理论现代性需要 ,对艺术这一重要对象美学做出了充满悖论又富有启示的理论诠释 ,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 ,以 2 0世纪中国美学中的艺术理论为主题 ,结合 2 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理论 ,论述和评价了四种美学类型及其对艺术问题的理论诠释 ,最后提出美学应该走向开放的人文科学艺术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伟大历史时期。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新世纪将赋予美学重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厚望,已经或即将成为历史的旧世纪则留着交互冲撞的文化遗产供美学选择。当代中国美学能否成功地走向新世纪,关键就在于能否对这两个问题作出出色回答。一、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当代中国美学须作的回应1.科技革命的挑战与社会科学的回应我们正又一次处于历史性的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时期,现代科技新的飞跃和革命作为“一  相似文献   

11.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海涛 《东南学术》2012,(3):222-229
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来说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极具开创性,但这种横向的空间维度上的对域外理论的移植却也有忽视本民族文化传统、美学传统的弊端。从纵向的时间的维度上来探究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主体间性精神,并通过这一探究来辨明中西美学中主体间性精神的差异,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现代美学家们对艺术的理解为关注核心,尝试从审美、启蒙和革命的多元视角来切入中国现代美学建构的内蕴问题:一方面具体揭示其建构内蕴的不同表现及成因,另一方面深入探讨其不同内蕴间所形成的张力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美学现代建构内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于9月25日至28日在青岛市召开。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青岛市美学学会、青岛市青年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和青年美学工作者共四十多人。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介绍于后。关于美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会同志认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经济领域的进步,还需要思想理论、伦理道德等文化建设方面的进步,“纯美学”是不可缺少的。应用美学的学科基础亦要依靠丰富而深刻的美学理论来提供。美学关注社会现实,不仅要参与指导实用工艺,而且更应关注现实社会精神信念的状态、人格心态的轨迹及其感性表现。美学实际起到了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建构新的文化心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 4月 2 5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美学研究所召开了“纪念中国著名美学家马奇先生逝世一周年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 ,在专门的学术会议上 ,滕守尧、陈望衡、李丕显、潘知常、陶东风、王志敏、方珊、肖鹰、薛富兴、朱青军、袁济喜、王旭晓、牛宏宝、吴琼、张永清、章辉、张法等就中国当代美学的演化理路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研究模式和 2 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各抒己见并相互问难 ,新见迭出 ,气氛热烈。这里 ,刊发张法先生、章辉先生、王志敏先生和潘知常先生根据发言整理的四篇文章 ,以期对中国当代美学的演化与发展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有学理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百年中国美学已基本成为历史,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省察自己走过的路程,怎样面对世纪转换中中国美学理论的未来方式,本文试图从百年中国美学之逻辑起点与文化语境的挖掘,百年中国美学的历史贡献与理论误区的诊断以及未来方式与根本指向的探究来关注中国美学的命运。百年中...  相似文献   

20.
主客体之分与新世纪美学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对美学研究中的所谓“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成为中国美学界的新的潮流。一些美学家打出返回美学的原初性思维或本源性思维的旗号 ,尝试超越美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 ,而建立一种主客一体、超越对象性思维的新的美学思维方式和美学理论。这是继 2 0世纪 80年代的实践美学之后中国美学家们对美学的本体问题的又一思考方向 ,从发展中国美学精神、推进美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称道的。无论如何 ,它是美学家们对美学学科和现实审美文化精神的一种理论把握和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努力。但是 ,就具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